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的读者类型及其阅读特征

图书馆的读者类型及其阅读特征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类型的读者群表现出不同的阅读特征和利用图书馆的方式。读者的成分是划分和组合读者类型的主要依据之一,但是,划分读者类型,不仅要根据读者成分自身的特征,还要根据读者在图书馆的活动方式,包括读者的组织方式。本节主要讨论一下学校图书馆个人读者的心理特征及其阅读需求的特征。

第三节 图书馆的读者类型及其阅读特征

不同类型的读者群表现出不同的阅读特征和利用图书馆的方式。读者的成分是划分和组合读者类型的主要依据之一,但是,划分读者类型,不仅要根据读者成分自身的特征,还要根据读者在图书馆的活动方式,包括读者的组织方式。通常划分读者类型,是先按读者在图书馆的活动划分,然后再按读者的成分特征划分为具体的读者类型。学校图书馆读者类型一般划分为个人读者和集体读者。个人读者是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类型,是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个人用户,包括小学生读者、初中读者、高中读者、大学生读者以及教师读者;集体读者是指由许多人组合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图书馆的集体用户,例如读书小组、课外兴趣小组、科研组等,读者在小组内具有共同的阅读需要和阅读方式。本节主要讨论一下学校图书馆个人读者的心理特征及其阅读需求的特征。

一、小学生读者

小学生读者一般包括六至十二岁的小学生。他们正处在学龄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其特点是:第一,年龄较小,知识领域还不够宽,社会经验还很不足,对是非的辨别能力也还很弱,所以可塑性很大。第二,模仿性极强。他们阅读图书后,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书中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第三,好奇心强,天真、好奇、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地看待事物和理解问题,他们的直观思维能力较强,对直观性强、图文并茂的书刊比较感兴趣。

(一)小学生读者的阅读特点

一二年级的小读者,在文化知识上,均属启蒙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缺乏选择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儿童的心理,帮助他们选择图书,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未来的幻想,使他们对神话、童话故事书里新颖奇异的事物特别感兴趣。

三四年级的学生读者,由于逐步接触到社会各方面的事物,开始具有辨别能力,因此,对神话的爱好逐渐减弱,慢慢变得更爱好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了,许多学生喜欢看一些民间故事、儿童文学读物。

五六年级的读者,由于接触各方面的社会生活比低年级广泛,对社会上一些现象开始有自己的一些见解了。另外,在学校学习的课程范围广了,增长了自觉读书的要求,除文艺读物外,他们对科学知识、社会知识、自然常识等都很感兴趣。此时,男女孩在阅读需求上出现较大差异,女孩子在文艺读物方面较偏重民间故事,男孩子喜欢看战争题材的图书。

(二)针对小学生读者的特点,做好导读工作

1.对小学生进行爱学习、爱科学的教育

儿童读者一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知道一个少先队员一定要爱学习、爱科学。图书馆可利用挂图、标本、模型、课外读物,吸引小读者来图书馆,从而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图书馆还可组织演讲比赛、读书大奖赛等多种活动鼓励读者多读书、读好书。校园中各种科技活动小组,也可以促使部分同学对某一方面知识感兴趣,图书馆应密切配合这些活动小组,根据小读者的好奇心,扩大小学生的知识面,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探索、发现新事物。

2.培养学习习惯,增强阅读能力

图书馆配合学校进行学习习惯的常规训练,教育学生爱护图书,阅读要有目的,做好阅读笔记。不吵闹,保持安静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图书馆可通过各种服务活动,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如组织智力竞赛活动、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讲故事活动等。

3.培养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广泛兴趣

学龄儿童的兴趣和才能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在图书馆里,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可以自由驰骋,而他们的广泛兴趣爱好要从热爱每门功课做起。图书馆要协助学校老师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并通过多种有趣的活动,培养儿童对各门功课的兴趣。

