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主学习与教师授课

自主学习与教师授课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是目的,“教”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前提下,教师的备课与授课就应围绕这种理念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这必然有利于学生理解相位与相位差。我们又在这期末大型Presentation的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收到了极为良好的效果,这充分说明Presentation的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与教师授课

恽 瑛 2008年

一、两个“及早”的教学理念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自2000年起,我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了“双语物理导论”课程,并且一直得到各届学生的支持与欢迎,才能使课程逐步完善、成长。

首先要说明的,是什么促使我有这样一个创意?六十年的基础物理教学经验及与国内外的交流,使我认识到:“一年级是至关重要的,它标志着青年人在社会和学业上处于转折时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克服学习惰性,在一年级学业转型期至关重要”,一年级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提出了两个“及早”的教学理念:

“及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阅读英文参考资料的兴趣与能力;

“及早”培养其从事研究性工作的兴趣与能力。

这两个“及早”中的核心思想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与“学”的理念

“教”与“学”两者是什么关系?我的理念是:“学”是目的,“教”是手段;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则应起到主导作用,教师无论在备课中、课堂上、课后辅导等等,都应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再用他(她)的高超教学艺术来带领学生走进良好的学习意境,这才是教师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有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后,才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真心的去呵护他们,但又是严格的要求他们,使他们成为社会、国家的有用之材、栋梁之材,这是教师应持的态度。

理念、态度却又不能代替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因为教师的精心教学设计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提升动机水平至关重要,要相信学生是有潜能的,但他们自己也不一定有自信,而要能激发潜能,教师就要按照自己的设计、自己的优势,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他们才会有自信,才会去努力。

三、教师的备课与授课

在“学”是目的,“教”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前提下,教师的备课与授课就应围绕这种理念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当然,教的内容是应该按各自课程的要求来安排,但只考虑“教”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对每一次的课堂教学要考虑:

(1)这次课(对全局当然应有一全面设计)上教师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什么是最重要的?

(2)课上的“亮点”是什么?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得到?

(3)要学生自己去学些什么?如何要求?

下面我以“双语物理导论”课中的“谐振动”为例来说明我的观点。

“谐振动”一节在整个计划中只有2学时,我们在教学目的中就已明确,它的重点是:谐振动概念,振动曲线,谐振动方程,相位和相位差,旋转矢量法和同方向振动的合成,而其关键线(Key Line)是相位和相位差;后者是难点也是重点,那么如何设计、处理,才能使相位和相位差成为一“亮点”,让学生不会忘记?我的方法是:

(1)反复强调谐振的受力特点是f(x)=-kx,其运动方程x=Acos(ωt+φ),学生往往错认为谐振动是一曲线运动;即使知道它是直线运动,也还说不出那是因为它仅是x的函数,而没有y的因素。

(2)教材配有相应的CD-ROM,这是课程的一大特色。

img35

图1

我们不仅对比谐振动与旋转矢量法相应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用谐振动方程x=Acosωt(φ0=0)为例(如图1所示),质点是从最大位移处开始运动img36时,质点位于P点,即速度是负值(指向O点),在参考圆上位于Q点,而在x-t图上位于P′点,即从A点到达P点所需要的时间为img37,而不是img38

使学生明确谐振动中某一时刻、质点在轨迹图(图a)、旋转矢量图(图b)和振动曲线图(图c)上三者之间的相应关系是很重要的。

我们又应用CD-ROM中三个不同的谐振动方程,即初相img39,来说明如何理解在谐振动轨迹(直线)、旋转矢量法和振动曲线上对应点的关联。

教师可以用φ=0,画出三个图像(如图1),然后可以要求两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出img40,其他学生也自行画出,经过教师最后总结相位的概念,学生就会有比较明确的理解,“相位”的概念也会在课上成为“亮点”。

(3)为了使学生能对相位理解比较透彻,教师可在谐振动合成后提问“如质点同时参与两个运动,t=0时,质点在X方向位于最大位移A点处,φ=?(φ=0);y方向位于坐标原点且向-y方向运动,φ=?img41合成位置又在何处?(x=A处,最大位移)。”这样要求学生课后将垂直方向谐振动合成自行学习,自行做出Presentation(演讲报告)。这必然有利于学生理解相位与相位差。

这样的设计,是从学生的角度来提出问题的,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四、自主学习与演讲报告

我们在“双语物理导论”课程中创设“Presentation”(演讲报告)的教学平台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也是有成效的,我们的理念是:“让学生自主做些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有“成就感”也是重要的。

Presentation分两种模式:一是每次课上作5分钟的报告,逐步使学生掌握阐述某一专题的方法,具有自学、研究的能力;另一种是在期末,以2~3人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题、明确分工,旨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正如2005级杜源同学所说:“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一种研究型、合作型的学习模式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了。”我们又在这期末大型Presentation的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收到了极为良好的效果,这充分说明Presentation的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对他们研究性工作的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查阅文献,用计算机表现物理现象,撰写研究论文并做研究报告

学无止境,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只要教师时时想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挖掘他们的潜能,如何为我们国家培养有用之材,相信那必会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尊敬的师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