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田野研究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田野研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连续三届参加区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竞赛的评审活动,感受颇多。基于以上的想法,受硚口区教育局科技电教站的委托,本人就本次竞赛活动进行综述。由此可见,一些学校的校长正积极主导和引领着学校信息技术整合活动的开展。因此信息技术整合课要重点研究技术应用问题,这是由整合课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田野研究——2007硚口信息技术数学学科整合课竞赛活动综述

笔者连续三届参加区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竞赛的评审活动,感受颇多。每年的竞赛活动都会评选一批优秀的作品,这是需要的,也是必然结果。然而竞赛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竞赛的真正目的是推进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普及与应用,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很有必要通过分析研究整合课竞赛中的案例,来总结信息技术整合阶段的成绩,发现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下一阶段的改进意见。基于以上的想法,受硚口区教育局科技电教站的委托,本人就本次竞赛活动进行综述。

一、几点感受

1. 整合的步伐较快

2005年,我们的语文信息技术整合课能在机房上课的教师不到参赛教师的一半,初中的科学整合课更少,不到参赛学科的30%。2006年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整合课达到70%。

今年参赛课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比往年有很大提高。在28节竞赛课中,有27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整合课,只有一节课是多媒体整合课。这一方面反映了学校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区整合活动的深入。尽管有些网络环境下的整合课还只是停留在整合的形式上,但是大家都在探索,信息技术整合不再只是停留在大整合和多媒体整合上,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整合也有了更深入的应用与研究。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欣喜的现象。

2. 本次竞赛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本次竞赛活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关注,很多学校都将本次活动纳入了学校的“一把手”工程,校长亲自抓,分管教学校长具体抓,这已形成了大家的共识。像崇仁路小学的张校长亲自参加整合课研讨活动,参与听课、评课活动;井冈山小学的赵校长、星火小学的张校长、长丰小学的曾校长、辛家地小学的袁校长等亲自参与信息技术整合课的设计、听课和研讨。东方红小学的王校长积极改善信息技术环境,争取机会参加硚口区学科整合课的研讨活动,还有像六角亭小学和体育馆小学的校长借此机会为教师们创造条件参与区整合课竞赛活动。由此可见,一些学校的校长正积极主导和引领着学校信息技术整合活动的开展。

3. 学科教师能人多

轻汽小学的张传海老师是学校的总务主任,他的数学整合课《可能性》上得十分精彩,Flash课件做得很好,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武药小学的邵承民老师是一位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新教师,他肯学肯钻,自己制作了《观察物体》这节课的课件学件,他用3D做的动画和用网页脚本语言做的课件达到了专业制作水平。星火小学的黄雅婷老师自身的素质很全面,既可以上信息技术课,也可以上数学课,是一位教学多面手,她执教的《铺一铺》全面展示了一位现代年轻女教师的整体素质,她上课可以说是万事不求人,轻松完成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件做得好,上课游刃有余。

4. 科技站组织工作十分深入、细致、认真

本次竞赛活动突出了常规课堂的本质特征,竞赛的形式符合学科特征和各学校校本实际。本次竞赛活动的上课场地安排、赛前教案准备、课件光盘上交、评比标准的制定等工作十分深入、细致、认真,学校和参赛教师的认可程度高。特别是评审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科技站的组织下,把握标准,坚持原则,大家的工作精益求精,有听有记,有评有议,工作认真负责。

二、几个特点

本次大赛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成果就是牢牢抓住了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其表现是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三个关键词上做文章,从实践层面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的本质特征,丰富了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内涵。

1. 信息技术整合课在技术应用方面有所突破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是围绕学生、学科和课堂而开展的技术应用活动,作为信息技术整合课的研究,首先要关注和研究技术应用问题。一节课若脱离了技术应用,可能是一节好的学科课,但绝不是一节整合课。因此信息技术整合课要重点研究技术应用问题,这是由整合课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本次参赛的近30节数学整合课都应用了技术,绝大部分使用了网络技术,特别是像武药小学邵承民老师的《观察物体》、轻汽小学张传海老师的《可能性》、井冈山小学吴宇峰老师的《铺一铺》、崇仁寄宿学校代小平老师的《数字与编码》、古田路小学杜鑫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长丰小学黄展老师的《铺一铺》、安徽街小学彭翔老师的《组合图形》等参赛课在技术应用的理念、方式、范围与深度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这些课不仅应用了课件(教件),还用了学件、积件和资源;不仅使用了Word、PPT、画图等常用工具,而且使用了Authorware、Flash等专业软件;不仅使用了工具,还使用了TP2000、红蜘蛛、电子教鞭等网络平台。这些工具、技术、平台的广泛应用,拓展了学科教师的应用思路,扩展了技术的应用领域,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给课堂教学改革创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新世界

2. 信息技术整合课突出了以学生和学科为本的本质特征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一定要用技术,但不是为技术而技术。现代教育理念更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近年,国家教育部就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了“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的明确要求。那么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怎样体现以生为本的技术应用呢?

