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后,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活动。学习型社会,是具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型社会必将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二是学习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建学习型社会,党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只有每个党员成为学习型党员,每个干部成为学习型干部,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加强学习,才能加快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主要基石。

第二节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学习型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能否迅速提高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学习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各类学习型组织为主要载体,在相应的机制、手段促进和保障下,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社会。学习型社会具体内涵包括:以个体的学习来追求个体的发展,以组织的学习来追求组织的发展,以国家的学习来促进国家的发展;以终身的学习来追求终身的发展,以灵活的学习来追求多样的发展,以自主的学习来追求内在的发展;把满足全体人民基本学习需求,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看成是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条件和根本动力。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之所以把学习型社会的实质阐述为“以学习求发展”,而不是说成“以学习促发展”,意在强调学习型社会的提出和建设是更为积极的反思已有发展问题、追求新的发展模式和境界的过程,凸现人类在发展问题上的主体性、选择性和无限可能性。

较早提出学习型社会的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哈钦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要向着学习化社会前进。而后,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活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地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学习型社会,是具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因为它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对于学习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加持久和强烈。全社会成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迎接新的挑战。

21世纪,我们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必将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到来,势必给人们提出了知识即学习的要求,而这种学习要求区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其深度和广度有着极大的差别,据专家们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后40年工作生涯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伸到5~22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知识时代,人类必须把12年制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同时据统计,我国1965年毕业的大学生,其所学知识5年后陈旧45%,10年后陈旧75%;到了80年代,知识老化的周期缩短到了3~5年,人生一世所需要的识,80%~90%是靠在职学习的。而当今之世知识爆炸、观念更新、科技飞跃、信息剧增,学习就势必成为人的一生中的生存义务和不懈追求。另据有关专家分析,19世纪以前,科学知识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初,每10年增加1倍,在当代,每3~5年增加1倍,未来社会科学知识增加的速度会更快。人们在学校中一次学习的知识,根本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职业的转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人们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更持久、更全面,全社会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学习型社会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需要人们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努力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等等。学习型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一是创建学习型社会必须创建学习型组织。构成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是要求社会的各种组织、各种团体,都应当成为学习型组织,全体社会的成员都应该成为学习型的人。目前,在全国已经形成了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的生动局面。二是学习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然的人,没有生而知之者,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取知识、增长才智,人们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相应的,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根本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人是构成社会的主要细胞,是构成集体或社会的重要因素。人的全面发展是集体、组织或社会发展的基础与重要保障,集体、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人的支持,同时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只有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得到发展,才能推动集体、组织或社会的进步。而集体、组织或社会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学习型社会中的干部队伍是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学习的表率。创建学习型社会,党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只有每个党员成为学习型党员,每个干部成为学习型干部,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加强学习,才能加快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二、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目标

“学习型社会”应该是学习型个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的集合与统一,而学习型个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又是它各自的内涵要求,按照它们的内涵要求来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模式。

学习型个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的增长,知识科技含量的迅速提高,竞争与挑战的日益增长,对人的生涯设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终身学习成为社会人生存与发展之必要。现代人力资本的开发,人才自身的生涯设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个人生涯的自我设计,学习应摆在第一要素,学习的目的、计划、内容、形式要结合“学习型社会”的全面要求来统筹规划,造就成为学习型个人,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主要基石。彼得·圣吉早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90年代最成功的企业将全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当世界更息息相关、复杂多变时,学习能力也更要增强,才能适应变局”。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组织所构成,组织(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成功就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在现代以信息、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社会,组织的成功秘诀就是学习。对于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要素,彼得·圣吉提出了称之为“五项修炼”的五项技能: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结学习,系统思考。它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内涵要求,“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模式。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学习型社会自然而至,城市(广义的)作为社会发展的载体其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知识经济的特点所决定,在城市社会中,只重“学历”而不重“学力”的现象将得到扭转,学历社会必将向学习型社会转变。这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学习社会也叫“学习化社会”,是由法国人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提出来的,其基本内容是“教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特定年龄的特殊活动,而是越出了传统教育的规定界限,在时间和空间上,正日益朝着包括个人终身和整个社会成员的方向发展”,说到底就是我党的十六大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围绕着学习型社会两个基本标志即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模式就是以个人的学习型生涯为基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学习型组织为基石,通过建设学习型城市而使整个社会构建一个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全员学习培训和能力发展机制,共同创建由“学习型市民”、“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集合构成的真正实际意义上的学习型社会。

三、教育公平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尽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教育文化落后,文盲和半文盲还不少,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必须大幅度提升全民族的知识素养,而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教育、在学习。只有创建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民族复兴造就出大批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为“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型社会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潮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翻番,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社会发展的新生点已从以质量求效益转为以创新求效益,发展的基础已从以物质资源为主转为以智力资源为主,国民的知识水平、科技素养、创新能力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社会发展模式的这种变化,使学习作为人类适应环境基本手段的功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目前,终身教育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终身学习已成为个人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生存方式。

学习型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统社会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学校获得知识,知识主要掌握在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手中,学习的功利性和目的性都比较强。学习型社会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已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学习的目的已从单纯求知求发展演变为工作需要、愉悦心灵和陶冶情操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人们受教育程度与其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相关联,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社会个体的发展基础和前提,使更多的人都能受到相应的教育,将直接促进社会公平的日趋实现。因而,教育被看做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凝结着社会对未来的期望,教育不公平将阻塞弱势群体改善命运的通道,损害公众对社会发展的预期,更容易使社会心理失衡,使现有的社会不公平加剧并使其范围扩大,衍生社会冲突的不稳定因素。只有赋予每个受教育者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才能使社会成员自起点就感受和享有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人是社会的主体,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打破身份、地位、性别、民族、年龄、区域等界限,不分对象、不加限制地赋予每个受教育者以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不但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而且能够大量培养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由此可见,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社会公平的延伸,而且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