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习课更应具有针对性

复习课更应具有针对性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复习课里,老师只有重视实践这一环节,才能达到巩固的目的。林老师讲得很为含糊,这就显得没有针对性。如果林老师所设计的这“七看”之内它是针对整个病句考点来进行复习的话,那么林老师在前面提出的问题时又是不具针对性的。教师在复习课里,最应该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面对困难时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复习课更应具有针对性

雷州市第一中学 陈雁鸣

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为了配合湛江市教委开展的高考备考督查工作,我校高三年级语文科林老师上了一堂语文复习课。课目是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

【课例回顾】

一、老师发放油印资料《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病句专题第二轮)

1.点明教学目标

(1)重温《考试说明》对病句考点的要求。

(2)引导学生寻求科学实用的方法准确地辨析病句。

2.交代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归纳、讲练结合。

二、回顾作业测练的情况

林老师:病句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第9~12题全对的8人,第9题22人错,第10题27人错,第11题32人错,第12题18人错。

(这应该是林老师发现了存在问题,从同学的试卷看,集中在病句的“一面与两面”的症状上。可是为什么错了,存在问题主要在哪?林老师却没有明白地讲出来。)

三、学生回顾病句辨析的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说出病句的类型和分析方法)

林老师:①病句的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②分析方法:语感感知法﹑成分分析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

(本是要求学生回答回顾的,不知道林老师说着说着就全部说完了。)

四、传授新方法

(以上方法都配有特征和相关例句,少的3道,多的6道。)

五、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总共5道,最终学生只完成了3道。

(从定量的角度来说, 5道题很少,而教师在前面过多的自说,加上“招数”缺少针对性,自然也就没有了学习训练的时间。)

六、小结

略。

【课例分析】

林老师的这一堂课是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关于病句辨析的复习课,但从听课过程中我所得到的信息来看,这堂课,老师是有所准备的,准备的解题方法也是比较新的,但总感觉还有诸多缺憾。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版)第396页上说,复习就是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巩固。从词典的定义来看,其过程是重复,其内容是学过的东西,其目标是使之巩固。那么复习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巩固学过的东西。由此,对林老师《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的这一节课,我认为其最大的不足在于针对性不强,其不强的针对性表现在:

1.针对存在问题的诊断,表述不明确

现代教育评价更注重通过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和找出对策使教育活动得到改进。因此,诊断——改进这一功能过程在复习课里应是重要的环节。复习课里,老师只有重视实践这一环节,才能达到巩固的目的。

林老师上课伊始,在点明目标、方法后,接着就点出昨天同学们所练习的茂名一模试题、测练题里几道病句题的选项(是关于一面、二面问题的),林老师非常具体地统计了这几道题全对的人数,每道题错选的有多少人。其实,测练卷发回来后,学生也应知道自己错了,但为什么错了,存在问题主要在哪里?林老师讲得很为含糊,这就显得没有针对性。复习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假如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分析工作,而上课时却未能把自己诊断的问题症结向学生交代(也许是忘记了,也许是未意识到),那么所做的工作就是无效的,复习课也就缺少了目标。

因此,鉴于“复习”这一词语的内涵——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林老师应该罗列学生答卷的错误现象,并通过分析指出其错误之根源,解决问题。

2.针对存在问题,内容设计过大

林老师在第三个教学过程的“再看几招”中,有七看。它们是一看否定词,二看两面词,三看关联词,四看虚词,五看并列短语,六看数量短语,七看“是”字。如果林老师前面所提出的学生在昨天的练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一面与两面”这一点,上述“七看”里只有前面“两看”与之有最大的联系,而其余“五看”对问题来说就没有了针对性。如果林老师所设计的这“七看”之内它是针对整个病句考点来进行复习的话,那么林老师在前面提出的问题时又是不具针对性的。

因此,我们的课堂,特别是高三的复习课应重视“复习”的内涵,尽量做到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不能过于贪多、求新,再多、再新的方法,如果不针对具体问题来使用,也是无效果的。

3.训练强度缺少针对性

复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东西。要知道学生是否巩固,就必须在复习过程中通过一定数量强度的训练和抽查来获得反馈,从而检验巩固的程度。通过对反馈功能的发挥,复习活动就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合理性、正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强化对复习活动现状与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的认识,并以此实施对复习活动继续与否进行调节和控制。这样训练就成为复习活动中实施反馈—调节的重要手段。

林老师在这一复习课里也实施了这一手段,但其出示的5道练习题,从数量这一角度来看,其训练强度是不大的,从面的角度来说,因其还包含有病句的其他现象,也就未能很好地概括病句中“一面与两面”病象的典型表征。这样,学生通过5道题的练习所反馈的信息也就未能足以说明通过这一堂复习课,学生已巩固了前面所学过的东西。

其实,许多高三老师在复习课的备课过程中,并非意识不到这一问题,但由于许许多多的原因,特别是偏远地区的老师,或是客观条件的制约,或是主观上的不努力,教学过程、反馈训练大打折扣,效果不显著。但作为高三的复习课,在反馈训练题的设计上,即使病句的类型表征未能涵盖所有,但起码在数量上应达到一定的训练强度,才能让学生的训练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考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没有适量强度的训练,就没有考场里“1分钟争1分”的速度和效果。

前面说过,考试还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优胜劣汰的大比拼。教师在复习课里,最应该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面对困难时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动口、动脑、动手是老师最重要的工作。也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体现当今甚为人们认可的生本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而林老师在这一堂课里,虽有这一想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许是由于某种担心,反而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比如在让学生回顾病句的六种类型时,还未让学生回顾,林老师说着说着就全部回顾出来。这主要还是老师在教学习惯上存在问题,未能大胆放手,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好。这也反映出当今中学教学改革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教改大多只在非毕业班进行,而毕业班,还是高考为重,成绩为重,这是学校的生命,动不得。

很多时候,我们的公开课都很讲究形式;很多时候,高三的复习课里老师生怕学生学不懂,常常面面俱到,喋喋不休,这些都离开了教学的本质,很值得大家思考。我期待“生本”理念在教育教学的土壤里遍地开花,因为学习还是学生在学,考试还是学生在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