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成墙板厂家创新品牌

集成墙板厂家创新品牌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Nelson和Winter的研究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融合。他们在更宽广的范围上研究技术、组织、制度、管理和文化的综合性创新,丰富了创新思想的集成性内涵。并且,他们认为线性模型忽略了发生在不同阶段之间的回馈和循环。这些研究表明集成化已成为这一时期创新研究的趋势,集成的思想和原理在创新管理、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外部集成体现了跨组织的

一、国外相关研究

1.国外对集成创新的研究大都以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微观层面展开

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一词,并在其1911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1934年修订)一书中认为现代经济发展根源于创新,他对创新的定义强调“组合”,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原材料、新组织形式和新市场(熊彼特,1983)。熊彼特的创新思想体现了创新的系统性内涵。自熊彼特之后,许多学者沿着他的思路对创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20世纪40—60年代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了创新研究的发展[1],这一时期的研究逐步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束缚,开始探讨创新的驱动力、效应和创新过程与结构(操龙灿,2006)。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是“科学拉动型”的研究和开发,即创新的线性模型(Dodgson,2000)。这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认为,创新的原动力来源于基础科学发现,并以一条线性的路径被商业化:发明→工程技术→机器化生产→市场营销(Bush,1945)。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需求拉动”模型占据了主导地位,认为创新由用户的潜在需求来驱动。

20世纪70年代,创新研究的对象大大拓展,开始对企业创新的内、外部多元要素进行全面的探讨,并逐步形成企业创新内部要素集成思想。Dillon、Dosi、Utterback作为内部要素集成思想的代表人物认为:企业组织、决策行为、学习能力与营销及其与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企业创新的效果;创新的成功取决于各因素之间的匹配与协同。他们的研究使“集成”的思想逐步清晰化,促进了创新集成化思想的拓展和传播(江辉、陈劲,2000)。Nelson和Winter借鉴生物进化论,在Simon及其他学者早期的有限理性的基础上,对企业行为进行了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他们认为创新是一个系统总体的概念,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和组织等多方面的内容(Nelson and Winter,1982)。与将“典型代理人”的特性外推至整个总体的很多经济推理的惯常做法不同(即所谓的“类型逻辑思维”),他们将总体内异类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带来的社会和经济结果考虑进来,即所谓的“总体思想”。Nelson和Winter的研究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融合。

20世纪80年代创新研究的范围更广并向综合性方向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Freeman、Dosi和Utterback等。他们在更宽广的范围上研究技术、组织、制度、管理和文化的综合性创新,丰富了创新思想的集成性内涵。Freeman认为,技术创新在经济学意义上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形式在内的技术向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Freeman et al.,1982;Freeman,1987;Dosi,Freeman,Nelson,Silverberg and Soete,1988)。Kline和Rosenberg对Bush的线性模型进行了批判。线性模型基本上是建立在创新是应用科学的假设上。之所以是“线性”,是由于创新被认为是沿着设定好的阶段进行的,即首先是科学研究,然后是开发,最后是生产和市场营销(Bush,1945)。由于第一个阶段是研究,所以很容易把它作为至关重要的元素。而Kline和Rosenberg(1986)指出,这个模型只是总结了适用于少数创新的因果链。虽然一些重要的创新来源于科学突破,但是绝大部分的创新并非如此。他们认为大部分企业创新基于市场需求,企业通常首先会研究和组合现有知识,只有当这种方法不奏效的时候,企业才会考虑投资于科学研究。并且,他们认为线性模型忽略了发生在不同阶段之间的回馈和循环。Andreason(1987)对集成产品开发(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产品开发过程的优化是一个集成的、整体的、以人为中心的开发方法。这些研究表明集成化已成为这一时期创新研究的趋势,集成的思想和原理在创新管理、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1995年Iansiti首次提出“技术集成”(Technology Integration)的概念,1998年出版了颇具影响力的专著《Technology Integration》。Iansiti(1998)对计算机行业在技术不连续变化条件下开发新产品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通过组织过程把好的资源、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称为技术集成,它为提高R&D的绩效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在经历技术不连续变化的环境中开发新产品所需的有效管理建立在一套技术和程序上,而这些技术和程序则组成技术集成过程。也就是说,一个新产品是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融合的结果,而技术集成就是一套构建这种融合知识的活动的组合。它之所以是集成的,是由于管理新旧知识的关系要求对从基础科学到制造环境的细节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联合。技术集成过程为项目搭起框架,并提供一幅指导设计和开发活动的决定性的路线图。集成活动为知识在企业组织内的演变确定了方向,并为技术演变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机会(Iansiti,1995)。技术集成概念是在新产品、新市场不断出现,企业必须处理不连续技术变化的背景中提出的,由此可见,技术集成管理更能有效地应对不连续技术创新。Iansiti的“技术集成”是创新的技术层面的集成概念,并且针对的仅仅是单个企业内部的新产品开发过程。Morris(1999)根据企业研发的发展阶段的演化过程,认为当代企业研发的特征是融合创新,即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集成而产生的创新,而这些学科既是独立的又是互补的。