4.热情支持和发展儿童的特长爱好

现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方针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图书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启发和培养儿童对某一方面文化科学知识的特殊爱好。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例如,在学习能力上,有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有的则长于抽象思维;有的科技制作能力较强,还善于搞小发明创造;有的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较精细;有的爱好文学艺术,擅长书法诗歌、写文章和绘画等;有的社会活动组织能力强,善于演说,能团结同学。馆员必须了解小读者这些个性上的差别,以便指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他们扬长避短,既有突出的爱好,又能学好基础知识。

5.注意介绍生动有趣的图书

图书内容生动有趣,图文并茂,是激发儿童读者阅读兴趣的基本条件。馆员应不断根据小读者的兴趣爱好介绍新的图书,他们对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图书最感兴趣。

培养小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举办各种主题的图书陈列展览,促使儿童读者阅读更多的课外书。

二、初中学生读者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学生属少年期,是指十一二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少年期是从儿童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学习活动无论从性质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不同于小学的学习,集体生活的关系和要求上也有新的特点。

少年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1.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总的来说,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到了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已经能不断地离开具体事物,根据抽象的命题进行逻辑推理,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即思维活动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的支持;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与主观性;少年喜欢怀疑、争论,不肯轻信教师、家长的意见和书本中现成的结论,表现出明显的反抗性和对权威的否定;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和思维发展不够成熟,看问题容易片面和钻牛角尖。

2.情感的发展

少年一般活泼富有朝气,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因而不少人认为少年时期是最令人操心的年龄。这跟少年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弱有关,少年对待父母和教师的情感往往是矛盾的。由于性成熟时期心理活动的影响,引起少年情感上的一系列变化,如羞愧、焦虑和对自己、对异性的格外关注等;情感的社会性进一步增强,在独立意识的驱使下,社会高级情感发展迅速,如初中生中早恋现象的发生。

3.个性的发展

学生在刚进入少年期时,还很天真、淘气,还经常和儿童一起玩耍,保留着许多童年期儿童的特点,但是在这种孩子气的外表的后面孕育着新的个性特点。

少年个性的发展体现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少年对人的内心世界、内心品质开始有所了解,开始要求了解别人和自己的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自己,能够更自觉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个性品质。但是少年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品质的能力,与青年或成人比较起来,还是不高的,而且是不稳定的。

少年个性的发展还体现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上。道德信念的形成是少年道德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道德理想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少年可能是以某些具体的人的形象作为自己的理想,也可能是以代表个性道德品质的概括性的形象作为自己的理想。少年期世界观的萌芽也应当看成是道德意识发展的一部分,他们表现出真正关心一些有关世界形成的问题,例如,世界是怎样产生的?人类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二)初中学生的阅读需求特征

初中学生处于少年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具有阅读通俗读物的能力,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较之于形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这是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使学生及早地接触大量有益的课外读物,有助于课内的学习,有助于道德品质的培养。

初中学生的阅读需求特征表现在:

1.阅读需求的广泛性

初中生的阅读需求比小学生广阔,关心课外阅读,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不仅喜爱阅读文艺读物,而且喜爱阅读科普读物,也开始关心国家大事,逐步爱读报刊上通俗易懂、能增长知识、富有风趣的文章。

2.阅读需求的深刻性

初中生对文艺小说,能从只追求故事情节,到逐步注意人物内心的变化;对科学读物也渐渐能联系具体的材料进行分析、思考;对某些事物更感兴趣(如航模、无线电等)的同学,会热心阅读一些较专深的读物。

3.阅读需求的选择性

初中生开始对于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兴趣表现,因而在阅读课外书籍的内容时开始有选择性。如喜爱某些学科的课外读物,而不喜爱另一学科的课外读物。这种阅读的选择性,又往往与教师的教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引导有关。

4.阅读需求的自觉性

由于初中生比小学生更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兴趣,因而在课外阅读方面,能逐步地和社会政治生活、课堂的学习需要联系起来,决定自己的阅读内容;能逐步自觉地控制自己,专心致志地阅读那些经过努力可以理解的文字、较深的文艺作品、科学读物,以及通俗的理论书籍。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迷恋课外读物而荒废学业。

(三)针对初中少年读者特点,做好导读工作

科学不断进步,知识成倍增长,应当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以外的图书,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少年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过渡时期,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广泛,但鉴别能力、批判能力较差,因此,少年学生课外学习中读什么书,怎么读,是关系到少年一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不仅学校要管,图书馆员也要管。

