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初教师数学语言表达的特点分析
普遍的职初教师数学语言的表达不够简练和精准,并且对学生的错误表达不够敏感。
【实例5-3-1】
师:这些黑板上贴出来的作品,你能不能根据角,形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将它进行分类?可以吗?开始……
师:你能说说你分的理由吗?
方:我先把四个角都是相等的,嗯嗯两条线相交在一起,是形成十字形的分在一起,然后……
师:哦,十字形的(手指十字形的图)。它们形成的角有什么特点?
方:四个角都是相等的……
【实例5-3-2】
师:“垂足是交点”,这句话对吗?谁来说说?徐同学。
徐:因为如果能形成垂足的话,一定是两条直线的,直角、直线的交点,所以它,垂足一定是交点。
师:因为两条直线的交点,我们才能成为垂足,所以这个垂足肯定是两条直线的——
生(齐):交点。
上述两个实例均来自职初教师的数学课堂,现实课堂教学中类似现象并非少见,在此不一一列举。这说明职初教师自身的数学语言表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实例5-3-1中,加上着重号的那句话足以看出该教师数学语言表达得不够简练。“你能不能根据角,形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将它进行分类”,原本可以用很简短的一句话说清楚的内容,但实例中的这位教师却把它拆分成了三句不连贯的话语来表述,这很可能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此例中,对两处不准确的学生表达如“两条线”“形成十字形的”,教师没有给予正面的纠正性回应。由此,课后学生问卷中有关对“垂直是_____”这一题的回答中,有少部分学生填作“两条线”而不是“两条直线”,其中的错误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如实例5-3-2中,加上着重号的那句话也足以看出该教师数学语言表达得不够精准。当学生错误地回答“垂足是两条直线的交点”时,教师不但没有指出其错误,反而通过重复其说法强化了这一错误,作出“因为两条直线的交点,才能成为垂足”的错误回应。这说明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是很不精准的,其致命的错误在于忽视了“垂足”这一概念是针对“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而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