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救助概念辨析

教育救助概念辨析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提供的援助制度。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而教育救助的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子女和后代。教育救助概念的混淆概念模糊,有学者目前很多关于教育救助的研究对“教育救助”和“教育资助”的概念不分。教育救助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即属于社会保障范畴。

(一)教育救助概念辨析

1.社会救助

现代汉语词典将“救助”一词解释为拯救和援助(21)。1965年美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对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的定义是: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乃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经合组织(OECD)的一项关于24个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的研究,对社会救助制度的概念提出下述建议:发达社会通常为他们缺少足够收入的公民或居民提供有保障的最低资源,这种形式的保护经常被称为安全网,即没有人会从中漏下(22)

我国学者给出的社会救助概念比较强调救助的物质性、经济性,比如,社会救助是在其(公民)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实物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23)。时正新等提出的社会救助内涵更为广泛一些,他提出:社会救助是在公民因各种原因导致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给予款物接济和服务,以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的制度(24)。这个定义指出社会救助还包括相应的服务。

台湾学者江亮演认为,救助意指一种长期持续、以救困助危为目的的政府行为,是一种积极的减贫政策(25)。他的救助定义体现出,相对资助这个概念,救助概念更具备的广义性和积极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社会救助作为一个现代概念,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依靠自身努力难以满足其生存发展基本需求的公民给予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制度设计,这种制度安排旨在促进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谐,社会救助主要是一种政府公共行为。社会救助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要素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它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标志。社会救助的概念日益丰富和完善,体现着理论认识和实务的发展现状。

2.教育救助

教育救助是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的重要内容。所谓教育救助,是指国家、社会团体或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在不同阶段提供援助的制度。在大学阶段,教育救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救助(26)。教育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提供的援助制度。它主要包括政府对中小学教育费用的减免,大专院校贫困生贷款政策,民间组织对学生的援助等(27)。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而教育救助的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子女和后代。教育救助作为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发展性救助。

从本质上讲,教育救助作为专项救助的一种形式属于社会救助范畴:其权利主体是全体公民,凡陷人教育困境者均可申请,其义务主体则是国家(28)。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对困难家庭学生的救助是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要内容的资助政策体系。

但是从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实际开展状况和服务诉求来看,其内容又大大超出了经济资助的范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客观可见的或实际的救助,包括经济支持和物质的直接援助;第二类是能力素质提高、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第三类是主观的、可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到尊重、支持和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其中第二类和第三类都属于非物质救助范畴。

3.教育救助与教育资助

教育救助概念的混淆概念模糊,有学者目前很多关于教育救助的研究对“教育救助”和“教育资助”的概念不分。这种现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非常明显地存在。针对大学生的“教育资助”主要是指经济和物质方面的,包括目前通常所谓的“奖、贷、助、补、减、免”等形式,以及社会上的各种资助行为。教育资助的目标群体也不只是贫困学生,资助对象的确定是根据资助的不同目的而定的。

教育救助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即属于社会保障范畴。教育救助的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救助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物质领域。因此“教育救助”和“教育资助”是两个本质上不同的概念。要根本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必须要强化“教育救助”的理念,要从制度正义的层面来思考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