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危机信息公开策略

学校危机信息公开策略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危机信息公开除了要遵循一般教育信息的公开原则和方式外,还应采取以下特殊策略。同样道理,危机信息公开也应遵循“第一时间”的规则。快速及时公布危机信息,它说明学校已经意识到危机的发生,学校应急的预案已经启动,事态正在逐步得到控制。公安机关的理由是公开信息后会引起犯罪分子的警觉,影响办案。所谓公开事实信息,就是学校危机事件发生后,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将已经掌握的危机事实信息公开。

学校危机信息公开策略

学校危机事件的应对措施有多种,包括建立综合的危机管理部门、完善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加强危机教育和提高抗危机的能力、加强信息沟通与公开等。在这些危机应对措施中,加强危机信息公开与沟通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在危机应对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通过公开相关的事实信息,可以满足公众了解事实的真相的需要,稳定公众的情绪,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提高公众应对危机的心理承受力。其次,公开危机信息有利于树立权威,取得利益相关者的谅解和支持,从而引导公众乃至整个社会积极参与危机应对。再次,公开危机信息有利于强化学校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增强责任行动,加强社会对危机事件处理的监督。最后,有利于及时正确的启动危机管理系统,采取正确的危机应对措施。学校危机信息公开除了要遵循一般教育信息的公开原则和方式外,还应采取以下特殊策略。

第一时间公开信息

平时在传递信息时一般要求做到“5W1H”六要素俱全,即何时、何地、什么、为什么、谁以及如何,而且要表达清楚。但在危机事件中,则应该采取第一时间公开信息的策略,即危机事件发生后,即使上述六要素不能完全正确说清楚,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主动向相关人员公开信息,使学校和相关部门成为权威信源。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曾提出著名的突发公共事件沟通“三T”原则:第一,主动提供情况(Tell your own tale);第二,提供全面信息(Tell it all)和尽快提供信息(Tell it fast)。为什么要实行“三T”?新闻传播学揭示过一个规律:没有你的声音,就会有别人的声音。你主动提供信息,你就成了信息的主渠道,公众就会把你作为主要的信息源,别人的声音就无足轻重了;你在第一时间提供了信息,就能先声夺人,而不会在不利信息满天飞的时候再被动地“辟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强调“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同样道理,危机信息公开也应遵循“第一时间”的规则。不能等到问题全部搞清楚以后才发布信息,重要的是向有关人员表明学校已经启动了相应的机制来处理危机。任何未能及时发布的信息——无论它怎样的天衣无缝——都会成为所谓的“零信息”。

另外,调查表明,大多数人在接受信息时有“先入为主”的趋向,即人们更愿意接受第一时间得到的消息。学校向有关人员传递信息的速度其实是学校对危机的反应速度的一种象征。快速及时公布危机信息,它说明学校已经意识到危机的发生,学校应急的预案已经启动,事态正在逐步得到控制。但是如果人们从学校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就会认为学校未能对危机做出及时的反应,从而对学校失去信心,而重获公信力往往是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挽回的。如2003年2月25日中午,清华大学荷园餐厅和北京大学农园餐厅几乎同时发生爆炸,在事件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学校迅速恢复正常秩序,校园基本保持平静态势。北大校园网在一个小时之内就播发了校方的正式公告,宣布两所学校共有9人在爆炸中受伤,爆炸物为装有黑火药的自制爆炸装置。而BBS上也张贴了相关信息。由于在较短时间里,官方就公布了有关爆炸财物破坏和人员伤亡的消息,大大缓解了紧张恐怖的气氛。在这次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始终强调一个“快”字。案发后1小时就播发了校方的正式公告,4个小时后北京其他高校都接到通知,这对小道消息的传播起到了遏制作用,避免学校因为信息失控而导致事件升级,给学校管理带来影响,充分显示了这两所高校处理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而在辽宁海城学生豆奶中毒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信息的延迟公开所引起的公众恐慌与政府学校公信力的下降。2003年3月19日上午,辽宁海城兴海管理区所属站前、前教、后教、钢铁、铁西、兴海、银海、苏家8所小学3936名学生、260名教师分批集体饮用了由鞍山市宝润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乳营养学生豆奶”。当日上午10时20分,部分学生陆续出现了腹痛、头晕、恶心等症状,随后,中毒者被送至海城市的中心医院、中医院、广济医院进行检查诊治。从3月20日起,出现不良症状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且先后出现不良症状的学生相继出现了反复,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危机事件发生近20天里,海城市有关单位只在4月4日以信访办的名义与上千名家长对话,此后一直没有就此事件向家长、社会、媒体予以任何正面的信息公开与发布。直到有关媒体通过热线获悉此事,并对之进行了调查与报告之后,辽宁省海城市政府才在4月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当地政府在中毒事件发生近20天后才向家长及社会公开信息,这种“迟到”的信息公开引起了家长及社会的极度恐慌与极大愤慨,家长们甚至做出堵塞道路等过激举动。同时,各种谣言到处流传,不仅延误了学生的救治时间,而且严重损害了当地政府的形象,连当地政府官员后来都不得不承认“老百姓已经不相信政府了”。

