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影响农村素质教育推行的因素

论影响农村素质教育推行的因素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是育人的重要环境,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校纪校风、育人环境等都是影响素质教育有效推行的因素,对素质教育能否开展、开展得好坏产生重大的影响。

论影响农村素质教育推行的因素

谢延明 郑 丹

1999年我国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2000年开始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为了实现科教兴国,党和国家以及专家学者三令五申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反对应试教育,坚决实施素质教育以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目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笔者曾在农村教育系统工作,看到的是虽然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如何推行素质教育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素质教育的推行依旧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一、政策方面的因素

通过比较西方教育和检验国内教育效果,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突出,中国教育部门逐步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试图通过新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来改进中国教育现状。在漫长而艰辛的改革历程中,城市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已初见成效,但教育评价机制相应的改革还未彻底进行。

教育评价机制是决定教育导向的核心要素,评价模式未能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评价教育、学校和师生的依旧是学习成绩,进而所带来的就是教学改革依旧是皇帝的新装。地方教育、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效果考核依旧停留学生试卷分数上,可想而知,素质教育如何能真正得以贯彻和落实。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国际大环境孤立地进行,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然而,通过单一的知识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远不能适应如此激烈的挑战和竞争。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环境,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校纪校风、育人环境等都是影响素质教育有效推行的因素,对素质教育能否开展、开展得好坏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升学压力依旧巨大,素质教育有心无力

“反对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的口号呼吁了很多年,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深知应试教育的弊端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对于一个地区教育、一所学校、校长和老师的评价依旧停留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整个学校还是不得已还是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围绕考试运作。在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指挥下,很多农村学校依旧存在“学习好,才是真的好”的观点。学生只有学习好了,才能为学校赢得高升学率,学校的升学率提高了,知名度也就随之上升了,知名度扩大之后,才会赢来更多的生源。于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成了:狠抓学习,提高升学率。试想,在这样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以分数为标准,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德行、身体、能力,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后,社会适应的过程漫长,作为受限。

学校应该真正做到切实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办学,而不应该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仅仅作为一句口号喊喊罢了。学校应该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素质教育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在德、智、体、美、劳、心,即“六育”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片面理解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新瓶装老酒

有观点认为:素质教育等于“应试教育”加“唱歌跳舞”,或者是改作息制度为“朝九晚五”。如果实施素质教育是如此简单,那么提倡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为何至今仍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呢?素质教育它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筐”,什么内容都往里面装,这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会造成教育上的混乱。以心理素质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等问题,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离家出走、自杀、伤人等情况屡见不鲜。但真正把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提上日程的学校、家长又有多少呢?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有观点认为:素质教育观可以归纳为“三全”、“三创”、“三个发展”、“两个重点”、“一个目标”。三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三创即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个发展即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两个重点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个目标即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只有对素质教育的定位有了清醒的认识,素质教育才能有效推行。

三、教师方面的因素

素质教育能否开展,开展得好与坏,这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分不开的。从哲学上讲,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观念决定行为。如果教师热衷于应试教育,觉得自己所教的学生考试考好了,那就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话,自然教师对素质教育持怀疑态度,没有积极性,可想而知,即使学校非常重视素质教育,最终素质教育的落实也是空谈。

源于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如果说城市学校教师在知识教育之余有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去落实素质教育,那么农村教师在疲于追赶城市教学质量之余,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开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提倡“教育机会,人人均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地、活泼地主动发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兴趣、特长和谐统一地发展。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师中心论”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主体性,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教师要改变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观点,教学中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四、家长方面的因素

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着整个民族的宏伟明天,但可能出现“损害”家长和学生眼前的切身利益的表象。在家长眼里,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读书、学习,而老师带着学生去参观、体验、调查,参加各种有益活动,这就与“只读圣贤书”的应试教育相违背了,学生家长也会很迷惑:老师带着学生玩,“不务正业”,这就是素质教育?于是,许多家长开始不理解不支持素质教育,以至于教学改革无法开展。

部分接受了素质教育观点的家长盲目地认为,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就是学习琴棋书画,特别是许多家长不管学生是否喜欢,一味强加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辅导班,结果是学生产生厌学,甚至泛化到学校课堂学习。

应试教育是一个“立竿见影”的过程,学生通过考试,以分数的形式就能表现出是否优秀;而素质教育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以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标准,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这就需要家长长期的支持。英国心理专家指出,对孩子们来说,“虚度光阴”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家长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独立性和创造力。专家呼吁,应该允许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的“无所事事”。

五、教育资源的因素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公平”现象越来越突出,专家学者也意识到,并试图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城乡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农村有着大量的人口,但却有着非常有限的教育资源,农村学校的教学硬件、师资、生源等都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比如,很多农村学校根本没有语音室、实验室、微机房,没有体育器材和音乐设备,甚至连一些简单的教具都没有,教学活动不得不停留在一般识字、机械教学,照本宣科上,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甚为单调。在整个社会素质教育进展缓慢的大前提下,农村素质教育还任重而道远。

因此,为了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只有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真正领会到素质教育的真谛,对应试教育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采用正确的观念去引导和帮助学生,才能真正让素质教育在我国茁壮成长。

(谢延明 郑 丹 乐山师范学院教科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