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以人为本,人以事为本”是本专著的核心哲学理念

“教育以人为本,人以事为本”是本专著的核心哲学理念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界的基本共识是以学生为本。马克思关于人的实践本质论意味着“人”与“事”是一体的:一方面“人”就是“事”,就是在“事”的世界中通过做事而得以生成的;另一方面“事”就是“人”,都是“人”做出来的,是“人”的内在生命的外化,是在“人”的自身和周围中运行和演变。

一、“教育以人为本,人以事为本”是本专著的核心哲学理念

“教育以人为本,人以事为本”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的哲学问题:教育以什么人为本和教育以人的什么为本。

其一,教育以什么人为本?教育界的基本共识是以学生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教育的本体功能是育人,教育的其他功能都是育人功能的延展,都是通过学校所教育出来的人来实现的。第二,教育以一切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某一部分学生为本。这就要求把促进教育公平,维护每一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作为师生进行教育活动的价值追求

其二,教育以学生的什么为本?它至少包括如下四层含义(1):第一,教育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本。教育是为了学生的根本利益,这不仅仅是指教育对学生各种需求偏好的满足,更是指教育要引导学生过有价值的生活。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不一定就是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断者,所表现出的各种偏好并不一定符合学生自身的根本利益,对于学生根本利益的判断需要依赖教师的专业素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带有自己的任意性,恰恰相反,教师对学生根本利益的判断应该以“学生的利益本身”为依归。第二,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学生的发展可以分为片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应该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本,而不应该以“以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意味着促进学生内在素质结构的全面发展,更是意味着促进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之外在功能的全面发展。第三,教育以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为本。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终极价值不在物(包括自然之物和社会之物)那里,而在人自己的身上;并且这种价值既不是人身上的理性或自我意识,也不是空洞的人的普遍性,更不是对财富的贪欲与单纯的占有感觉,而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生产性的生命活动及其全面发展。这种生产性的生命活动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实践”(2)。所以,教育是引导学生学会进行社会实践为本,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本。第四,教育以人的本质为本。以上所说的学生的根本利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自身价值实际上都是和人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的,都是由“人的本质”所决定,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实现人的本质,使学生真正的像“人”那样去生活。在马克思看来,人没有抽象的本质,只有实践性定义:人通过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来创造自己——人的实践活动怎样,人的本质也就怎样。而实践就是做事,就是做认识世界之事,就是做改造世界之事。马克思关于人的实践本质论意味着“人”与“事”是一体的:一方面“人”就是“事”,就是在“事”的世界中通过做事而得以生成的;另一方面“事”就是“人”,都是“人”做出来的,是“人”的内在生命的外化,是在“人”的自身和周围中运行和演变。(3)这种“人”与“事”之间的互构式结构构成了“生命·实践”的内核。这就决定了教育应该以引导学生学会做事为本,以提升学生的做事能力为本,让学生在做事过程生成自己的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