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通人人性的自我生成性实践诉求

普通人人性的自我生成性实践诉求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人性自身就孕含着人类的自我生成性实践性诉求,而普通人的有限性、生成性和共生性等人性观则具体承载了实践的丰富内涵。普通人的有限性表明人内含着自我生成和自我改造的需要与追求,是人类实践的动力和源泉。所以,终极者的人性观否认人自我实践的存在,将人终级化,是非人的象征。普通人的生成性意味着人自身拥有实践的主体要素和实践目标,每个人都是自我生成、发展的主人,体现为人的自治、超越和不确定等实践内涵。

(二)普通人人性的自我生成性实践诉求

既然实践是人之存在与发展的表现形式,那么,这种实践就内在于人的属性和规范中。也就是说,人性自身就孕含着人类的自我生成性实践性诉求,而普通人的有限性、生成性和共生性等人性观则具体承载了实践的丰富内涵。

普通人的有限性表明人内含着自我生成和自我改造的需要与追求,是人类实践的动力和源泉。人类的有限性既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性特征之一,也代表着人类存在自我实践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不然,人的有限性就会成为人类的不足和缺陷,而不是人之为人的标志;那种“完人”的终极者人性观——理性的无限性,则将人推到静止的、终结的境地,人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显然背离了人的生命本质,因为人的生命是不屈地向前的,是通过实践来自我生成和改造的。所以,终极者的人性观否认人自我实践的存在,将人终级化,是非人的象征。人的有限性说明人始终处于未完成的状态中,不仅存在发展的空间,而且内含生成自我、改造自我的动力和源泉。这种实践的动力和源泉是以人的未成熟为前提的,“我们说未成熟状态就是有生成的可能。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指现在没有能力,到了后来才会有;我们表示现在就有一种确实存在的势力——即发展的能力”(6)。即人的有限性自身就包含要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而这种实践能力又源于人的内在需要,因为人既以客体存在的方式生存,又以主体的追求发展,当作为主体的人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时,必然会对客体的人提出要求,克服现有的有限性,不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生成和自我改造来满足主体人的需要,从而推动人不断发展。所以,人的有限性就内含着自我实践的诉求,以期不断地自我提升。

普通人的生成性意味着人自身拥有实践的主体要素和实践目标,每个人都是自我生成、发展的主人,体现为人的自治、超越和不确定等实践内涵。人的生成性表明,人不是被定型、制造的,它预示着个体必须通过实践来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可以说,实践是人之生命流动、升华的源泉。在人的生成性过程中,个体拥有自治的意识、能力和追求,体现了实践的主体性内涵,即人是自主、自由的和自我负责的。自治是人之主体意识觉醒和主体能力提升的标志,它首先是基于人之本能层次上的自我冲动、欲望,其次是建构于人之社会层面上的价值、理念上的理性自觉、自为。当人不能自主时,他就容易成为他者支配的对象、利用的工具,失去了实践主体的存在意义,也就拉开了主体危机的序幕。之所以强调自治对于人之主体价值的重要性,是因为自主体现了人之自我存在、发展的自组织机理,人是生命的存在,存在是生命在开放系统中能动地、自主地、创造性地不断生成和发展的,个体的生命是不能被替代和代表的,因为发展的主宰者是主体自我。“人在活动中必须服从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决定着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这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7)因为只有自己提出活动目的,才表征建构者对自我与活动对象的深刻认识,主体才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将个体的生活方式、生命意志与其对象性活动融为一体,进而摆脱非人的束缚。自治性的生命个体追求反思、批判、创新的主体实践理念和人格,在多元的、创新的对象性活动中不断超越自我、丰富主体的内涵,这是由人与世界的关系确定的。“人与现实世界的对象性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否定的、批判的和超越的关系。”(8)在这种对象性活动中,个体所超越的不仅包括人的自然规定性,更包括个体生活中不断积累的、陈旧的、不符合生命发展要求的任何规定性,因而,超越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人内在的实践革命。而生成性中的不确定性更是将人之实践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确定性不是指生命的发展没有目的和方向,而是强调人应成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主人,是对人之自我实践的挑战和呼唤。

普通人的共在、共融和非同质性等人性,为人之自我实践提供了开放、多元、共生的前提性条件,保证了实践沿着人之为人的方向前行。我们知道,实践是主体的人面向他者——人、自然和社会——不断开放的过程,实践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主体控制客体、客体臣服于主体的单向追求,实践必须是互动、共生的,惟有以共在、共融的规范去认识世界、自我,人才能达到自我生成、改造的实践目标。因此,“无论是谁,只要他是他人的主人,他就是不自由的,而且,甚至统治就是服从”(9)。所以,普通人的人性实践内涵是建立在平等、差异的共生基础上的,只有尊重他人主体的权利,共在、共融才能成为可能,共生才会发挥出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共在和共融是以非同质性为前提的,即使是最理想、最完善的实践目标和方式,也没有任何资格和权力将其专断地强加于他人,不然,人性就失去了实践的主体性内涵,最终导致终极者人性定位。即人不是有限、生成、共生的,人是被设计、制造的“完美产品”,人的生命就不是实践意义上的生成和创造,而是技术操作层面上的定型和终结。因此,普通人的共生人性观揭示了人之实践生命的本然,即每个人都是实践的主人,惟有每个人的自由、解放,实践才是属于人的本质活动。

基于以上分析,普通人的人性是通过自我生成性实践而逐渐展开的,在人的实践过程中,普通人的有限性、生成性和共生性既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呵护,又得到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使普通人的人性更显人的活力和生机。可以说,正是因为实践,人的多元性、整体性和生成性等复杂性生命特征才能得到张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