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节心理适应的重要性

第二节心理适应的重要性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的本质是适应。再如,某人长期相恋的恋人突然提出分手,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没有思想准备,难以适应巨大的变化,极易引发心理问题,这是心理咨询中常见的情况。
重新适应_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方法

第二节 重新适应

一、重新适应的原理

在心理学史上,曾经有过多种多样的关于心理的定义,20世纪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心理的定义就是一个影响很大的定义。

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的本质是适应。“可以把适应定义为有机体对于环境的作用与环境对于有机体作用之间的平衡。”(1)所谓有机体对于环境的作用,皮亚杰把它解释为“同化”,即在生理上就是有机体吸收外部物质并使之变化成与有机体本身的物质相适合的东西,在心理上就是主体(2)把客体结合到主体已有的行为模式或认识结构中去。所谓环境对于有机体的作用,皮亚杰把它解释为“顺应”,即在生理上就是有机体改变内部结构以适应环境,在心理上就是主体改变先前的行为模式和认识结构或建立新的认识结构以适应现实。皮亚杰又将行为模式和认识结构称作图式,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在最初只有一些本能的图式,由于人的活动——同化把经验纳入到主体已有的图式之中,丰富和加强主体的动作,引起图式发生量的变化,使图式的数量和内容丰富起来;顺应则是在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时,主体建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引起图式质的变化,使主体的认识结构适应环境。这样,通过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主体的图式(认识结构)就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地发生和发展起来了,主体就越来越适应环境了。这就是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皮亚杰的理论是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相统一、从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心理的,他关于心理的实质的理论既有生物学价值又有心理学价值,对于我们理解心理咨询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皮亚杰揭示了人的心理的本质是适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平衡。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人总是在同化和顺应不断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保持适应的平衡,达到心理的发展。从皮亚杰理论来看,人的心理问题,实质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问题可能出在同化方面,也可能出在顺应方面,是一种难以应对环境的心理反应。比如,一个从小在溺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中学生,当他来到远离家庭的外地读大学时,面对独立生活、人员陌生的新环境,不能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应对新情况,不能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顺应新环境,一下难以适应,产生焦虑和抑郁,于是就出现了心理问题。再如,某人长期相恋的恋人突然提出分手,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没有思想准备,难以适应巨大的变化,极易引发心理问题,这是心理咨询中常见的情况。

我国老一辈著名心理学家丁瓒先生(1910—1968)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故人类心理病态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失调而来。”(3)原始人时期,心理问题是比较少的,因为那时人们的生活环境简单,心理适应问题比较简单。在现代人时期,生活环境复杂得多,适应起来难度较大,因而现代人患心理问题的比例要比原始人和古人高得多。这提示我们,心理咨询实际上是一种帮助来访者重新适应环境的工作。咨询师通过咨询活动帮助来访者把原有的生活经验同新环境、新情况联系起来,建立适应新环境的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习惯、新的生活态度,也就是帮助来访者进行心理的同化和顺应,当来访者在心理上达到了新的适应平衡时,他的心理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心理咨询犹如医生看病,不仅要看到心理问题的现象,对症施治,而且要抓住问题的本质,明白许多心理问题的实质是难以适应环境,是人在适应环境上出了问题,积极从解决适应问题入手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标本兼治,才能有好的咨询效果。

二、重新适应的应用

(一)道家疗法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末年的老子和战国时期的庄子是道家思想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倡导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崇俭抑奢、柔弱不争的生活态度,道家的这种生活态度,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适应生活。我国的心理学家吸收道家思想,融合心理治疗观念,提出了道家疗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

道家疗法最重要的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导入”,有四条原则,共32个字: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这四条原则,当然不是道家的全部思想,但是它们概括了道家思想中的顺应自然的主要观念。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是一种适应自然、适应社会的生活态度,它的核心就是主张人要面对现实,承认现实,适应现实。这似乎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但是这种生活态度可以减少生活纷扰、减少内心困扰,可以坦然面对逆境和困难,在表面的消极中隐含着不畏困苦、长期坚持的积极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道家思想流传千百年不衰,才能被心理学家运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所以,所谓“道家哲学思想的导入”,就是帮助来访者以新的态度重新适应生活。

(二)存在主义疗法

存在主义是西方的一种影响很大的哲学思潮,它的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M・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和德国哲学家K・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把人的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它是存在主义全部哲学的出发点,人应当体会自身存在的可能性和意义,并去创造自己。

存在主义重视人在生存和生活中面临的选择问题,因而存在主义疗法把“人”作为治疗的重心,认为人处于不断的转折历程,咨询师应当帮助来访者了解他对世界的看法,帮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顺利度过转折期。存在主义疗法的这种观点,实质是肯定了人的生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适应过程,适应不良就会发生心理问题,适应顺利,人就会愉快地生活。

存在主义疗法十分重视治疗关系的建立,把治疗关系称作“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共同旅程”,咨询师不是要去医治来访者,而是要协助来访者了解他正在做什么,帮助来访者反省自身的存在,审视为什么会发生心理问题,鼓励他以新的认识为基础,采取行动,实践自己经过调整改变后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把自己融入到有目标的新生活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