1.培养与激发少年读者的学习动机

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又是学生共产主义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学生利用图书馆,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注意培养和激发少年学习动机是图书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学习动机的培养。首先,馆员应启发少年读者课外阅读的需求,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其次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不仅直接影响着阅读动机和阅读内容,而且影响着阅读的方法和效果。在某种意义上,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导课外阅读的关键。

(2)阅读动机的激发。首先,图书馆有着丰富的藏书,大部分都适合少年读者阅读。图书馆员要根据中学生各个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需要,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通过阅读生动有趣的图书,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其次,少年读者的阅读心理特点不同,对书刊要求不同,馆员要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如初一新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对图书馆很好奇,面对书海,该借什么,无从下手。图书馆员就应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工作,介绍图书馆布局、借书规则、找书的方法途径等,挑选一些通俗的故事、民间文学及有趣的科普读物给他们看。快初中毕业的读者,正处于考高中阶段,他们需要借阅数、理、化、外等参考书,以及系统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知识的图书,馆员应将有关各种知识的参考资料、复习资料搜集在一起,方便他们。

2.帮助初中少年读者正确对待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他们广泛吸收知识用来丰富自己头脑的重要途径。当前,虽然中学生的课程负担重,但还有较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馆员可以向他们提供课堂学习以外的书刊。处理课堂内外学习的关系,应以课堂学习为主,课外阅读为辅,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较多的教学预备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范围,丰富课余生活,是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辅助形式。

3.指导阅读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根据初中少年读者的年龄、心理特点,在图书内容的选择上予以指导。向他们推荐的课外读物内容深度要适中,否则会影响他们的阅读兴趣;向他们推荐图书时,要注意书刊内容的生动性,使他们通过阅读书中具体的事物、情节、故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教材中抽象概念的理解。同时,根据少年读者的心理特点,馆员应在阅读方法上给予帮助,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帮助他们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克服盲目阅读现象,指导他们做好阅读笔记,写日记和读书心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高中学生读者

(一)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高中学生属于青年初期,是指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时期。青年时期是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他们的学习活动有了新的特点,在社会生活中地位也不同了,还面临着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

1.思维的发展

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念型发展,表现为能将各种经验材料作出规律性的概括,并用理论作指导进一步扩展其知识领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更高的发展,他们对别人的想法和观点一般不轻信和盲从,要求有说服力的逻辑论证,他们渴望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常常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并对自己的观点也经常反复思考,力求论据充足;他们热衷于运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观察社会,认识人生,努力形成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的个性。例如,当今青年对政治具有浓厚的兴趣,已不像过去的同龄人那样表现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上,而是更多地表现在对历史的反思,对现象的观察和批判上。议论时政,针贬时弊,评判历史人物功过,已成为今日青年的热门话题,表现了鲜明的思辨色彩。

2.情感的发展

青年初期由于人生观已基本形成,因此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这些情感往往由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广泛流行的社会观点、对人生的理解等问题所引起。青年初期社会高级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青年的情感强烈,富于热情和激情,且体验深刻。此外,青年的情感一般不外露,逐渐带有内隐的性质。

3.个性的发展

青年初期,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能够独立自觉地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从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上看,高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具体表现在:他们更多地要求行为、道德评价和情感上的自主,希望父母、老师对其行为不作严格的限制,能自由支配空闲时间;捍卫自己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在仪表风度、娱乐方式等非原则问题上,更多地受同龄人影响,易与家长、老师有意见分歧;情感上不再依赖父母,独立地选择所喜欢的事物。

(二)高中生的阅读需求特征

高中生处于青年早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智力发展日趋成熟,逐渐接近并达到成人的水平,智力活动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和独立性。青年人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点,以及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使他们的阅读活动具有鲜明特点:

