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院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院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问卷调查中,40%的教师认为上下协调是教学运行正常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恰恰在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另外有28%的教师认为教研室在教学运行管理上存在按部就班、应付了事或者没有发挥作用的现象也说明了问题。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教学运行管理的基本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之一。但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仍然有25%的认为教师整体的责任心一般或较差。这些日常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是教学运行秩序的基本保证。

二、我院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师、学生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过程中,广大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运行的基本状况表示了肯定,但也提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调研组成员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期望在问题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寻求解决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运行管理体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院推行的院、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制,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关键是系(部)及教研室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只是被动完成学院安排的各项任务,系(部)职责不明,管理出现多处真空地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人浮于事现象严重;系(部)之间课程交叉严重,经常出现利益纠葛;教研室没有真正发挥专业建设的主导作用,教研室主任局限于完成学院及系(部)安排的基本任务。例如透视常规性工作,真正全力投入专业谋划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在问卷调查中,40%的教师认为上下协调是教学运行正常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恰恰在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另外有28%的教师认为教研室在教学运行管理上存在按部就班、应付了事或者没有发挥作用的现象也说明了问题。

(二)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教学运行管理的基本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之一。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诸如《教学大纲的制订与管理办法》《教案、讲稿编写及管理规范》《关于制定教学进程表的原则意见》《学期授课计划编写及管理规范》《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办法(实行)》等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规范了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和“主导”的教师,他们也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我院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对授课教师整体水平进行评价时,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认为水平高和比较高的虽然占到了75%,但认为一般的也占到了23%,另外,还有2%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比较差。

2.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以及师德师风有待提高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我院大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以及师德师风比较认可,大部分教师能够爱岗敬业,全心育人。但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仍然有25%的认为教师整体的责任心一般或较差。在学生座谈会过程中,学生反映个别老师不够敬业,甚至有作业让学生代为批阅的情况出现,个别老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讲十几分钟后就让学生自习或者是大侃胡侃,整个课堂教学都是在应付差事。个别老师随意调(代)课等现象也偶有发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运行秩序。

3.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我院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但在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调查时,32%的被调查学生表示老师采用的还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仅有54%的学生认为老师采取了启发式教学或者是其他更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学生座谈会中,有学生反映年轻老师普遍缺乏施工一线经验,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纯粹而抽象的理论讲授过多,学生接受有一定的难度。当然青年教师大多也表示了希望有更多机会到施工一线学习和提高的愿望,以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4.部分教师没有严格遵守学院有关课堂教学的规范

学院在授课计划制定,教案和讲稿编写,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范,但在历年历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过程中,总能发现教师没有把握或者把握不到位现象。当然,也有老师在座谈会或者利用其他途径反映部分规章制度存在执行难或者不切实际等问题。

(三)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实验、实训、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三个重要环节。也有教师指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如果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地保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等都是空谈”。我院相继出台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办法(试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关于青年教师下现场实践锻炼的规定(试行)》等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现实来看,实践教学这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还存在突出的问题:

1.实践教学整体质量还有提高的余地

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谈到实践教学质量,有84%以上的学生满意程度在基本满意以上,但仍有16%左右接受调查的学生对学院实践教学质量不满意或者很不满意。在学生座谈会中,也有学生反映存在实训或者实验指导老师对学生没有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没有有效的指导,作业相互抄袭应付了事,个别实训项目流于形式等现象。

2.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院近年来加大了青年教师下现场实践锻炼工作的力度,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但教学队伍整体素质仍然亟待提高。有学生在座谈会中指出,学校新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比较上进敬业,但在组织实践教学时,缺乏施工一线的经验,导致带实验或者实习实训时就是简单地把理论从课堂上照搬到现场,对学生缺乏施工现场工作的实质性指导,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有教师也反映自己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希望切实给学生予以指导,但知识以及经验等方面的储备自感不足。

3.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我院近年来加大了实验实训设备的采购,新建、扩建或者改造了一大批实训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拓展了一批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条件大大改善。但随着我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以及学院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对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以及具体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实践教学资源仍然紧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在教师座谈会中,就有人指出应扩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基地的共享性,同时,不断增加实践教学各种资源的投入。学生在座谈会中反映,在部分课程实验实训过程中,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比较少,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看。部分小专业的学生反映,适于本专业的实验实训设备基本没有。另外学生也反映平时安排认识实习时,大家就是成群结队到某个地方看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教学运行日常管理

教学运行日常管理包括校历编制、教学进程表编制、课表编排、调代课管理、教室管理和调度、考试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方面。这些日常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是教学运行秩序的基本保证。

1.校历编制

从2008学年至2009学年第一学期起,我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遵循一般高校教学周数的惯例,结合我院实际,将每学期的教学周数定为20周,同时根据国务院等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放假办法,安排教学日历。

2.教学进程表编制

每学期第12周左右,教务科根据教学计划和校历,统筹各种教学资源,拟定下学期教学进程表草案,报各个系(部)进行讨论,最后提交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执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种资源(如机房、实验实训仪器和设备等)的统筹安排都是非常突出的矛盾。

3.课表编排

教务科坚持以学生科学性学习为中心兼顾教师人文关怀的原则编制课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我院近年来不断扩招,教师资源紧张,外聘兼职的大量教师对排课时间有较多限制,加之要统筹考虑多媒体教室、实验实训等教学资源,课表编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正如学生座谈会中,有学生指出,本班课表不够合理,正常上课时间没有课,但在别人都在活动的7至8节却要上课,影响学习效果;个别老师对下午7至8节或者晚上休息时间上课都有异议。

4.教室管理和调度

我院所有教室资源由教务处教务科统一调配使用,普通教室直接分配到非毕业班的各个教学班级,多媒体教室根据教学需要统筹安排。随着招生规模逐步扩大,教学班级逐渐增多,普通教室资源越来越紧张。同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我院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虽然多媒体教室资源大幅度增加,但与不断增加的需求(包括日常教学、选修课教学、学生二课活动、技能鉴定培训、函授站培训)相比仍显不足,在统筹协调时有较大困难。部分学生反映单班上课的小多媒体教室电视屏幕小,后面同学看不清楚;某些在大多媒体教室合班上的专业课程,学生反映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5.调代课管理

我院为了保证教学秩序的严肃性,制定了《调代课管理办法》,严禁教师随意调、代、停课。但由于教师普遍教学任务繁重,行政人员兼课情况较多,教师外出培训或者行政人员出差以及偶然的私人事宜等导致的调代课现象非常频繁,对教学秩序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检查过程中,教务处发现个别教师甚至不办理正常的调代课手续就随意调课的现象。学生也反映个别老师调代课后不按照规定补课。

6.考试管理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院《考试管理办法》规定所有课程都应该进行考核,而且应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采用多样的考核方式。理论课考试内容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有教师反映:“考试题找不到计算题,全是概念,叫一个不会加减乘除的学生,只要好好背诵,就可以通过考试,这是非常危险的。”

7.学籍管理

近年来,我院按照教育部以及省教育厅有关高等学校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的规定,进行新生信息核对和报送、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等工作,细化了《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加大了学籍处理力度,学籍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五)教学运行监督管理

教学运行监督管理包括日常教学检查和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教务处负责宏观管理和总体实施,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部分系(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只是被动组织系(部)人员应付完成教务处安排的各种检查监督任务,对本系(部)教学运行质量缺乏监控和管理的意识,甚至在教务处检查发现某教师有违反教学运行相关制度时,系(部)还存在一种“护犊”心理,不愿意深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