同样,在2003年发生的河南平舆特大系列杀人案中,由于学校及相关部门习惯了在事情有了定论之后再给人们一个说法,没有尽早地发布有关消息提醒人们警惕,从而使更多的学生被害。河南平舆特大系列杀人案前后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之久,而第一个受害人家属最早在2001年9月就向当地刑警支队报案,同时又向县教委和学校反映,但都没有引起重视。之后又有越来越多的受害人家属到当地公安局、县政府报案和反映情况,但当地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县政府仍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更没有将学生失踪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告知当地各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公安机关的理由是公开信息后会引起犯罪分子的警觉,影响办案。学校的理由则是会影响学校声誉。但事实上,如果当地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学生失踪的信息广而告知,不仅能对犯罪分子造成威慑,而且能够引起学生与家长及当地居民的警惕。

公开事实信息

所谓公开事实信息,就是学校危机事件发生后,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将已经掌握的危机事实信息公开。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公开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学校危机发生后,人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事情的真相。只有真实的信息,才能正确引导人们在危机事件中保持理性,采取合适的自救行动,不产生过激反应和行为。公开真实信息,首先必须正面承认危机已经发生,然后要把掌握的事实信息公开。由于学校危机事件一般都是负面事件,学校和相关部门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认为危机信息公开后会损害学校和政府的形象,甚至会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因此,有些学校危机发生后,当事部门不是主动将事实信息向社会公开,反而否认危机的存在,或者编造和歪曲事实,向社会公布虚假信息。实际上,学校应该勇敢地面对危机,勇敢地承认错误,这也是学校重新赢得公众的谅解和信任的必要条件。否认危机的存在和公布虚假信息,只能暂时蒙蔽人们的视线,使危机事件进一步恶化,最终引起人们的愤慨与不信任,甚至采取过激的行动。

二是公开的信息必须是已经证实的,而不是还需要调查和正在研究的信息。由于危机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紧迫性,当事部门无法在很短时间内全面掌握危机发生的原因、危机产生的后果等信息,因此,在公开信息时,要坚持以已知事实为依据,只公开确切的信息,只对社会说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对于还在调查和研究的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提前下结论。如2008年7月1日发生的上海袭警案,案发后,上海市公安局在网站上公开杨某的作案动机为“杨某因盗窃自行车被捕而报复行凶”,但很快这句话便从网站撤下,此后通报则改为“犯罪嫌疑人杨某涉嫌犯罪的动机正在进一步审查中”。这个案例很好地说明了对于还未确定的信息决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将会使当事部门陷于被动,损害其公信力。对于这些还不确定,但又是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要坦承自己与公众在情感上的共鸣:“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答案,大家心里很着急,我本人也一样……”;“此刻我跟大家的心情一样迫切,希望了解更多的信息。因此,我们会加紧工作,一旦有新的进展会及时向各位通报”;“听完刚才的新闻发布,大家一定觉得不满足。其实我的心情跟大家一样。但危机本身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还有许多信息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挖掘”。

如在2004年2月23日发生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中,公安机关经过现场勘察后,在24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了以下事实信息:在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鼎新校区学生公寓一栋317房间宿舍柜子内共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遗体,4具男尸均为云南大学2000级生物系学生。但对于犯罪手段、犯罪嫌疑人情况、犯罪动机等不确定的信息并没有公开。经过一段时间的侦破与调查之后,3月1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并把马加爵的详细信息公开。很快,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被抓获。从这个案例来看,危机事件发生后,云南省公安厅在第一时间将已经确定的事实信息向社会公布。随着调查的深入和案情的日益明朗,一些不确定的信息变得确定以后,公安厅又进一步公布更详细的信息。应该说,信息的公开透明为案情的侦破和罪犯的抓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在2002年6月20日发生的黑龙江省密云市实验中学学生接种疫苗中毒事件中,密云市卫生局为了稳定学生和家长的情绪,在没有彻底弄清楚接种疫苗的后果的情况下,起草了《致接种疫苗孩子家长的一封信》,把还不确切、还没有最后定论的信息向家长公开,信中保证疫苗注射不会有后遗症,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健康。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已出院的孩子又重新回到医院,结果反而招来家长们更多的猜疑和不满。

