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结束技能的原则

实施结束技能的原则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堂课好的结束能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但这并不是教师凭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效果,而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强对课堂小结的设计意识。从结束这一环节的重要意义来分析,课堂教学中小结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结束时,也应及时小结、巩固。有的教师规定自己每节课的总结不能超过5分钟,这固然不能成为所有数学教师结束课的教学信条,况且如要通过练习方式进行总结,5分钟自然不够。

二、实施结束技能的原则

一堂课好的结束能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但这并不是教师凭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效果,而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强对课堂小结的设计意识。从结束这一环节的重要意义来分析,课堂教学中小结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概括性原则

课堂小结时,应概括本单元或本节知识的要点和规律。经过精心加工而得出的系统化、简约化和有效化的知识网络,能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和“并联”起来,理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总结不是对原有问题一丝不差的再重复,也不是面面俱到的简化。总结中讲述的数学事实要精练具体,使学生印象深刻;数学方法的总结要语言简练,科学实用。总之,概括性的总结,语言要少而精,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领悟所学知识的精髓,使数学认知结构系统化、网络化。

(二)及时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由瞬时记忆到短期记忆再到长期记忆,有一个转化过程,实现这个转化过程最基本的手段是及时小结,周期性地复习。因此讲授新知识接近尾声时要及时小结和复习巩固,尤其在讲授逻辑性很强的知识时更应如此。对数学问题的及时总结,能促使学生对该问题自觉地进行概括、抽象和简化。及时地建构重复、强化记忆,就会减少遗忘,提高教学效果。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结束时,也应及时小结、巩固。特别是对例题解题思路的总结,不但能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而且能引导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这种习惯对积累学习经验,提高解题技能是很有帮助的。如在高一学习完任意角的诱导公式后,学生面对如此多的公式便会感到很茫然。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记忆:把公式中的角都看成锐角,根据“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的原则来转化。

(三)强化性原则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需要一个内化、同化的过程,教师通过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起着强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呼应性原则

课堂导入就如为一个故事设置悬念,课堂小结就似故事的尾声叙述。课堂小结时,应阐明解决悬念问题的可行方法,揭开学生心中的疑团,使导入与小结前后呼应,整堂课浑然一体,完整而圆满;使学生学有所得,体验成功,从而较为理想地实现教学目标。

(五)紧凑性原则

结束课程,要突出重点,内容和时间的安排要紧凑严密。有的教师规定自己每节课的总结不能超过5分钟,这固然不能成为所有数学教师结束课的教学信条,况且如要通过练习方式进行总结,5分钟自然不够。但如果教师总结用时过多,内容面面俱到,既不能突出重点、突显关键,又妨碍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六)多样性原则

同样一节课,小结的内容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有三方面应该引起注意:一是小结的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二是既要进行内容小结,又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进行小结;三是小结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师生间良性互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