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部集成创新与外部集成创新

内部集成创新与外部集成创新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新产品的技术集成创新过程可以运用创新流程来说明。图7-1显示了技术集成创新与模糊前端、NPD以及商业化的关系,知识集成贯穿了这三个阶段。Iansiti和Clark区分了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内、外部集成体现的是系统集成的思想。

一、内部集成创新与外部集成创新

1.技术集成创新、新产品开发与组织程序

Macro Iansiti首次提出了“技术集成”(Iansiti,1995)的概念,并在其颇具影响力的专著《Technology Integration》中论述通过组织过程把好的资源、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称为技术集成,它为提高R&D绩效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在经历技术不连续变化的环境中开发新产品所需的有效管理建立在一套技术和程序上,而这些技术和程序则组成技术集成过程(Iansiti,1998)。也就是说,一个新产品是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融合的结果,而技术集成就是一套构建这种融合知识的活动的组合。它之所以是集成的,是由于管理新旧知识的关系要求对从基础科学到制造环境的细节的各种信息资源的联合。技术集成过程为项目搭起框架,并提供一幅指导设计和开发活动的决定性的路线图。集成活动为知识在企业组织内的演变确定了方向,并为技术演变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机会(Iansiti,1995)。Iansiti的这一定义反映了技术不连续变化背景下,企业组织内的技术创新是集成各种知识和信息资源的活动。这里技术集成定义侧重于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知识集成,即融合不同学科知识的过程。因此,这一技术集成创新既包括了根本性创新,也包括了渐进性创新。区别在于两种创新模式集成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有所不同。根本性创新的知识集成难度远远大于渐进性创新。

技术创新只有采取产品形式才可能产生经济收益(Mowery and Rosenberg,1998),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Verona,1999),产品创新表现在一个组织的产出中,即产品或服务(Schilling,2005)。企业新产品的技术集成创新过程可以运用创新流程来说明。创新流程包括模糊前端(FFE)、NPD和商业化三个阶段(Kahn(eds),2005),见图7-1。NPD阶段是传统的系统化的阶段——关口(Stage-Gate?)流程。模糊前端的创新活动通常是非结构性的,在这个阶段是研发人员(团队)集成知识产生各种创意和概念的过程。与结构性的NPD不同,模糊前端知识集成的特征更明显。而在NPD阶段,由于其显著的结构性使其更强调程序的重要性。在创新的不同阶段发生的缺陷和失败会使公司重新考虑早期制定的项目开发步骤,这样将最终导致一个与原来的设想完全不同的新的创新(Kline and Rosenberg,1986)。这些缺陷和失败可能是由于在创新过程中没有将关键的但不易发现的知识集成入概念的形成或产品设计,也可能是出现了新的知识而使正在进行的研究开发失去意义。

img18

图7-1 创新流程[4]

(参考:Kahn edt,2005)

企业内部的组织程序对于技术创新过程中集成各种知识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内活动的常规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量(包括复杂程度)的一种反应。在有限理性条件下,程序反映了企业行为的“有规则和可预期”,这使得企业组织能够用相对简单的决策规则和过程来处理内部和外部信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企业组织对信息问题的处理达到程序理性;并且企业组织在其程序中储存知识,程序构成了企业储藏其特定操作性知识的最重要形式(Nelson and Winter,1982)。由规则、标准作业流程等作为表现形式的程序(Cohen,1991;Egidi,1996;March and Simon,1958;Cyert and March,1992)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即程序的明示方面(the ostensive aspect)和行为方面(the performative aspect)。程序的明示方面指程序的抽象的、一般性的模式,用以指导、说明以及指向程序的特定的作用,通常表现为叙述或文字的形式。程序的行为方面表现为特定的人在履行组织程序时采取的特定的行动,即由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进行的实际的行动。程序的这两个方面不总是一致的(Pentland and Feldman,2005)。如Stage-Gate?流程是指导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流程,反映的是NPD程序的明示的方面。不同的企业组织在这个流程指导下会衍生出其特定的程序及组织架构。正如后文的分析中所看到的,每个案例企业的R&D程序及组织架构都是不同的,而这些R&D活动都体现了Stage-Gate?流程的基本内容。程序反映了企业组织的异质特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子集合(Teece,Pisano and Shuen,1990);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根植于企业内部高效率的程序、内嵌于企业的流程(Teece,1994)。组织能力在程序中累积和应用(Cohen et al.,1996;Dosi et al.,2000;Winter 2000,2003;Zollo and Winter,2002),而程序又为企业内部的学习创造条件,并由此塑造企业未来的发展(Winter,2000;Zollo and Winter,2002)。因此,不同的创新程序可以产生出不同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