1.逻辑性思维能力加强

体现在阅读范围的扩大和理解的深入。他们的阅读兴趣除文艺作品外,已逐渐对理论性的阅读材料、对需要动脑筋积极思考的读物产生兴趣,能对各种经验材料作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说明;在阅读文艺作品时,已不是仅仅追求紧张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是对作品涉及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作出评价。爱好评论,往往为了表明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兴致勃勃地评论一番。

2.高中学生已开始关心国内外大事

对社会、人生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对政治方面的书籍较感兴趣,同时对宣传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为人处世的修养读物、自助读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3.高中生课外读物的范围扩大了

表现出对各种读物广泛的兴趣,但同时又表现出较强的针对性。文、理科学生在阅读的知识领域上表现出较强的倾向性。

4.高中学生读者善于根据课程要求进行课外阅读,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在高中阶段,学生课程比较繁重,为了学好各门功课,他们对有关学科的参考书、补充读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阅读,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那些有助于考上理想高等学府的各学科的参考书及模拟试题,都是同学们经常阅读的书籍。

5.对文艺作品具有普遍兴趣

由于文艺作品内容广博、丰富,反映人生的喜怒哀乐,反映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很受高中读者的欢迎,成为高中生读者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和娱乐消遣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讲,男生喜读情节曲折紧张的侦探小说、武侠小说、战争小说,女生喜读轻松抒情、情感丰富的言情小说;由于对影星、歌星等偶像的崇拜,因此对反映明星生活、事业的传记作品和新闻报道也格外关心。

(三)针对高中生读者特点,做好导读工作

1.正确引导高中生读者,维护青年读者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认为,青年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一旦在精神上产生摆脱父母的监护,凭他们尚不完全成熟的心理去迎接社会的各种影响时,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其中一部分青年受不良书刊影响,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图书馆员必须协助教师、家长,在高中生阅读书刊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选择图书,分析内容,多读健康有益的读物,抵制不良书刊的负面影响。

2.充分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功能,为高中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在课内学习上下的功夫很大,空余时间较少,有的家长、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分散精力,反对高中生看课外书刊。实际上,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多阅读课外书籍,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图书馆应通过各种活动,如讲座、读书报告会等,向高中生推荐优秀的书刊,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为今后走向社会,作好必要的准备。

3.对高中生读者的服务,应掌握以参考咨询工作为主、阅读辅导为辅的原则

编制推荐书目,减少他们读书的盲目性;为毕业班学生搜集并提供高考信息等,引导他们通过各种书目、文摘、参考书、工具书独立地探寻求知道路,养成良好的追踪新情况的习惯;教给他们阅读的技巧,如学会抓重点,做文摘、索引卡片,培养知识吸收和积累能力;利用工具书,解决阅读疑难,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大学生读者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青年人对周围发生的事极其敏感,会不断调整以期适应,对大学生来说,环境由高中(家+学校)到大学(寝室+教室),再到多元的社会,逐步向社会开放,其中的每一次经历都会激起一连串的心理变化,了解一些规律,碰到困难时,就有办法了。比如一进大学,学习成绩滑坡,找心理咨询老师,判断是适应不良,分析一下用什么方法能尽快赶上去,再想想很多成功的人也经历过这种阶段,就不会一下子灰了天,或是临风洒泪,对月长吟。

大学生已发展到青年中期,神经过程趋于平衡,由于性激素分泌旺盛,提高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他们精力充沛,易激动甚至于失眠。他们情绪丰富但不稳定,有强烈的两极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但鉴别能力不强,总把较新鲜或者符合自己观点的书籍视为真理。因第二信号系统(言词为信号的条件反射系统)发展到高峰期而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使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他们开始关心社会发展,有独立见解和意向,但由于阅历浅,对事物认识轻率、片面。例如,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是高效率的学习,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有朝气的社会交际。但实际情况是大学生活艰苦紧张,生活规律、作习制度严格,存在不少不公正,不少学生因此觉得约束,少年时直爽天真的性格消失,在与他人交往时不愿敞开心扉。但同时他们内心非常渴望交流,这种时期可能很长,但终有一天他们会意识到,社会是莨莠并存,且正义大于邪恶的。

