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浪观察专访陈家宽教授

新浪观察专访陈家宽教授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目前中国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近两成动植物濒临灭绝。

新浪观察专访陈家宽教授

新浪观察专访陈家宽教授[1]

据统计,目前中国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近两成动植物濒临灭绝。而在全球,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永远从地球上灭绝。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近40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多米诺骨牌开始一个倒向一个时,我们不禁要问:万物之尊的人类是否可以在这场灾难中独善其身?究竟谁是这些物种灭绝的罪魁祸首?

被采访人:陈家宽,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兼任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植物物种生物学家组织(IOPB)执行委员、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新浪观察:据悉中国是世界上物种灭绝和濒危态势十分严重的国家,是这样吗?我国已经灭绝的特有物种,有哪些是人们熟悉的?

陈家宽:物种灭绝的概念是指地球上消失了该物种全部野生的个体或种群。地球上濒危物种大概占到全部物种数的10%左右,中国濒危物种的比例要高出全世界5~10个百分点,占中国物种数的15%~20%。中国大部分濒危的物种公众并不是十分熟悉,是一些不太引人关注的物种。

相对熟悉的有麋鹿,就是我们说的“四不像”。过去是在长江一带大规模存在的物种,这个物种在中国已经灭绝了,现在在江苏盐城和湖北潜江一带两个自然保护区内的麋鹿是从欧洲重新引回来的,野生麋鹿在中国早就消失了。

再比如白鳍豚,虽然现在没宣布它灭绝,但基本上难以发现存在于野外的个体了。白鳍豚是中国长江特有的一个物种,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一批专家用现代化的工具来测试、寻找,野外白鳍豚已经找不到了。我们所谓白鳍豚还有几十头,都是理论上的、推算的。

白鳍豚和麋鹿是我国两个比较典型的已经灭绝的物种。在野生植物方面,浙江省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百山祖冷杉已经是极度濒危的物种,世界上这个种野外只有3株个体存在,就在这个保护区里。

准确的数字很难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物种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消失掉了。

新浪观察:生物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

陈家宽:物种的灭绝跟人为干扰有很大关系,但它并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根据世界上一位很著名的生态学家——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尔森教授的科学分析,地球上一共发生过5~6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主要是由于地质灾害,或者是其他星球撞击地球后产生的重大的天文现象造成的。比如我们都知道,恐龙曾经主宰了地球。关于恐龙的灭绝有很多种解释。物种的产生和消灭是永远存在的现象。我们关心的是由于人为干扰导致不应该灭绝的物种灭绝,而且这些物种的灭绝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带来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这些是我们要预警的。

另外,在历史上很多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发生以后,就会腾出很多很多的空间,我们生态学家叫“空生态位”,为很多新的物种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地球上每一次生物大灭绝会导致生物又一次的重大进化,所以物种的灭绝、发生和进化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要把灭绝看成是绝对有害的。地球上的自然的灭绝和自然的发生是地球和环境的互相作用的过程。

新浪观察:既然生物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有它的发展规律,何以今天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陈家宽:为什么我们那么关心灭绝的问题呢?现在的灭绝跟历史上的5~6次大规模灭绝的最大不同就是:一个历史上的灭绝过程是地质的变动和重大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现在的灭绝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我们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不正当的利用导致了环境的破坏。过去物种灭绝的速度比现在人为造成物种灭绝的速度要小得多。有科学家统计,现在地球上的一个物种灭绝速度要比自然灭绝速度快50倍到100倍。

另外,现在物种灭绝腾出来的很多的生态位,这些空间的生态环境也在恶化,并不能导致新物种的产生。这些原因使得现在地球上物种的总量越来越少,因此我们关心物种灭绝的问题。

新浪观察: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

陈家宽: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繁育,依赖于两个环境:一是自然界中氧气、水、温度这些无机环境;二是有机环境——生命物质系统,也就是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人类的衣、食、住、行必须依赖于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特别是有机环境,比如吃的、穿的、用的,这都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给我们提供的。所以生物多样性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政府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命题:生物多样性资源是涉及一个国家的主权,它跟领土、领空、矿产一样是属于一个国家的宝贵资源。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振声先生曾经精彩地指出:一个物种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生态系统可能对我们生存环境和人类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与原话有出入,但意思是这样的)。所以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像空气和水一样离不开。

举个例子,袁隆平院士在海南岛三亚的野生稻中间发现一株不育的野生稻。我们知道水稻具两性花,但是这株野生稻的雄性是不育的。所以袁隆平把杂交稻“三系”的体系建立起来,依赖的资源就是野生稻中的一个不育基因株。没有这一株不育的野生稻,就不可能有杂交三系,也就不可能有高产的杂交稻,也就不可能养活庞大的中国人口。所以袁隆平院士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基因资源是遗传多样性资源最重要的一种,遗传多样性又是生物多样性的一种。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再举个例子,猕猴桃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有20多个猕猴桃的物种。但是新西兰从中国引进了野生的中华猕猴桃,经过选育,猕猴桃成了新西兰水果业最重要的作物,它对整个新西兰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是处在前几位的。在美国、欧洲超市里,大量的猕猴桃都是新西兰提供的,但它恰恰是来源于中国的长江流域,而中国的猕猴桃资源反而没有被我们很好地利用起来。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离开了生物多样性就不可能有人类的生存和繁育。

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在出台之前,有一个重要的科学家们的报告,中文名叫《全球生物多样性策略》。报告讲到生物多样性重要到什么程度呢?一个国家的安全不但取决于强大的国防力量、国民的健康和良好的教育水平,也取决于一个国家拥有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跟国家安全有密切关系,因为生物多样性为一个国家提供对付已有的环境变化和将来未知的环境变化的战略资源。比如艾滋病,它是几十年来才碰到的新的疾病,很多抗艾滋病的药物都是从植物和动物物种中间去筛选的。SARS来了,钟南山院士比较成功的经验就是利用中西药结合的办法来有效地防治SARS,实际上这都是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我们不知道人类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疾病、什么样的自然灾害,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武器呢?最先应该想到的就是从生物多样性资源库里去寻找。

