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的角色意识

教师的角色意识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与身份,称为教师角色,具有社会角色特征,而教师的角色意识,就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规范的认识和体验。意识决定行为,只有教师本身的行为好,才能扮演好教师角色。教师角色扮演花费的精力,主要与个人的知识、经验、个性等素质有密切关系。一个锐意进取,富有爱心、耐心、恒心的人当教师,他肯定能扮演好这个角色。教师的角色扮演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

教师的角色意识

摘要: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教师自我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教师群体才能形成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事业行为规范,教师个体也才能不断地调节、完善自己的职业行为,很好地完成教师的社会职责。

在多姿多彩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社会群体中居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教师在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明确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发挥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作用。

一、角色与教师角色意识

角色本是一个戏剧用语,原指演员在舞台上依据剧本情节而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如京剧中的生、末、净、旦等角色。后被引入社会学、心理学,成为专业术语。1934年,社会学家乔治·米德首先运用角色的概念来阐述个体在社会性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每一个体在社会舞台上都扮演着不相同的角色,而社会赋予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所以,角色实际上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与身份,称为教师角色,具有社会角色特征,而教师的角色意识,就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规范的认识和体验。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教师自我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教师群体才能形成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事业行为规范,教师个体也才能不断地调节、完善自己的职业行为,很好地完成教师的社会职责。

教师的角色意识纷繁复杂,不同时代,不同学科,不同学情,教师的角色意识就会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必须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

二、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

1.明确角色规范

教师的角色规范就是教师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这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在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是调节教师行为的控制器,在教育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2.教师要认识角色期望

社会和家长期待教师教好书,育好人,不仅希望教师关心学生的学业成就,还要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不仅关心他们的在校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关心他们在毕业后的成就和发展,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教师则期望学生聪明、好学、善良、诚实、有智慧、有成就等。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长期教学活动中,这种角色期望会转化为对学生的一种信息、一种鞭策、一种爱,学生被关怀、感动,对教师更加喜爱,更加信赖,学习更加努力,而这个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形成良性循环,使师生相互信任,更会取得预期教育教学效果。

3.教师要形成角色观念

教师与戏剧舞台上的演员是不同的,不能逢场作戏,故作姿态,而要朴实,实事求是。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待人处事,思想品德是学生的榜样,所以教师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伟大的事,传承文明,继往开来。因而从你选择这个职业开始,你就要有心理准备,教师不同于商人唯利是图,赚了钱就是成功,三尺讲台,一年四季,灵魂深处的奉献,在桃李满天下时绽放满脸皱纹。只有接受这个事实,才能树立当了教师就得有奉献和服务的观念。意识决定行为,只有教师本身的行为好,才能扮演好教师角色。

4.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角色学习

学习教师的权利、义务和规范;学习教师的情感和态度;学习如何传授知识。作为教师,要清楚自己脑子里到底容纳了多少知识,哪些对学生有用,如何教给学生,学生的情况怎样,用什么方式才会使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俗话说:“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习。如利用继续教育函授、自考等形式,给自己“充电”,让自己成为“永不停电的灯塔”。强化专业知识,给学生碗碗不断更新的活水。

一位美国学者曾幽默地说:“教师的责任是为了彻底逃避学生。”古人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们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只有乐学,渴学,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把捕鱼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等鱼入口为主动捕鱼入口。教师只要方法得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好”只要有进步就行,就应鼓励。同样,学生只要学习方法得当,就会有奇迹出现。“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贝尔纳)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这就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勿忘方法的点拨。所以“教的职责在于帮助,教的本质在于引导”。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角色学习也是无止境的,教师角色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他教职生涯的成败和他在其他人心中的教师形象。

5.教师要内化角色扮演

教师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必须在精力和时间上投入。教师角色扮演花费的精力,主要与个人的知识、经验、个性等素质有密切关系。另外教师个性如何与角色扮演得好坏也有很大关系。一个锐意进取,富有爱心、耐心、恒心的人当教师,他肯定能扮演好这个角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角色扮演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当一名好教师需要长时间积累经验,大胆创新,才能做好文明的传承者文化流传的使者。