公开行动信息

学校危机爆发后,除了向社会提供各种事实性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向社会提供一些行动信息——即建议他们采取一些简单的应对行动。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身处危机中心的学生及其家长一般会表现出恐慌的情绪,抑制恐慌的最好办法就是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行动信息。学生及家长在获得此类信息后能够采取行动,主动应对危机,而不再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而且这些行动信息也能使恐惧心理下降很多。此外对那些远离危机中心的公众也应该提供一些简单的行动建议,让他们有防范危机发生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如在地震、水灾、火灾、溺水、泥石流、传染病等危机事件发生后,除了向学生、家长、教职工及社会公开危机发生的事实信息,更要向他们提供相关的自我救护措施。

这些行动信息首先应该是简单可理解的,而不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如饭前便后洗手、多开窗户通风、用开水消毒、戴口罩等信息就是非常简单可理解的。其次应该是实践中可操作的,而不是需要具备相当的条件才能实施的。如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喝凉开水、对患儿衣服和玩具进行消毒等措施,普通家庭都能做到,不需要专业的工具和场所进行。再次,应该给不同的人群或机构提供不同的行动信息。如给学生个人、学生家长、学校、医疗机构、社会公众等提供的行动信息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因为不同的人群在危机事件中所处的境况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因而信息需求也不同。应该针对不同人群的境况、心理和信息需求,提供有效的信息。尤其要优先提供给那些与危机关系较为密切的人群。如在2008年3月全国暴发手足口病后,卫生部发布了《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针对个人、学校以及医疗机构提供了不同的行动信息和应对措施。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多渠道公开信息

多渠道公开信息是指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每一种信息公开渠道的优点和相关人群可利用的信息沟通渠道,尽量采用多种渠道向社会有关人员公开信息。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信息公开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包括电话、电视、网络、邮件、短信、书信、手册等,每一种渠道都有其优点。由于危机事件的紧急性和不确定性,人们都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消息,而且能够不断地得到更新后的消息。因此,有必要使用多种渠道将危机信息更快、更全面的传达到有关人员那里。如在2003年发生的台北西松小学校园SARS疑案危机事件中,学校同时采取了多种渠道,将信息快速、全面、随时向有关人员公开:①口头通知,即通知与该生有接触的老师回家隔离,共用教室的学生到另一间教室上课,并告知消毒的原因。②会议通知,包括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即时化;以及傍晚召开夕会让全校老师了解状况。③通过家长信来告知,即让共用教室的学生带回一封给家长的信,说明事件始末及处理情形。④使用通报系统将情况通报相关单位。⑤公布专线电话及网址,并于学校网站发布状况,让信息公开化。⑥通过新闻发言人对外公开信息。

全方位公开信息

学校危机事件发生后,会涉及以下不同人群:①处于危机事件之中的人群,如受害的学生和老师,他们关注的是人身安全、家庭安全、财产安全,他们需要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和应该做些什么事情;②处于危机事件之外的人群,如学校周边社区的人和相邻学校,他们关注的是人身安全、家庭安全、正常生活和教学是否会打断;③受害者的亲属,如学生家长和教师亲属,他们关注的是自身的安全、亲人的安全;④各级领导人,如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他们关注的是物资、事故责任、现场指挥和开展救助的情况,对学校事务的影响;⑤各地民众,他们关注的是危机的发展、危机处理的进展情况;⑥媒体,他们关注的是人身安全、如何获得相关信息、如何联系新闻发言人、截稿时间。

