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科教研组应有的理念

学科教研组应有的理念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它的目的是校正应试教育造成的学校发展的畸形状况。因此,学科教研组依靠群体的力量走素质教育之路,是学科组建设的正确选择。总之,学科教研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的组织和阵地,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功能。教育应是为人的教育,是对世界上唯一拥有至高无上的生命与灵魂的教育,教育是一项塑魂的伟大活动。

二、学科教研组应有的理念

(一)确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共中央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同样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指出:“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多贡献。”(3)这是一种前进的号角,这里同样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什么是素质教育?柳斌同志的解释是:“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4)柳斌同志指出了素质教育的三要义,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第三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它的目的是校正应试教育造成的学校发展的畸形状况。学科教研组作为一个进行教育教学的基层学术群体,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和使命,更应有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勇气。当下的应试教育确实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背离了教书育人的职责,似乎只要分数上去了,升学率上去了,其他的都可以不要。我们的不少学科教研组也沉浸在抢时间的争斗中,不少地方把“育人”变成了单向度的“考分”,把“文化教育”变成了奴化教育,把所谓的“成功教育”变成了“功利教育”,使学生的生命成长失去了和谐的环境,使学生的未来与国家的未来失去了应有的协调。因此,学科教研组依靠群体的力量走素质教育之路,是学科组建设的正确选择。

学科建设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统一思想。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我们确立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培养个性的认识,我们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使素质教育落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实际的操作中。其次要改变教育教学方法,要把“满堂灌”变成“启发式”,要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再者研究学科教学规律,不仅从老师的“教”着眼,更要从学生的“学”入手;要简化知识,梳理规律,要重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尽量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情景,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千方百计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等。总之,学科教研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的组织和阵地,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功能。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5)这是我国教育指导思想的伟大变革,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教育上的体现,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关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指导思想。笔者在《承担文化育人的历史使命》一书中在论及教书育人要落实当代先进的“人学观”时指出:“教育的人学观,也就是用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作为理论依据,从更高更广阔的领域思考教育与人的关系,从而深化教育行为,更合理建构以人为目的、以成人为宗旨、以人对人的方式进行‘人’的教育,充满着人性、温情的学校文化模式。”(6)哲学家康德指出,人是目的。我们教育所做的一切都应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育应是为人的教育,是对世界上唯一拥有至高无上的生命与灵魂的教育,教育是一项塑魂的伟大活动。王啸在《教育人学——当代教育学的人学路向》中指出:“真正的教育是全方位为人的——目的为人,手段也为人。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强硬而合理的教育立场:以人为目的和出发点,以成人为宗旨,以人对人的方式来成人。它们共同构筑了一道庄严的教育底线,也就是说,偏离了其中的任何一点教育也就不成为教育了。”(7)

而当下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非“人”的教育现象。请看《宁波晚报》2006年10月18日转载的《华商报》的一则消息,就更能了解目前我们的教育非“人”的教育现象是多么的严重——《高二女生嗜考,称没考试活着没意思》,“‘我女儿都连着一周看书到凌晨3时,不学习的时候就信誓旦旦地对我说,‘我一定要考第一名!’她那么瘦弱,精神和身体怎么支撑得住啊!’近日,西安南郊一重点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小安(化名)的母亲张女士,对女儿考试前疯狂学习的情况流露出深深的担忧。‘最近我老是多疑惊慌,晚上睡觉也不踏实,就是做梦都梦见自己在参加考试,上课听不进去。’小安两眼红肿地说。‘大小考试她都参加,甚至酷爱成瘾。然而,一旦失败她的精神都崩溃了。’张女士回忆一次数学考试,小安考了第三名,家人觉得还不错,鼓励她继续努力,可她竟然两天没有吃饭,说是对自己考得这么差的惩罚。”这是一种令人吃惊的状况,这种考试成瘾、成痴、成病的异化心理,是教育不以人为本,而以考试为本的必然的结果。