6.教师要掌握角色技能

教师技能是指教师具有顺利完成教育任务的智慧、能力、经验等个性特征的总和。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受学生欢迎,这就首先要正确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角色,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要积极学习,更新观念,善于研究和总结科学的教学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要增强同学生打交道的能力,增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增强组织能力,尤其是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用适当的姿势、动作、面部表情等,这种活动技能往往成为学生上课加强记忆的一种线索,是教师行为实现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熟练掌握这些技能,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才能扮演一个成功的教师角色。由于教师角色具有社会角色特征,是复合角色,所以很难“扮演”。要演好教师角色,还必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识。

1.创新意识

人才学和心理学都认为才能是多方面的,而创造才能是才能的本质。“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奈斯比特)

“近十年来,教育界对加强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有识之士称创造教育是‘一种最先进的教育’‘是中国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大声疾呼要在我国中小学进行创造教育。”

坚持课课有新意,堂堂有新意。抓住学生注意力,让他们热情而主动地参与学习。更新观念,不墨守成规,一切从学情出发,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教育目的。

2.灯塔意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道明了教师的奉献精神。教师是春蚕、是蜡炬、是孺子牛,无可厚非,但新时代的教师,更应是灯塔,是永不息灭的灯塔,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指明方向,让学生在人生的航行中不会迷失方向,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3.导演意识

不管是好莱坞的大导演,还是一台小型舞台剧的小导演,他们都有共同的特性。教师应像导演深研剧本一样苦钻教材,像导演精心策划场面一样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像导演悉心指导演员演出一样耐心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应像导演调整拍摄一样根据学情不断调整教学。总之,教师要唱好“深钻—设计—指导—反馈—调整”五部曲。

4.演员意识

教师不仅是好导演,而且更应是好演员。教师重言教更重身教。在教学中,教师一要向学生表演学习范例,如语文教师应经常写写下水作文;二要向学生展示思维进程,如数学教师一步步剖析解题思路;三要向学生谈谈自己学习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使学生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要一边指导,一边扶着学生走一程,然后完全放手。当然身教还包括在心理、习惯、情操、品质等方面为学生作出榜样,为人师表。

5.观众意识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作冷静的观察,并客观地作深入的分析,然后进行指点,再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这实际是迅速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处理的必然过程。

6.裁判意识

教师应对学生公平公正地进行评价,耐心听取意见,并及时修正评定。除处理具体事件(包括偶发事件)外,还应对学生作出全面评价,也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深入分析了解自己,扬长避短,迅速成长。

7.朋友意识

教师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教师应放下架子抹平代沟,架起桥梁,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心灵沟通。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心理认同”,就是沟通。而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也是一种沟通。像朋友一样,师生之间要真诚、宽容、理解、帮助,师生的心就贴近了。

8.对手意识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就要融入学生的生活,常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笑,一起闹,一起讨论、辩论、讲演、作文,还要像武术师傅一样与徒弟对打,并鼓动学生“打倒”自己。“青出于蓝,而甚于蓝”不是耻辱,而是荣幸。这样可刺激学生的成长心理、竞争心理、超越心理。

9.督查意识

该放手时就放手,但学生生理、心理并未成熟,还不能不管。“三分管,七分教”,是必须的。教师督查,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不开小灶。同时培养法制观念,也可学生自查,剖析自己,还可同学之间互查,互为镜子。督查形式多样,要善于灵活运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总之,好的角色意识是当好教师的有力保障。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会行行出状元。在新教育形势下,要干好教育这一行,就得增强角色意识,扮好教师这一角色。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艰辛付出,不断学习与创新。

作者:黄维,田家炳中学高中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晏清才.现代教育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2.卢子洲.实用教育新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