全方位公开信息是指要将危机信息向有关人群都公开,要加强与不同人群的沟通与联系,取得不同人群的谅解、支持、协助与指导。如在台北西松小学发生的校园SARS疑案事件中,学校向以下人群公开信息:①与该生有接触的老师和日间共用教室的学生。②学生家长,不仅仅是怀疑患有SARS的学生家长,而且是全校学生家长。③全校教师。④相关部门和相邻学校,包括教育部教安中心、教育局的军训室、督学室、七科、三科、西松高中等。⑤由教务主任负责媒体询问。当然,全方位公开信息并不等于不分轻重缓急的同时向不同人群公开信息,而是应该根据人们卷入危机的不同程度确定先后次序,把相关信息优先提供给那些与危机关系较为密切的人群。

另外,全方位公开信息时一定要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学校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必然会引起各大媒体的密切关注。学校究竟应该如何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呢?在目前的信息社会中,媒体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把新闻、图片传遍世界各地。因此,学校因担心媒体的报道会影响学校的声誉或某些领导的政绩而对媒体提供不实的信息,或对媒体封锁消息、或缄默不语。但如果学校拒绝与媒体合作,那么媒体就有可能报道一些不太准确的信息,这样学校将更加得不偿失。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开诚布公地接受部分媒体的采访,但始终只是提供客观事实。如果需要还可以召开联合发布会。让媒体和公众了解实际情况,会更加容易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实时公开信息

实时公开,是指学校及相关部门对危机信息的随时披露、跟踪披露、全程披露。危机的发生、发展以及处置活动都是动态的、变化的,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持续的信息披露活动。如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纽约媒体都对恐怖袭击事件以及随后的灾难救援情况进行了实时跟踪报道,其中尤以网络媒体的实时跟踪报道为突出。中国四川发生5.12大地震,从发生的那一刻起,电视、报纸、电台和网络等媒体,就持续不断地开展全方位报道,从灾情到救援、从地震伤员救治到灾民安置、从赈灾募捐到救灾款物发放管理,以及灾后重建等信息,公众均能在第一时间,从几乎24小时的电视直播,滚动发布的网络新闻中获得。实时公开一方面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也使民众能够随时了解到危机的发展情况以及救援的进展情况。学校及相关部门对危机信息的实时公开,反映了其对危机的动态管理意识。由于与危机发生有关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而需要相关部门以不断变动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危机管理。

危机信息的实时公开,要求学校及相关部门能够建立比较完备的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和流程,能够对危机状况进行及时的搜集、沟通与分析。如在辽宁海城8所学校发生的集体豆奶中毒事件中,学校在中毒发生的第一天就应该统计本校中毒的人数、中毒的基本症状,并及时将搜集的信息向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开和汇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在汇总各学校及医院上报的信息后,应尽快核实,并向该地区公开。同时,随着中毒事件的向前发展,中毒人数在不断地变化、中毒原因日益明朗、死亡学生的人数和原因也逐渐明确,学校及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地把最新的中毒人数和学生救治情况随时公开。这样才能使学生及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感受到学校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所做的工作,才能更好地配合各方的救治工作。

实时公开信息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台北西松小学发生的校园SARS疑案,危机发生的当天(5月8日中午),学校就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公开了此事。5月9日举行SARS汇报,详细讨论已处理措施、后续待处理及需加强处理的事项;5月10日、11日,虽是假日,但对隔离师生的关怀及相关数据的搜集依然持续不断;5月12日中午再度举行汇报,再度发出一封公开信给全校学生家长,同时于学校网站中再度发布事件发生时、中、后处理情形;5月13日从传真来的诊断书上得知该生并没有患上SARS后,立刻告知相关人员,并通知全校老师。在这件危机事件中,西松小学的全体师生几乎每天都能了解到最新的情况,而且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知晓所采取的危机处理措施。

统一信息公开口径

统一信息公开口径是指学校及相关部门公开的危机信息应该是上下一致、内外一致、前后一致。危机信息公开的不一致会增加公众的焦虑情绪,并且导致他们质疑政府和专家权威信源的可信度。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中西部遭遇洪水,官员提醒市民把水煮沸后再饮用。美国的民众没有喝开水的习惯,因此很多人希望知道一些更为具体的信息:例如水要煮多久,温度要达到多高才可放心饮用。然而,政府和专家提供的“行动信息”却不尽相同,在烧煮的时间和所达到的温度上莫衷一是。公众和媒体对此表示不满,开始怀疑政府的能力和专家的可信度。