(1) 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有以下四点。

① 中心转移——教师开始由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变。

② 面向全体——教师开始由关注优生向关注“学困生”转化。

③ 全面发展——教师开始由具有参与意识向全身心投入转化。

④ 终身发展——由关注课堂单一学习目标向获取终身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转化。

像轻汽小学张传海、武药小学邵承民、红旗村小学杨娥、硚口路小学何琼、南阳村小学陈家惠等老师的课,由于教师给学生创设了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提供了让每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学件和资源,学生在任务、作品、游戏的驱动下主动地学习、体验地学习。学习过程不仅成为学生认知目标完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目标的情感体验过程,像这样的课堂始终充满着勃勃生机。

(2) 关注学科。关注学科主要关注以下三点。

① 教学目标任务完成没有。教学目标任务不能游离于学科目标、课堂目标之外。

② 教学的重难点突破没有。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分类,可以找到多个着力点,如图2.1所示。但一门学科或一堂课内,信息技术最佳作用点应十分明确具体。

img76

图2.1 信息技术教学着力点

③ 学科学习习惯、能力训练到位没有。包括考察语文读写能力、表达能力,数学逻辑推理、空间思维能力训练,科学探究问题能力,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展现能力等。

3. 信息技术整合课有了整体、系统的思考和设计

信息技术整合课的内涵是:

“两个应用”——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包括学习理论),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平台、资源、方法)。

“三个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的结合,人力资源与课程的结合。

“一种新方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新型教与学方式。

“一个目的”——完成课程教学目标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由于教学环境的变化,由于技术、工具、资源的参与,无论从教学构成要素,还是从教学过程来讲,比传统课显得更加复杂。要努力做到“两个应用”、“三个结合”、“一种新方式”、“一个目的”,就需要对学习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整体思考和系统的设计。

案例1:崇仁路小学《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这节课认知目标有三个:

① 让学生认识组合图形,并理解组合图形的含义;

② 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③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用所学的组合图形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分割、填补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

案例1是基于支架式教学策略的教学设计,见图2.2。

img77

案例2:星火小学《铺一铺》信息化教学设计

《铺一铺》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认知目标有三个:

① 了解密铺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 认识和理解密铺;

③ 掌握和应用密铺的方法,通过设计、拼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密铺含义,并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有规律而又美观的设计(方便计算)。

《铺一铺》教学设计见表2.1。

img78

图2.2 《组合图形面积》信息化教学设计

表2.1 《铺一铺》信息化教学设计

img79

三、几点反思

本次竞赛活动与前几次相比,作品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部分作品“穿新鞋,走老路”,缺乏新理念支撑

技术变了,思想没有变。有的教师虽然在用课件,但是不能将课件用在关键处、用在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上,不能突破重难点。学生用学件只是停留在演示和验证层面,没有真正参与到用资源、用工具和用平台学习活动中。

目前,网络环境平台功能利用率仍很低。网络平台应该是共享的,即下载共用同一个资源,彼此可以分享不同终端的个性成果;网络平台应该是交互的,可以很方便地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网络平台应该是开放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内容、选择时机、选择进度进行学习、操作。但是目前,有的网络平台基本上只是作为呈现演示的工具——大屏幕投影在使用。

思想没有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就不会变。学件当课件用,网络平台当投影用,像这样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2. 部分教师只注重形式,为用而用,缺乏系统的思考与设计

有的教师使用课件的频率很高,但问题的指向不明确,使用不恰当,没有突破教学的难点。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技术性,在课堂上生搬硬套了许多课件和工具,但实际效果不理想。这些老师对为什么要用,怎样用,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问题缺乏系统思考与设计。

3. 部分教师墨守成规,存在定势思维,缺乏技术与模式的创新

说到上整合课、竞赛课,有的学校便要求电教人员做技术水平高的、能抢人眼球的漂亮课件,有的教师还出钱到外面请专业人员做,结果做出来的课件是很漂亮,但开放性不够,只能供教师本人使用,有的课件还不能满足教师的表达意图。其实有些整合课只需教师提供预设资源,如一个认知工具或一个操作平台就可以。有的教师舍近求远、避简就繁,从不涉足开放的网页、Blog、播客、维基、BBS、魔灯、QQ等工具。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的整合课没有了思想,就没有了灵魂和推广价值;如果我们的整合课没有系统的思考与设计,就没有了内容与形式的融合,教学“1+1>2”的整体高效无法显现;如果我们的整合课没有了技术与模式的创新,充满智慧和活力的生命课堂就难以实现。

以上三点是本人对这次竞赛活动的沉积与反思,谬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最后借此机会向在本次大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表示祝贺,同时也希望教师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学习与交流,力争在明年的省、市、区信息技术整合课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