1.各年级心理特征

初入大学对环境生疏,常思念亲友以慰藉渴望交流的心灵,他们常凭第一印象选择与自己相投的朋友,但不大注意理解别人,常因一两句话闹矛盾,加之不善采取行动和解而相互怨恨而陷入苦闷失落中,在学习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产生诸多不适,以往优势不再,残余的自豪与现实引起自卑冲突,轻松感(没人管)和被动感(跟不上)并存,同时他们对自己专业不太了解,横向比较后常产生不满情绪。到二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开始注意发展自己的能力,学习认真,也热衷于博览群书,希望进行组织管理工作,参加辩论演讲社交活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科研管理表达社交等实际操作能力,对即将毕业的同学来说,社会需求是第一把尺,他们注意发展人际关系,并能自我评估,设计提高自己。

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很多人都十分注意自己的发展,通过交往来比较认识自己,也爱摘抄名言警句来激励自己。他们异常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被接纳时喜悦不已,否之则少言寡语,精神不振。所有这些都源自他们很理想化,这还表现在他们定目标上,由于认识片面,而脱离实际去追求自我设计与完善,产生独来独往的行为。

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身体的意识(占有、支配、爱护感);自我监督评价调控及情感体验,它是后天的,三个月内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把手、玩具视为同样的东西来摆弄,三个月以上的孩子有了最初的对身体的占有感,保护感,三岁以上的孩子记忆力增强,认识评价事物的标准由他人评价发展到社会评价,进了中学的孩子,由于性觉醒及思维,常反省要求自立,他们强调自我价值观,理想与社会意识(政法,道德,伦理,艺术等观点)常有相悖之处。

3.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习中有很多不利因素,注意力转移,遗忘,意志差和情绪不稳为了克服它我们先得了解一些高效率学习的机制。

神经细胞的兴奋抑制会扩散,后又向原发生部位聚集,实验证明,神经过程的强度过大过小易于扩散,适中时易于集中。例如,被重敲或搔痒痒时,都会使人混身颤抖麻酥,而受拍打时人反应平平,在学习中混淆类似的学习内容属于刺激的扩散,清楚区分属于刺激的集中。

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或同一部位的抑制过程(正诱导)。抑制过程引起同样的兴奋过程(负诱导)。同时诱导是对周围产生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一心不能二用,相继诱导则是对同一部位产生影响,如学完高数学大物一定搞得一塌糊涂。

因用脑过度引起的暂时性遗忘会自行恢复;若记忆痕迹消退,受干扰,就必须再加工信息。

(二)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做好图书馆导读工作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其重要特点是信息量剧增,信息交流空前发展。在这信息的浩翰的知识海洋中,如何导引人们获得学习、科研、生产、工作中急需的适用知识,这是信息社会人们普遍的、迫切的需求。为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改变那种传统的“重藏轻用”的“封闭式”的“因循守旧”的不讲实效的旧观念,树立起“藏为所用”的现代化的图书馆观念。高校图书馆要重视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导读工作,通过图书馆行之有效的各项导读活动,引导大学生读者正确、迅速地利用馆藏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读者的需求,提高馆藏利用率。

1.导读工作及其基本内容

导读关键在“导”字上。导读就是导引阅读。导读工作,从广义上讲就是图书馆阅读指导、阅读引导和阅读辅导的总和。阅读指导是阅读理论的宏观辅导。它对读者的阅读战略、目的、内容、方法等给予积极的指导,从而诱发读者潜在的阅读欲望,提高读者的阅读修养,具体地说,阅读指导包括阅读准备,阅读战略,阅读方法等多项综合活动。阅读引导,是表现在某本图书的阅读指导。阅读引导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读者正确地利用文献,迅速地理解某一本图书的内容。阅读辅导工作,不仅要指导大学生读者“读什么书,怎样读”,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大学生们的鉴赏能力。导读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宣传馆藏文献资源。文献是记录人类知识信息的载体。它既是人类传递知识信息的工具,又是普及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媒体。经过加工、整理,组织有序的文献形成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藏有极其丰富的文献资源。它是学校知识储备和科学能力的重要部分,标志着学校知识信息积累和存取的水平。它是开展导读工作的坚实基础。努力开发图书馆的知识宝库资源,有针对性地揭示馆藏,宣传、推荐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可以激发大学生读者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阅读自觉性和阅读兴趣。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编制各种馆藏文献书目,《社会科学研究动态》《自然科学研究动态》。