在我国,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来对社会事物进行控制的制度,遇到危机时多采用“内外有别、内紧外松”的政策,认为危机信息会引起社会恐慌,不利局面控制。因此,危机事件的真实情况在部门内部是非常明确和明朗的,但向社会公布时,却完全变了样。如2005年11月20日,哈尔滨吉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波及处于下游的哈尔滨用水安全。危机事件发生后,哈尔滨市政府对事件的原因及严重性应该是很清楚的,但市政府在21日发布的公告称是因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并临时停止供水,22日则称停水与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有关。前后两天的停水原因相差如此之大,以致引起市民的高度恐慌,并滋生出各种谣言。

学校危机发生后,由于各种信息还处于不确定状态中,不同人所掌握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有必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对外公开,以保证公开信息的一致。对外发言人可以是校长,也可以是学校指定的其他人,如西松小学发生的校园SARS疑案中,学校的对外发言就由教务主任负责。对外发言人首先应该对学校的各项事务都比较熟悉,对所发生的危机事件也比较了解;其次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把危机信息客观、准确地向人们公开,并能够随时应对学生及家长、媒体等提出的不同问题。

公开的信息要简明扼要

危机期间大多数人没有耐心听取长篇大论或者进行理性思考,学校及相关部门公开危机信息时应当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术语的使用,将一些专业信息简化为直观的文字、图表,以保证民众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接受信息,避免由于对信息接受的偏差而导致对危机作出不适当的反应。美国传播学者认为应该公开“六年级水平的信息”,也就是说小学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听懂的信息。过于专业化和繁杂的语言不仅会减少人们对信息的理解与接受,而且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情绪和使他们变得更加不知所措。如学校流行手足口病后,只需告诉学生及家长“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症状有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而不需要告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等过于专业的术语。因为这些专业信息对于引导学生及家长预防和救治手足口病并无益处,反而容易加深人们对这种传染病的恐惧感和神秘感。

上面所谈到的八项策略,主要是针对学校危机发生后提出的信息公开策略。危机事件有不同的时期,根据芬克的危机阶段理论,可以把危机划分为潜伏期、爆发期、延续期和痊愈期。在危机的不同阶段,由于人们所处的境况不同,使得人们的心理状况和信息需求也不同,采取的信息公开策略也应该是不同的。史安斌在《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一书中对不同危机阶段的信息传播策略进行了很好的论述,我们可以把它借鉴到学校危机信息公开当中。

1)学校危机潜伏期的信息公开策略。在潜伏期,学校及相关部门首先要向学生、家长、教职员工等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帮助他们树立“危机意识”,如可能发生地震、泥石流、洪水、传染病等灾害时,要让他们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其次要对他们的各种疑问给予解答,使他们既有“危机意识”,又不因为无知而变得过于恐慌和不知所措。最后,要向他们简单介绍学校及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包括具体的操作步骤,各部门的职能和初步的解决办法。总之,在危机潜伏期,既不要对可能带来的风险轻描淡写,也不能过分夸大,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2)学校危机爆发期的信息公开策略。学校危机爆发后,基本上应该采取上述八项策略来公开信息。

3)学校危机延续期的信息公开策略。在危机延续期,由于师生员工等已经在危机中度过了一段时间,对危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学校及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解救措施,并掌握了更详细、更深入的危机信息。因此,学校及相关部门首先要提供更多的深度背景信息,帮助人们更准确地了解所面临的风险。例如:危机究竟是如何发生的?类似的危机过去发生过没有?如何防止其重新发生?危机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其次,要对学校等相关部门的决策进行解释,获得师生员工等的支持。由于这段时间危机一般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人们会对相关部门的解救措施进行议论,甚至批评。这些批评意见中有的是建设性的,有的则是对决策的误读或曲解,同时在社会中也会流传一些对危机应对工作极为不利的“小道消息”。对此,学校等相关部门应当充分掌握舆情的变化,对各种建设性的批评意见表现出诚恳接受的态度,对各种传闻进行及时的回应和澄清,始终把信息公开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4)学校危机痊愈期的信息公开策略。随着危机影响逐渐减弱,人们对危机的了解也日益增加,学校等相关部门也开始着手进行恢复性的工作。痊愈期虽然标示着事态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但由于人们进入“信息疲劳期”,因而对危机信息的关注开始减弱。因此,学校等相关部门在该阶段应采取以下公开策略:首先对引发危机的原因和危机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诚恳的解释;其次通过教育,提高人们应对危机的能力;最后要说服大家支持危机后重建的各项政策的执行和对各种资源的调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