图7-1显示了技术集成创新与模糊前端、NPD以及商业化的关系,知识集成贯穿了这三个阶段。而技术集成创新同时具有系统性,它不仅仅体现在知识集成上,还包括对企业内部其他各种资源的集成;并且,以组织程序为载体的技术集成创新不仅要集成企业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源,还要集成来自企业外部的各种知识、信息等资源。如高效的研发程序和标准化程序是本研究所发现的促进企业专利标准化的重要的两个集成机制。

2.内部集成与外部集成

Iansiti和Clark(1994)区分了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内部集成是构建新产品开发的流程能力。外部集成是在混乱的环境中开发新产品需要向外部环境学习和利用新的概念。这里的分析单位是单独的组织单元内的集成团队,内部集成是指集成团队内部的技术集成流程,这种业务单元内部的集成可以独立地进行;而外部集成是指集成团队与设备、产品、元件设计和制造部门、用户、拥有各种专业知识的研发人员(T型专业知识结构)等间的互动。内、外部集成体现的是系统集成的思想。系统集成已从最初的工程和运作的维度演化为一个包含商业战略的维度。Hobday et al.(2005)认为在复杂的产品、系统及其他高技术产品中,系统集成是企业核心技术的、战略的和组织的能力。系统集成具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开发和集成各种资源生产新产品的内部活动;二是企业从外部其他组织获得要素、技能和知识来生产更加复杂的产品(服务)。这两个方面超越了Iansiti和Clark(1994)以集成团队为边界划分的内、外部集成。

大部分企业的创新流程是基于市场需求的非线性的。企业通常会首先研究和组合现有知识,并重视不同阶段的反馈和循环(Kline and Rosenberg,1986)。因此,对企业内部活动的协调或整合是非常重要的(Aoki,1990;Kodama,1991;Meyer and Utterback,1993;Robertson and Urich,1998);同时,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使企业获得新思想、新概念。综合组织理论、战略理论和运作管理文献,在NPD背景中,“集成”(integration)与“合作”(collaboration)和“协作”(coordination)常常互换使用,它们有着共同的系统性内涵,是构建企业动态能力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一方面强调环境的变化性;另一方面强调为应对环境的变化,战略管理在适应、集成及重置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和能力中的重要作用(Teece,1994)。

内部集成发生在企业的R&D过程中,是企业组织内部不同单元的知识和信息基础之间的匹配和集成活动。由于NPD是一个多学科的集成过程(Jassawalla et al.,1998),近几年的研究将“跨职能集成(跨部门集成)”作为项目绩效的一个决定因素。“跨职能集成”可以理解为创新过程包含的不同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尤其是市场和R&D活动的合作和交流。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高度的同地协作跨职能集成有助于迅速决策和尽量缩短投产所需的时间和提高产量所需的时间(Gomes et al.,2003)。同地协作跨职能项目组由来自企业内部的设计、采购、工艺技术、市场和销售部门的人员组成,并在同一办公场所协同工作(Lakemond and Berggren,2006)。这样一个跨职能的结构有助于提高吸收能力、加快问题解决的速度及增强项目的创造性(Gerwin and Barrowman,2002),使企业获得更好地实现成本、时间和产品性能目标(García et al.,2008);同时,同地协作使知识导向性的交流更加有效(Van den Bulte and Moenaert,1998),从而对提高部门绩效和项目绩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Kahn and McDonough III,1997;Patti et al.,1997)。同地协作跨职能这一集成模式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尤其具有价值,在这个阶段项目概念的模糊性使跨职能想法的交流变得尤为重要(Patti et al.,1997;Gomes et al.,2003)。类似于此类内部集成的创新模式(程序)在本研究的案例中将有所反映。

外部集成的动机源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大部分的企业处于一个充满变化和复杂性的环境,这些变化影响产品性能、质量、产品生命周期、新产品引入的频率,使得产品和工艺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环境中不断出现新的变化,企业已有的信息基础已不足以有效地处理这些变化,从而造成了不确定性。环境的复杂性带来了模糊性,即使信息可得,处理模糊性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困难的。当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增强,企业会改进其产品开发流程来提高集成度和知识共享(Song and Montoya-Weiss,2001;Kahn,2001)。这样,企业必须通过寻求外部信息来降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Galbraith,1973)。在创新所需的知识基础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企业的创新活动越来越依赖于外部资源(Granstrand et al.,1997;Souder et al.,1998),组织间的合作成为企业扩大现有知识基础的有效机制(Martínez-Sanchez,et al.,2009)。研究表明外部集成有利于开发过程中的交流、更快地解决问题和更快地响应(Takeuchi and Nonaka,1986;Wheelwright and Clark,1992;Rooney,2002),从而增强产品创新和质量的竞争力以及最终的利润率(Galbraith,1973;Koufteros et al.,2005)。外部集成的研究主要关注跨越组织边界的用户集成或供应商集成。这些做法有效地将企业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入一个相互促进的有利于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的网络。在NPD开发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模糊前端,都需要来自供应商和用户的专业知识。在模糊前端,组织内部的项目开发单位需要与供应商和用户进行协调和交流,使他们尽早地介入产品设计中,以加快NPD过程(即简化步骤、防止延期以及并行化处理)(Droge et al.,2004)。

