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教师资源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语文教师资源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学策略、进行方式,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方法、效果会产生直接的作用。)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师自身的资源优势,是学生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然选择,也是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客观要求。

语文教师资源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珠海市金湾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蔡乐花

课程资源”概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日趋明确,强调教师不但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实施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一、语文教师资源

语文的学习资源来源广泛,如文本知识、媒介设备、社会生活等等,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资源。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认识中,我清晰地看到语文教师自身这个“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小学生受年龄、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对客观环境的认识过程、对外界影响的辨析能力、对物质条件的利用程度、对困难问题的思维方法以及解决困难、问题的思路、角度等,都会有一定的偏差和局限性,加之小学生固有的对教师的崇拜心理、善于模仿教师的习惯,也启发我们要特别重视教师自身语文素养的完善与提高,重视教师自身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站在语文教学实践方位和实现“三维目标”角度来把握语文教师的角色,语文教师可以说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资源,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语文教师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指导者;第二,语文教师是小学生认识语文过程、掌握语文方法的引导者;第三,语文教师是小学生激发语文情感、打好价值观基础的诱导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师影响这一无形资源,带动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教师资源带动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语文教师资源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

小学生大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活动,并同时改变自己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学策略、进行方式,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方法、效果会产生直接的作用。实践证明,凡是语文求知欲望强烈、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无不与语文教师对他们的精心施教、悉心指导有关。语文教师资源影响学生的策略归纳有以下几种:

1.情感熏陶式

在自己的教学及观课过程中,发现不少教师情感真诚流露、披文入情的教学时,其情感很直接地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师生间自然融洽的互动,师生、生生及与文本的情感交流是那样的动人,良好的课堂氛围及学习效果自然生成。

如廖老师执教的《再见了,亲人》教学片段:

师:咱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我听一听你们的情感怎么样?

生:(读)“再见了,亲人”。

师: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很有情感地示范)“再见了,亲人”大家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一边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语速较快,有节奏地示范)大家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我听着你们读得不太像啊,现在亲人就在眼前,手握着手,体会一下,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还要把手抖起来就像了。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读?

生:“再见了,亲人”。(比前次语气激昂)

师:列车已经走远了,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后一次深情地呼唤。

生:“再见了,亲人。”(读声较高,声音悠长。)

师:这样读就对了。同一句话,不同的情况,读法就不同。

2.逻辑推理式

梁老师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有个学生给“姆”组词时说:“养母”的“母”。学生哗然。可梁老师微笑着示意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接着又转向那位学生,“你说得对的,是‘养母’的‘母’……”学生在梁老师的点拨下顿悟了,连忙说:“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在梁老师不动声色的巧妙引导下,避免了学生出洋相,这样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打心眼里敬佩的。有时,学生说错了,梁老师会说:“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说错的孩子。没关系,再说一下!”有时,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梁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没认真听课,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

3.谈话启发式

课堂中平等、亲切的谈话,常常能给学生以启发。以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新型玻璃》一课片段为例: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一看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好,现在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师:读完一遍的请举手。放下。朗读完一遍,请再默读一遍。(学生继续默读)请停一下,我发现有一位同学正在做一件事情。(老师示意他站起来)读第二遍的时候,他拿起笔来画,把这五种玻璃的名字都给画下来了。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低声)陆飞宇。

师:噢,陆飞宇。——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他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把有关句子都画了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全班同学都要向他学习。

于老师善于从学生中间发现“典型”,以推广“典型经验”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读书。这样的谈话方式,一来可使这位同学受到激励;二来其他同学也会感到这一“经验”亲切、可学,其效果远比教师直接指导要好得多。

4.参与合作式

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等奖——《爬天都峰》一课,有这样一个环节,从课一开始,教师就将自己定位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合作者的角色上,和学生一起说绕口令,和学生一起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很快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学得情趣昂然,教师“教”得轻松自如,很好地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崭新理念。

5.角色转换式

即通过有意识的角色转换,老师装作什么也不知道,让学生做“满腹经纶”的老师,充分展示学生的表现欲,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一位老师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师:很好,凡是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比别的孩子眼睛都亮。相信吗?

生:相信。

师:告诉你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看老师的眼睛是不是很亮?

生:不是。

师:那说明老师读的书还不够多。昨天要求你们采访长辈,谈谈他们对总理的了解,你们问了吗?

生:问了。

师:让你们查阅有关资料,都查了吗?

生:查了。

师:非常惭愧,老师自己因为别的事情给耽误了,没有能够查阅到有关的资料,所以什么时代背景啊、周总理的一些感人事迹啊等等,几乎是一概不知。好在同学们都做得比老师好,这节课你们来教教我,好吗?

(学生感到很新鲜,个个争先恐后,要做一回“老师”的老师,从不同角度展示他们收集到的资料,谈了对周总理的认识。)

角色转换其实也是教学民主的表现方式,便于学生在民主、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师自身的资源优势,是学生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然选择,也是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有意识地用我们高尚的人格、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用我们规范的语言、幽默的谈吐感染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用我们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引导学生灵活地对待语文现象,用我们鲜明的个性、探究的精神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