②加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育,利用图书馆的教育,使大学生读者了解馆藏,会利用馆藏文献资源。

③编制推荐书目。收集有关书评文章,征集各种指定参考书目,结合馆藏编制出《专业必读书目》《专业推荐书目》等。

④及时通报,陈列新书刊资料。从新进馆的书刊中,挑出优秀的、有参考价值的书刊,向大学生读者推荐、宣传、介绍。

(2)开展阅读导向、信息导向工作。这主要的指对二、三次文献的编写工作。

①编制专题索引。可按照专题从大量的书刊文献资料中,选择其中优秀的、有科学价值的部分,编成索引,印发给大学生读者,以此作为导读的一种有力措施及补充文献的主要依据之一。

②编写“导读书目”、“定题服务的书目或索引”及一些“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等。

(3)开展激发大学生读者阅读兴趣的活动。通过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讨论会”、“演讲会”、“书展”、“书评”等活动,来指引、激发大学生读者潜在的阅读需求和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读者的文化修养及阅读鉴赏能力,使大学生读者懂得要善于吸取书刊文献中的知识和观念,并融化到自己的意识中去。只有这样,阅读才会有永恒的乐趣。

(4)“用户教育”工作。“用户教育”主要是培养用户的情报意识和利用文献情报的技能。如举办“文献检索和利用”、“利用图书馆”、“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讲座。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读者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鉴赏和选择,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演讲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如举行“读者报告会”、“评好书活动”、“读书咨询活动”、“读书知识竞赛活动”,以及各门类知识讲座,各层次、各学科的专题讲座等。

(6)开设有关专题讲座。如“怎样读书”、“谈大学生的治学之道”、“目录学——读书的向导”、“学点分类法”、“工具书知识”、“期刊与治学”等专题讲座。

(7)导读宣传工作。它主要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开展对读者的阅读指导和阅读辅导。如举办“导读宣传栏”、“导读小报”等。

(8)开设“新学科——创造学”、“怎样编制专题索引”、“怎样积累资料与学术论文”、“索引与索引法”等讲座,帮助大学生及早向科研方向起步。

(9)举办文学、音乐、美学等系列讲座,提高大学生们的文化修养,从而引导他们自觉地在阅读中进行比较、思考和鉴别。

(10)开设“大学生的困惑与出路”、“人群关系的选择”、“美——在您身边”、“口才与社交”等讲座,从各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能力。

2.导读工作的基本原则

(1)需求性原则。导读工作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的需要。需求性原则要体现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导读工作应根据学校培养的目标,培养的层次和培养的要求来确定工作内容。同时要深入到系科和专业,及时了解教学、教改、科研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适时调整导读内容和正确进行引导,系统、完整地向读者提供特定书刊文献资料。

(2)针对性原则。高校学生读者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影响,又因其专业和文化素养不同,产生的阅读需要、阅读动机、阅读目的也是完全不相同的。这种多需要、多目的的现实形成了阅读范围的广泛性、多样化和阅读内容的多类型。因此,导读工作人员应重视这一点。对不同的读者群,要有针对性地定期作读者调查,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特点、阅读规律和读者的欣赏情趣、审美观点、阅读心理,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施行导读内容。

(3)高效性原则。导读工作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阅读效益而开展的一项读者服务项目。因此,在导读工作中,必须体现高效益原则,不然,导读工作就不会具有生命力。

(4)灵活性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导读活动,指导大学生读好书,这是导读取得成效的关键。除了定期开展一些有效的、读者乐于接受的常规导读活动外,还应选择一些新的导读内容、导读方法和导读形式。以此来提高阅读效益,同时使大学生读者产生新鲜感,激发其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起大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

(5)求实性原则。导读工作是一项以一定人力、物力为基础的读者服务工作。虽然导读工作对高校图书馆都同等重要,但因其所具备的导读条件不同,甚至差异极大。因此,对于导读工作要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来确定导读工作开展的规模、内容、形式和方法。