再举个例子是橡胶,橡胶是巴西热带雨林中发现的一种植物,利用的历史也就是两三百年吧。我们都知道没有橡胶就没有汽车产业。美国是一个在“四个轮子”上的国家,没有橡胶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美国。可见生物多样性对世界的现代化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新浪观察:造成物种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家宽:原因很多。人类造成物种濒危并使其趋向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的不明智的行为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个是过度的利用和捕杀。华南虎就是人类过度捕杀造成濒危,并趋于灭绝的。我们看《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可见当时老虎的分布是很普遍的。现在由于不适当的捕杀导致华南虎接近灭绝。我个人的观点是华南虎可能已经灭绝了。媒体的一些报道,都是炒作,是个别科学家不负责任的说法。华南虎为什么灭绝了呢?我经常跑野外,跑了很多地方。在二三十年前,华南虎还证据确凿的存在着,但是很多猎民为了皮毛和虎骨把它消灭了。像犀牛,它的角可以入药,因此被大量地捕杀。大象处于濒危状态,是因为象牙可以贸易,可以作为工艺品。

第二个原因就是环境污染。著名的云南滇池,过去山清水秀,湖泊里有一些物种,比如海菜花,是水生植物,很漂亮,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为什么呢?滇池里大量的排放的污染物质,富营氧化程度很高,水就像苏州河里的水一样浑浊、肮脏。原来清水里才能生长的海菜花就不复存在了。苏州河,原来鱼虾很多,后来被大量地污染,导致苏州河里除了微生物以外,几乎没有有生命的物质。

第三个原因是大型工程建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比如三峡水库大坝的修建,现在又要在金沙江建一个比三峡水库还要大的工程,即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长江流域的上游有很多珍稀的鱼类,它必须在急流和险滩里才能存在。但是水库一建,长江流域上游的水文条件改变了,一些物种的种群可能要消灭了。我们还修了很多高速公路,修了很多大建筑群,生态环境没有了,一些物种也就灭绝了。

还有其他的活动,过度围湖造田等等,都是愚蠢的做法。还有就是森林砍伐。很多动物都把森林作为它们的栖息地,或者是用来逃避其他物种的侵害。我们每毁一次森林,森林中的一些物种的地方种群就要处于濒危的地步。

新浪观察:那我们可以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两者是矛盾的吗?

陈家宽:人类发展跟物种的保护,我个人认为是有冲突但是可以处理好的。我们都很清楚,地球上最不负责任的物种大概就是人类了。有时人是很自私的,很不负责任的。别的不说,就以广东为例,国家三令五申:保护动物不能吃。可是你看广东的餐馆里对很多保护的物种照卖不误,很多有地位的人和有知识的人照吃不误。这些都是不负责任的。三峡大坝建立的时候,很多科学家都建议要考虑生态,但是我们要发电,要防洪,三峡大坝建起来了,这是很有争议的项目。

我个人看法,人类在现代化进程当中无疑会对环境造成损害,但是是可以处理好、协调好的。我到过不少西方国家,发现那些地方的环境很优美,物种也保护得很好。中国在发展中,可能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这是很难回避的一个事实。我特别难过的是,有些部门借这种理由而不负责任地破坏环境。近五十年我们曾经做过愚蠢的事,现在后悔了。20世纪50年代,马寅初提出的新人口论,当时没被采纳,造成我们背上巨大的人口包袱;1958年大炼钢铁,把很多的森林破坏了,结果也没有任何效益,乱砍滥伐去炼所谓的“钢”。

现在我们做不负责任的事,将来我们留给子孙后代什么呢?一个支离破碎的环境。

我们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我们中国很多媒体是不负责任的。西方一些国家有很多成功的经验,现代化跟环境保护并不是绝对矛盾的。

新浪观察:现在人类已经掌握了克隆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否可以由此得到解决?

陈家宽:过去中科院动物所想用克隆的办法保护大熊猫,现在没有声音了。一个物种有起源,有进化,一定也会有灭绝。所以我们对一个物种的产生和灭绝不要大惊小怪,但是物种在不该灭绝的时候灭绝,这是我们应该“大惊小怪”的。一个物种不能单独存在于地球上,它必须依赖于它所在的生态系统,跟其他的物种保持和谐的良好的关系,才能够繁育和发展。克隆濒危物种作为保护物种的主要手段有百害而无一利,会误导公众,使我们产生错误的想法,认为我们只要把一个物种的基因保存下来了,把细胞保存下来,将来可以克隆,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就可以克隆和繁殖出来,可以随心所欲。自然界的自然种群才是我们主要保护对象,通过克隆来保护物种是完全不可取的。中国不少媒体和科普宣传经常误导公众,我国的科普水平不高,媒体对科学技术的很多报道是不可取的,不成熟的。所以现在我基本上不看中国科普书。大多西文的科普书是负责任的,是对我们有帮助的。

新浪观察:感谢接受我们的采访。

作者后记

2003年11月12日,新浪网一位女士就“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对我做了长时间的电话采访。采访的录音记录在新浪网上发布后有很高点击率,并被其他媒体广为传播。我修改若干错别字后在此收录以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公众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但他们难以从媒体获得可靠的知识或科学的见解。我深感到中国科普水平之低劣,也为科学家对科普写作不屑一顾态度而悲哀。只有广大公众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中国社会的进步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

【注释】

[1]刊于2003年11月12日新浪网新闻观察栏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