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通人的重新定位

普通人的重新定位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像认识终极视野下的普通人一样,重新定位普通人也必须将其放在人的关系视野中去考察,从中认识普通人新内涵的合理性。我们拟从三个层面来展开对普通人的重新定位,即普通人与人性的关系、普通人与其承担的社会角色人的关系、普通人与人自身的关系。对于各种专业人员来说,其普通人定位同样如此。人完全被专业性的知识、技术定型和束缚。

(一)普通人的重新定位

像认识终极视野下的普通人一样,重新定位普通人也必须将其放在人的关系视野中去考察,从中认识普通人新内涵的合理性。因此。我们拟从三个层面来展开对普通人的重新定位,即普通人与人性的关系、普通人与其承担的社会角色人的关系、普通人与人自身的关系。

从人性层面分析,普通人是基于有限性、生成性和共生性等人性内涵的个体称谓,是一种应然的人格特征。人性不仅是人的内在属性,而且是人之为人的行为规范,即人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和人性发展相一致,并遵循人性对人的具体规定,如此,才能称得上是人,人性对人的发展才有价值和意义,不然,人性就会被利用、扭曲,使人成为“非人”。站在人性的角度,普通人的内涵主要包括:就人的有限性而言,每个人都是有限的,有限不是人的无能和局限,有限性表明人具有无穷的发展时空和自由、自主的天性。所以,有限性强调普通人之间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独特的人格特征,普通人无论是从存在方式还是发展模式上分析,都是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为每个人相互依赖、交互发展提供了可能。有限性还意味着普通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这种平等不只是基于人道和权利的平等,更是人与人之间不可分割、共生发展的一种实体性的平等;同时,在一种开放性的生存时空中,每个人的有限性都会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拓展,因而,普通人永远是一个未完成者,始终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和生机。就人的生成性而言,普通人是具体的、历史的、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他拥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和要求,每个人有权利、有能力维护自己的生命尊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普通人的自治是通过适应和超越来体现的。其中,适应是相对的、暂时的,超越是绝对的、永恒的,普通人的自我实现就在适应与超越的张力中不断向前的;普通人的生成具有不确定性,这并不是说普通人的发展是盲目的,相反,人的不确定性表明普通人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为既定的目标所束缚,每个人是自己的主人。人的共生性揭示了人与人生活在同一个时空内的客观存在,每个人的存在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的,彼此共同分享作为主体的价值和意义、拥有共同的资源、遵循基本的共生条件;普通人是以相互融合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每个人都是生活于他人背景中的其他人品行的折射,你认识、对待他人的方式、价值就是你自己,反之亦然;普通人追求共生人性并不是要走向同一,共生是以非同质性为前提的,即人与人之间要学会理解、包容、关心等,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普通人才既是鲜活具体的,又是和谐共生的。

从普通人和其承担的其他社会角色分析,普通人是人之为人的内核,是个体其他社会角色发展的源泉。在当代文明社会,贵族、英雄、伟人虽然已经淡出历史的舞台,但我们并不否认社会发展依旧需要权威、管理,更需要各种专业性的人才,但必须从新的人性视角和社会变迁来理解普通人与其承担的各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来认识,从而深化对普通人内涵的认识。就英雄之类的人而言,现代社会已打破了贵族、英雄、伟人的神话,在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出现伟人、英雄反而是民众的不幸,因为普通大众的才能、权利受到了压抑和占有,大部分只不过是被利用的对象,而非社会的主人,这和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普通人人性观人为,每个人都是有限的、生成的和共生的,传统的英雄等只不过是社会发展机会不均等和等级观念造成的产物,所以,基于普通人的人性论,“任何人只要他能把工作做好,对于公众的福利有着独特的贡献,他便是一位英雄”(44)。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每个人也就都有成为英雄的可能,但无论一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大小,它都是与众不同的,更是共生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因而彼此之间是平等的。对于各种专业人员来说,其普通人定位同样如此。我们知道,专业人员是理性社会的产物,他们是知识、技术和思想的拥有者,但是,如果专业人才封闭在自己的视野内,认识不到人的有限性、生成性和共生性,其结果不仅使专业失去活力,作为专业人员的人自身也失去生命的色彩,正如鲍曼所言:“一旦专家技能和他们的辅助技能有效地介入了个体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那些拥有这些技能并管理这些技术的人就指挥了生命活动(lifeactivities)。生活世界本身渗透了专家知识——由它来建构、阐明、监控和复制”(45)。人完全被专业性的知识、技术定型和束缚。因此,即使是专业人员,也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专业源泉来源于对人性的尊重,惟有有限、生成和共生的专业素养,专业和人自身才能获得解放,实现双重超越。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但分工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密切,这是由人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所决定的,这种人即普通人。也就是说,社会发展是为每个人服务的,否则,社会就是畸形的,人就成为“单向度的人”。

从普通人与人自身关系分析,人的其他社会角色是功利性的界定,是暂时的,只有普通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无论是英雄、领袖还是各级管理、专业人员以及各种等级社会中的人之定位,都是从社会功利的视角来定位的。也就是这些角色体现的是社会的要素、要求,只有符合这些标准,任何人都可配称这些角色。但在终极视野下,往往将人所承担或扮演的生活、社会角色等同于完整的人自身,进而将人片面化、定型化、终极化,误解了社会角色与人的关系,“社会角色位置不是为既定个人创造的,而是为按照个人条件划分的人的类别创造的”(46)。人是主动的目的性存在,各种社会角色则是满足人的特点和需要的,而不是相反。普通人则是以人为中心的界定,没有其他个体可以代替“这一个”人,他既承载了人的素养,又彰显独特的个性差异,是真正的人自身。但是,普通人并不是真空人,他生活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需要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而且,普通人作为真正人的价值和意义正是通过社会来体现和充实的。在共生社会中,每个人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才能体验到人与人共在、共融的自然性和必然性;作为生成的人,普通人的自治、超越和不确定是以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为具体内容的,在推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实现普通内涵的丰富和升华。所以,普通人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外的,其存在、发展是人的社会、生活和个性的统一,正是因为坚持普通人的人性内涵,每个人才更能体现出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为社会所异化、不为生活所奴役;社会因普通人建构而更有意义,生活因普通人参与更加美好。可以说,普通人才是真正的人,具备人的“整体性”和“惟一性”特征;而人的其它角色只是社会、生活的临时载体,是被碎片化的。

所以,普通人是人之为人的内核所在,是人性作为人的内在属性与生成规范的具体写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