用户集成是通过调整企业内部的活动,将用户的需求与复杂的技术解决方案结合起来以满足用户对产品的目标要求(如产品特征、定价及产品发布时间等)。当第一手的用户信息能尽可能早地纳入项目中,就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开发成本损失。因此,用户集成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产品创新能力(Koufteros et al.,2005)。对于许多企业而言,用户战略管理和用户关系已经比传统的市场营销更为重要,与用户发展良好的联盟关系促进了企业商业战略目标的实现(Piercy,2009)。因此,用户集成可以与企业新产品的产业化相联系,如企业设计定制产品将用户需求与复杂的技术解决方案结合起来(Marsh,2007),这样,通过提高用户价值和扩大用户基础来达到产业化目标。如本研究的案例企业华中数控就是通过产业联盟的机制集成用户需求以提高创新绩效的典型例子。

供应商集成是企业将供应商作为战略合作者来谋取长期的商业利益。供应商集成能够使供应商较早地介入企业产品设计,或者使企业能够获得供应商的技术能力(Narasimhan and Das,1999)。由这样的合作形式构成的制造商与其供应商之间的紧密集成关系使两者形成了合力来应对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Ragatz等(2002)提出供应商集成的优势在于:“为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新思想和新技术信息和有关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确保产品满足或超越最终用户的期望;提供了外购(外包)的可能性,这样可以降低项目的不确定性,并提供更多的项目人员来缩短NPD的关键性路径;更好地促进交流和信息的交换,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扩展了任务和问题的范围,将新信息尽早地纳入项目开发,从而消除返工和降低成本;改善与供应基础之间的关系,使供应商将项目关注点内在化,并为未来的项目开发创造更顺畅的合作关系。”

将创新过程向外部创新者开放对企业组织是有益的(Chesbrough,2005;Gassmann and Enkel,2006)。Neyer等(2009)认为“开放的创新过程由三种不同类型的创新者共同组成:内部核心创新者(core inside innovators),表现为R&D部门的传统职责,即产生和收集组织内和组织边界之外的创新思想。内部的外围创新者(peripheral inside innovators)是指组织内所有业务单位的职员。从R&D的角度看,他们虽然位于外围,但是通过他们的日常工作,他们成长为富有相关知识的专家。他们的职责虽不是负责创新活动,但是他们具有提供创新思想的潜力,可以通过向创新过程提供建议,支持或改进创新概念。外部创新者(outside innovators)指全部的组织的外部合作者,如客户、用户、零售商、供应商、竞争者,他们能够成为创新过程的发起者或参与者。这些多学科的参与者确保了来自市场和技术的不同的需求、能力以及整合的观点,能够从一开始就积极地影响创新过程。”从内、外部集成的角度,大体上前两类创新者可以归入内部集成,第三类创新者则是外部集成。Neyer等(2009)的这种划分方式有助于从创新参与者的角度(而不是程序或流程)来理解创新过程的系统集成性和网络性,有益于企业设计合理的制度安排,特别是内部的培训和激励机制。

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不仅对项目绩效(García et al.,2008)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促进部门或公司业绩。内部与外部集成的相互作用与市场份额以及财务业绩显著相关;外部和内部集成的联合运用对公司业绩具有增效效应(Droge et al.,2004)。这样,使得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与企业研发产出的产业化联系了起来。

现有的文献绝大部分是从研发项目的层面界定内、外部集成并探索其与项目或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在这些文献中主流的方法论是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很少。本研究在现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应用广义系统集成及国家创新系统(NIS)的方法界定研究单位。广义的系统集成的内涵不仅包括了基于供应链(或产业链)的集成,而且包括政府机构、监管机构以及其他的创新所必需的投入单元,这些创新投入对系统的发展路径产生影响。NIS应用系统集成的原理,更强调国家(区域)的各项制度设计和安排对创新的影响和作用。在这个创新系统中,与其他企业和知识基础互动的企业是其核心(Lundvall,2007)。我们沿用Lundvall(2007)的观点,以企业(公司)而不是项目组或集成团队来定义内、外部集成的边界,从企业内部的组织程序为起点展开研究,在分析大量的证据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内部集成与外部集成的机制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