图书馆导读工作开展的规模、内容、形式、方法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①社会需求、学校教学及科研的需求。

②图书馆和学校所能提供的物质和人力条件。

③领导和读者以导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程度。

④导读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数量。

⑤图书馆领导对于导读工作人员一般不搞具体指令,只应提原则要求。因为,开展导读工作,不像各专业那样有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教学要求,而是导读工作者主动根据大学生读者不同时期的特点,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做法。

⑥导读工作者要争取主动,从表面看,导读工作者处于被动地位。因为导读工作没有教材,它无法指定学生具体掌握什么知识,并达到什么程度,也没有机会去测试学生。但导读工作者应主动思考,配合教学、科研,配合形势提出方案,明确提出在一个时期内应该读什么书刊文献资料。作为导读工作者其导读意识应经常处于主动寻求的状态,对导读工作应处于主动安排的地位。

(6)发展性原则。高校大学生读者的阅读需要和目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在不断变化,尤其在当前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信息时代,阅读需要和阅读目的变化更为明显。因此,要求导读工作者在这种变化中去求发展,去开拓“新路”,不断调整内容,要有所创新。同时,也要注意导读方式的改进,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使导读工作更加形象化、科学化,具有生动性、吸引性,以提高导读的效率。

3.导读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

做好导读工作必须有思想好,素质高的良好的导读工作人员(或称导读教师)。

(1)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导读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关心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2)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导读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3)要有广博的知识。导读工作者除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特别应掌握一些新兴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正确地做好导读工作。

(4)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着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先进、科学的思维方式,会激发人的创造能力,获取丰硕的实际效果。导读工作者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对待自己的经验思维,不断更新观念;积极进取,激发自己的思维创造性,提高导读效益。

导读工作者还要有超前思维,即必须走在读者前头,这样才能体现出引导性。同时还要有发散思维,即导读工作者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分析思考问题。导读工作者要不断吸取知识,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从多方面挖掘书刊文献信息的价值,使文献信息得到最大范围的应用。

(5)要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在信息社会,高校图书馆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搜集、整理、分类、加工、管理、贮藏文献情报信息,然后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作为导读工作者,本身必须具有较强的文献信息搜集能力。

①必须熟悉馆藏文献资源。

②及时、广泛地涉猎最新的文献资料,以便得到最新的文献信息。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出有用、真实的信息。

③要有熟练的文献查找能力、编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④能熟练地掌握有关的现代技术,以缩短信息处理的时间,使文献信息尽快发挥效益。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既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宣传辅导作用与教育职能,又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主动性,从而积极开发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更大限度地提高其利用效益。

高校图书馆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观念,改进工作,开拓进取,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导读工作。为大学生读者、为教学、科研做好主动服务、多样化服务、同时由低层次服务转向高层次服务。

五、教师读者

教师读者是学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他们在人数上虽然比学生少,但阅读需要在数量及深、广度上表现突出。他们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利用图书馆的时间不很充裕,主要是结合教学教研和自身提高去更新知识。他们要求图书馆开发文献资源、编制专题资料和参考型书目。有些资料在馆内可能还缺藏,这就需要图书馆导读人员指导他们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通过馆际互借、复制等途径获得文献。若条件具备时,可以以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普及网络检索知识,帮助教师树立网络阅读意识,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教育教学资源,提高网络阅读能力。

六、学校领导与管理人员读者

学校领导与管理人员读者是指校一级党政领导与各处室管理人员,他们担负着制定学校发展计划、确定政策、组织管理的任务,而完成这些任务重在决策。他们应是学校图书馆尤其是资料室的重点读者。他们对学校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以及他们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效果好坏程度,往往关系着学校图书馆被重视的程度以及图书馆地位作用实现的程度。他们主要需要教研、教育、教学管理的决策情报,包括与决策相关的情报、具体决策需要的情报和决策后的反馈信息。因此,我们要重视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下大力气去主动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为他们决策提供所需要情报,让他们在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过程中,体会到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