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则在重申原来的“三改一补”发展方针之外,还提出“部分本科院校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通过试点逐步把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计划、入学考试和文凭发放等方面的责权放给省级人民政府和学校,省级人民政府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对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资源进行统筹。”

一、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从法律法规角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逐步明确。同时,经过高职教育界同仁的艰难探索和不懈努力,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清晰。我省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也和全国一样,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高职高专教育创造了一个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省高教事业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从地位、数量、规模以及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高职高专教育的内涵逐步明确,法律法规地位逐步确定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迫切需要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在短短二十多年里,便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亮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家和省上先后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和措施,适时召开有关重要会议,规范、引导、支持高职教育发展,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极大地调动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积极性。目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越来越欢迎,高职高专教育在社会上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内涵越来越明晰,具体表现在:

1.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1996年5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把高等职业教育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其中第68条规定:“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这进一步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2.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没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主动适应农村工作和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农村现代化需要的各类人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生产、建没、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

3.提出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多种途径

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现有的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仍不满足时,经批准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这就是著名的“三改一补”发展高职的方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则在重申原来的“三改一补”发展方针之外,还提出“部分本科院校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1月,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印发《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更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由以下机构承担:短期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高校、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内设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二级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极少数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合格标准的成人高校等。这样就形成“六车道”一起办高职的繁荣局面。

4.改革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通过试点逐步把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计划、入学考试和文凭发放等方面的责权放给省级人民政府和学校,省级人民政府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对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资源进行统筹。”1999年1月的《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决定:“在1999年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计划中,安排10万人专门用于部分省(市)试行与现行办法有所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规定“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其招生计划为指导性计划,教育事业费以学生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毕业生不包分配,不再使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由举办学校颁发毕业证书,与其他普通高校毕业生一样实行学校推荐、自主择业。”“国家主要负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制定基本统一的质量标准、管理办法,编制年度指导性计划,审定举办学校的资格,以及对试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这部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国家不再统一印制毕业证书内芯。”

5.制定了高等职业学校的设置标准

1997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2000年3月,教育部在此基础上颁布《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这个文件对高职学校校系两级领导的配备、专兼职教师队伍、土地和校舍面积、实习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课程与专业设置、基本建设投资和正常教学等各项工作所需的经费等条件做了规定。文件还提出了新建高等职业学校应在四年内在规模、师资、图书设备、教学管理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6.推动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

1995年,原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提出“在专业改革的基础上建没一批示范性学校,逐步带动职业大学总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促进职业大学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示范性职业大学建设的目标要求,共9点。其中对于学校规模硬件方面的要求是:“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占地面积250亩以上;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以上;图书总数25万册以上;实验实习设备总值1200万以上。”1999年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挑选30所现有学校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特别是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启动实施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当年确定立项建设院校28所。后又经过2年连续立项,目前共确定了109所示范建设(包括培养)院校,其中我省入围3所,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工程的正式启动,也预示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示范带动的榜样和模范。

7.总结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归纳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二)多渠道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我省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呈现出多院校共办高职教育的局面。首先是由教育部或省上批准的一批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其主要任务就是从事高职教育;其次是部分本科院校充分发挥和利用各自的优势,通过设立二级职业学院举办高职教育;第三类是被划入高等职业教育之列的各高等专科学校,成为高职教育的一支重要的力量;第四类是成人高校也被赋予了举办高职教育的职能;第五类就是我省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全国独占鳌头的民办高校大办高职教育等。这种多渠道举办高职教育局面的形成,必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高职高专院校的规模较大

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高专院校的数量快速增长。2001年以前,全省除5所非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外,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只有2所,而目前,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已达到58余所(其中高专5所、高职40所、成人高校13所),成为我省整个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和实行高校扩招政策的推动下,我省高职高专院校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努力实现规模效益和质量效益并重,以规模效益促进质量效益的稳步提高。2001年到2008年,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招生人数由52444名增加到121700名,在校生人数由13l810名增加到330500名。整个高职教育办学规模增长势头强劲。

(四)高职教育成绩突出

我省有一些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长,具有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较突出的办学业绩。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形成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依托项目建基地,依靠共建基地平台,创建产学研结合新模式”的鲜明办学特色,学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工作、科研开发、“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6项,地厅级16项;有2个专业成为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4个专业被选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200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首批28所示范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其办学水平居全国同类院校一流。该校毕业生上手快、技术高,深受用人部门的欢迎,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连续6年被省教育厅、人事厅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另外,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定位为“教学培训型”高校,以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为培养目标,实施高等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构建“精练够用的理论教学和快捷有效的实践训练”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院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快捷有效服务平台和广泛的选择空间,已基本形成了社会、学校双向互动的就业机制。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五)投资模式多元化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省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作为体制改革先导的高职教育办学体制出现了重大突破,在原先两级办学(省级与行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为三级办学(省、行业、中心城市),原有的高职教育投资体制和投资主体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各级各类高职院校中形成了许多新的投资模式。一是以省教育行业、省其他行业及中心城市为办学主体所形成的公办高职院校的投资模式:如政府投入为主,“成本分担”为辅;政府投入为主,“校企合作”为辅;政府投入为主,“银校合作”为辅;政府投入为主,“校产创收”为辅。我省的公办高职院校大多属于“成本分担”模式。二是以市场为办学主体所形成的民办高职院校的投资模式。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民办高校,其传统的投资体制主要是市场办学或社会办学,即由“以学养学”“社会捐资”和“个人捐赠”等投资渠道构成。进入21世纪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民办高等教育在投资体制的结构上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投资模式较之传统的或公办高校的投资模式更为开放、更加新颖,也更具活力。在保持传统的市场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目前所形成的投资体制和投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以学养学”为主,“教育股份制”为辅;“以学养学”为主,“滚动发展”为辅,如西安翻译学院,17年前以300元起家,通过招收学生,第一年的学费收入达7万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学院领导将除掉成本后的资金投入学校发展扩大,到今天形成了3万在校生规模和6亿余元的固定资产,堪称民办高校滚动发展的典范;“以学养学”为主,“以产养学”为辅,如西安培华学院,它拥有自己的超市和其他与教育无关的公司,将这些产业的部分收入作为学院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三是以政府和市场为办学主体所形成的混合型高职院校的投资模式。这是一种新的形式。它兼有公办与民办高校的一些特征,比如:公办高校中的民办二级学院,依托公办学校的基础和无形资产办学,同时又以独立法人的资格按民办院校的方式运营,如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办学资金虽主要来源于学费,但又参照公办院校财务管理的方式由地方政府财政托管,除此之外,学校的办学基本上是按民办院校的管理方式来运营的。

(六)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前景良好

近几年来,我省教育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增长最为显著的还是高等职业教育。据统计,2008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12.2万人,在校生33万人,分别占普通高校招生数的50.01%和在校生的42.7%。当前,我省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对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更加迫切,对接受教育的需求十分强烈。同时,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过渡,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完善,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形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将更具活力,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