所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改变以应试评价学生的倾向。学科教研组的群体成员应该有一种敢于担当的精神,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现实。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有以下维度。第一,要把学生当人看。所谓的“当人看”就绝对不能把学生当做我们获取名利的工具。目前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不少地方就是把学生当做一种工具来看待、来使用的。只要分数考得好,一切都可忽略不计,分数决定学生的一切。就连我们所说的许多典型的学校,素质教育搞得好的学校也同样以学生的考试分数当作学校的资本来炫耀,就更不用说其他学校了。这种现象当然和整个社会以学历评价人的机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和我们的理念有关。第二,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灵。我们既然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就应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我们工作的首位,这就需要我们摒弃急功近利,摒弃唯分是务,坚持按教育教学的规律办事。根据时代、学生、学校的特点,倾学科教研组的全部力量,创设教育教学新模式。第三,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选择权是一个人应享有的基本的权力,允许选择,才能培养个性,才能按个性特长进行培养。真正的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格独立和精神健全,它是万业之本、创造之源,也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的。其中就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和自我发展,也就是尊重学生学习的自由选择权。这方面学科教研组有着很大的优势,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适应学生的个性的需求;可以通过各种讲座、社团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等。教育的以人为本是一个大题目,本书将设专章论述,在这里就不再展开。

(三)联系生活的理念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教育理念中常说常新的问题,也是教育哲学界的永恒课题。这个问题被提起的本身就可以反映出教育自身存在状况: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出现了断裂。罗素认为,学校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应该让学生过美好的生活。杜威更明确地指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念。但是从大的方面来看,在文化和近代科技发展中,科学世界是一个理性的世界,人们推崇和倡导的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其实是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尽管工具理性指向人的现世,但却遗忘了人的真实生活,造成了人的存在的异化和片面化,使得人不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而成了一个单向度的人,成了一个只会机械操作的工具人、空心人,这样也便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失落。这些都是因为脱离人的现实生活的现代功利主义所造成的后果。具体到我们国家,我们同样受工具主义的影响,“人的价值被物化了,成了衡量和评价人的尺度,物化现象在观念上反映的是拜物教,对商品和金钱的崇拜成为一种时代性的社会心态,它意味着‘物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精神深处,使人的心灵也物化了。”(8)除了受现代工具主义的影响以外,学校由于应试教育的泛滥,教育脱离生活的现象更加严重。我们的教育可以说几乎完全被分数所控制,学生的生命被分数所宰割,师生同样也被物化为分数的工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联系完全被阻断。因此,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学科教研组必须树立教育和生活联系的理念,关心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学生的生命价值,让教育成为一种诗意的工作。

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认识:

1.生活离不开教育

我们知道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而人的成长又会让我们和生活的世界紧密地联系到一起。“生活世界中的所有一切都从生命出发来结成一种关系网。”(9)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通过教育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生命从他降临之时起,教育就伴随了他的一生。从学习语言到思考问题,从学习技术到制作工艺品等等,这些都是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来实现的。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那么就应把教育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人的生活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在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通过教育学到了更多的科学技术,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使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裕;在精神生活层面上,通过教育的方式,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们的心灵和精神都得到了更高层次的满足。我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在教育的作用下,获得巨大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教育。

2.教育要为生活服务

古希腊的哲学家曾指出,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唤醒。具体到人类的现实生活,教育则是为了服务于生活,所以教育就是服务。教育的深层意义在于使人们懂得生活的真正价值。通过教育的方式开拓人们的视野,提升人们的思维,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思考生活的意义。现实生活中,我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时刻在思考着一个问题,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生活的过程。生活离不开教育,教育更是时刻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也深刻地体现了教育的意义,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3.生活即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使人成长,而人的成长的过程也是他的生活的过程。在生活中我们所追求的是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觉醒,而这恰恰又是教育所期盼的。因而我们也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当我们树立了这样的理念以后,我们在学科教研组建设中就会有一种更明确的指向,而不至于再在应试教育中沉溺,不至于再使我们的教育走上严重地脱离学生生活实践的老路。生活的空间是无限的,也只有我们有了这种理念以后,我们的学科教研组建设才能开拓一片新的广阔的天地。

当然学科教研组建设应具备的理念是较多的,比如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有效教育的理念等等,我们在这里提出这几个方面只是抛砖引玉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