Iansiti(1994,1996)、Clark(1991,1994,1996)以及Fujimoto(1991,1996)在这一时期的研究中还提出了“用户集成(Customer Integration)”、“内部集成(Internal Integration)”、“外部集成(External Intergration)”等概念。内部集成关注企业内部知识基础间的匹配和信息单元间的集成,而外部集成则强调企业对其外部知识网络、价值网络的适应。外部集成体现了跨组织的集成思想。对于内、外部集成发生的阶段,Durand(2001)认为,企业对外部知识信息的集成发生在新产品开发的概念形成过程,而内部集成则发生在新产品开发的实施过程。Granstrand、Patel和Pavitt(1997)认为,不仅是小企业依赖外部资源实现创新,在创新所需的知识基础越来越复杂的形势下大企业在其创新活动中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也逐步增强。Sadler认为企业管理中构建柔性的组织结构、流程和创新型文化以快速响应环境的变化,更有利于集成创新;Staudenmayer认为集成创新是按照社会和市场需求,系统地组织内、外部优势资源而产生具有功能倍增性技术发明和创新产品的过程(韩晓东,2007)。A.Van de Vene等(1999)认为,创新型企业应能使其创新团队中的人员充分自由地实验创新方案;更进一步地,Nonaka和Takeuchi(1995)认为,企业应构建一个模式,这个模式使企业在面临挑战时能够动员内部知识基础相互作用。A.Van de Vene、Nonaka等学者提出的这些组织活动,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被Granovetter(1973)认为不应止于公司内部,而应延伸于公司之外,即与公司外部合作者也应保持交流。对于战略联盟中的创新集成化问题,研究结论认为,结盟企业的主要动机是学习,即转移和吸收合作者的知识以探究新的知识(Dyer and Nobeoka,2000;Kale,2000;Khanna et al.,1998;Hamel et al.,1989);或获得合作者的知识资产以达到互补的目的(Grant and Baden-Fuller,2003)。

大部分的企业处于一个充满变化和复杂性的环境中,这些变化使得产品和工艺变得越来越复杂。当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增强时,外部集成成为企业创新的发展趋势,企业日益依赖外部资源(Granstrand,Patel and Pavitt,1997;Song and Montoya-Weiss,2001)。在外部集成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用户集成和供应商集成(Takeuchi and Nonaka,1986;Wheelwright and Clark,1992;Rooney,2002;Ragatz et al.,2002;Droge et al.,2004;Koufteros et al.,2005;Marsh,2007;Piercy,2009)。关于内、外部集成的主要研究将在第七章详细阐述,以使现有研究在本书的逻辑结构上能更好地与研究发现相融合。

2.在宏观和中观层面对集成创新进行的研究还为数不多

如Swan等(2007)通过对英国和美国生物制药业的定性研究,探讨国家集成能力对微观创新项目的影响,认为生物制药创新包含了跨学科、跨行业和跨组织的密集的合作创新,一个国家的集成能力(在基础科学和临床应用开发之间移动的能力)和关系能力(与不同的组织合作的能力)已被证明是非常重要的;并提出了一个建议性框架来帮助解释国家集成能力对微观层面的不同特性类型的创新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Best从国民经济和区域发展的角度提出“系统集成”的概念,认为系统集成既是新产品开发的驱动力,也是企业生产的组织方式(Dunning(eds),2000)。区域经济集成协议(REIA)使区域内公司的创新更趋于集成化。Alvaro Cuervo-Cazurra和Annique Un(2007)的研究证明REIA对公司研发投入也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公司在产品市场竞争的驱动下,不仅加强内部研发投入,而且增加了技术外包。Fixson和Park(2008)的研究则进一步增进了我们对产品建构、创新和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理解。他们开发了详尽的产品结构测度法,并研究了一个特别的案例,探究现有模块化理论如何解释被观察到的现象。从三个重要的方面拓展了已形成的理论[2]而将技术的变化和产业动态相关联:第一,提出将集成化作为一个新设计营办者来解释产品建构的起源;第二,认为更精细的产品建构分析表明,产品建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多重联结是存在的,并且这些不同的联结有助于解释观察到的产业内企业间的异质性;第三,提出企业边界的选择也可以是建构创新起源的一个前置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