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求自我生成性实践的普通人教育

追求自我生成性实践的普通人教育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普通人教育的自我生成性实践追求首先体现为对教育活动自身的认识,作为成人的实践活动,教育是复杂的社会实践。这种复杂性既是对教育实践的挑战,又是教育实践的动力所在。强调学生在普通人教育过程中的自我实践并不是否认教育自身应有的成人功能和价值。

(三)追求自我生成性实践的普通人教育

人性的实践理念出发,普通人教育倡导教育过程中的自我生成性实践追求,即教育所要培养的普通人是通过实践性活动来实现的;而且,这种实践是以人的自我生成和自我改造为旨归的。普通人教育的实践性追求主要表现为尊重成人活动的复杂性、张扬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创造、构建满足学生自我实践的学习场景等。

普通人教育的自我生成性实践追求首先体现为对教育活动自身的认识,作为成人的实践活动,教育是复杂的社会实践。这种复杂性既是对教育实践的挑战,又是教育实践的动力所在。教育实践的复杂性是由它所培养的对象及其目标所决定的。首先,人自身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时至今日,无论是对人的肉体还是人的精神,我们对人的了解与人的真相自身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说是未知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教育活动时秉承一种最低限度的学生观:敬畏生命,因为学生和我们一样,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体,承载着人的尊严和个体的价值。作为教育实践,教育者没有任何资格和理由来对学生进行自以为是的设计,然后据此“制造”新人;相反,学生生命的复杂性更应激发我们对学生、教学和管理的理解、认知,进而和学生共同生成、创新。其次,作为教育目的,普通人是复杂的,普通人是一种应然人格,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迈进的过程中,人内含生成普通人的可能,但若没有实践性的教育引领,这种可能性就会降低,甚至人会因非实践性的“教育”而将人引向死寂。因为终极者教育就是反对学生自我生成实践的,它将成人的活动当作“园艺”来操作,否定人的复杂性,使教育成为以方法选择、标准达标为中心的技艺性活动。所以,从一定意义上,人性的有限性、生成性和共生性等实践诉求,需要通过教育实践来实现。“因为人的生命的未特殊化,生命不能适应后天生活的需要,教育因此而发生”(10)。由此可见,正是教育实践的复杂性,才推动教育不断变革、创新,以满足普通人存在与发展的需要。

张扬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创造是普通人教育实践性的具体体现,而且,是以学生主体的自我实践来展开的。实践是主体生成和改造的活动,在普通人教育过程中,人的自治性包含了实践所需要的主体素养,如学生的自主、自由和自律等,无论是教育的目的确立还是课程内容的选择等,以及教育活动中的各种要素,无不体现了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参与和创造的追求。不然,压抑、否认学生主体的活动就有沦为终极者教育的危险,因为终极者教育中的学生是没有主体地位可言的,鲜活的学生都沿着统一、既定的目标制造,人是被改造的对象,只是教育者在实践,学生自身没有自我实践的权利和地位。突出学生在普通人教育实践中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尊重每个学生作为主体的个别差异性,主体不是抽象的偶像,而是浸透于每个学生的具体生命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体现在生命的存在与发展价值上是平等的、共生的。因而,张扬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向每个学生个体的,人的主体性内涵因此显得丰富多彩,充满生命的活力。作为主体的人,学生是不断生成的,其主体内涵因而是在反思、质疑、批判和创造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超越过去,走向未来的;而且,作为主体的人,学生的发展始终是未完成和不确定的,这就进一步对主体的生成提出更高的要求,将生命的实践性生成机制推向深入,使普通人教育的实践性追求成为一种成人的常态。另外,在生成、改造普通人主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共在、共融而非同质的共生实践理念,如果教育以所谓的权威或习俗引导学生走向同质化主体,那既背离了主体的宗旨,也脱离了普通人的内涵,所以,惟有非同质,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才能得到尊重和张扬,普通人教育的实践性才能落到实处。

尊重普通人教育的复杂性、张扬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创造,就必须通过构建满足学生自我实践的生成性学习场景来实现。从教育的本质上讲,“教育是对人的‘自我实现’的帮助,教育者的作用具有一种助产性的,即助产的功能,而不是一种制造的功能”(11)。也就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原理,只不过苏格拉底是基于唯心的人之先天理念而提出的,普通人教育则是从人的自我生成性实践诉求和教育的自我实践认识来规范的。强调学生在普通人教育过程中的自我实践并不是否认教育自身应有的成人功能和价值。我们知道,学生的自我实践是在具体场景中发生的,没有开放、多元、流动的生活和社会背景,实践就是作茧自缚,完全陷入自我中心主义的泥潭,最终导致反实践的恶果。普通人教育倡导人的共在、共融和非同质的共生理念,这就是每个学生自我实践的土壤,只有在共生的学习场景下,学生才能不断生成、超越和改造,践行教育实践的目的。构建以学生自我生成实践为中心的学习场景,教育者应尊重、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追求,从学生作为主体人的基本素养出发,强化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中的自主、自由成分,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自我实践提供基本的保证,体现普通人教育的自我实践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