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冷战后民族主义浪潮对国际关系的消极影响

试论冷战后民族主义浪潮对国际关系的消极影响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与近代国际关系的诞生密切相关。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政治要求是建立单一民族的国家。冷战后民族主义引发的武装冲突已占世界武装冲突的80%。总之,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民族分裂主义既是冷战后民族主义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主要诱因。⑧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成为当今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诱因。

试论冷战后民族主义浪潮对国际关系的消极影响

罗 静

民族主义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民族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基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强烈认同、归属、忠诚的情感与意识上的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和实践运动。”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

在国际关系中,民族主义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因素,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与近代国际关系的诞生密切相关。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形成中始终扮演创造者的角色,在国际关系体系创建中起到了推动者的作用。民族主义的发展,不仅有大批民族国家的独立,而且这些独立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强烈地表现着自己,对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国际秩序的变更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冷战结束前后,在世界兴起了一次民族主义浪潮,这次民族主义浪潮起始于苏联东欧的政治演变,并快速蔓延到世界各地。冷战结束后的民族主义浪潮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一部分是从苏联解体过程中并发出来的,另一部分则是旧势力的回潮,同时还有原先就一直存在着的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而在新的形势下变得更加尖锐起来。

这次民族主义浪潮给世界以巨大的冲击,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其影响主要是消极方面的。

一、增强了国际社会主体的复杂性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在国际政治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民族分离运动为特征的国家裂变。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政治要求是建立单一民族的国家。苏联分裂为15个国家,南斯拉夫分裂为5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厄立特里亚脱离埃塞俄比亚建立独立国家,东帝汶以全民公决的方式脱离印度尼西亚。大批新独立国家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增强了主权国家的数量,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新独立国家内外政策的走向,正在对国家关系产生着重大影响。主权国家的增加,必定带来了地区格局的变化,给其邻国带来了巨大冲击,增强了国与国关系的复杂性,增强了地区不稳定性因素。此外,由原先统一国家分离出来的各新独立国家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更难处理,更容易引起冲突,如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因领土之争而大打出手。

二、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引发了一系列暴力事件和武装冲突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使民族矛盾,地区冲突增加,造成了地区不稳定,引发了一系列暴力事件和武装冲突,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冷战后民族主义浪潮几乎总与暴力形影相随。冷战后民族主义引发的武装冲突已占世界武装冲突的80%。在前苏联、东欧地区,民族主义泛滥,触发了形形色色的民族冲突。苏联分裂为15个独立国家,在俄罗斯联邦内也有着激烈的民族冲突,前南斯拉夫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民族仇杀。在亚洲,连绵不断的阿以冲突,战火不断的阿富汗内战,激烈的巴以冲突,斯里兰卡国内泰米尔争取独立的暴力斗争等等都由民族主义而煽起。在非洲,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部族主义,出现了一系列惨无人道的、令人发指的种族仇杀。在西欧和美洲大陆,同样出现了民族主义而引发的冲突,英国的北爱尔兰争端,法国的科西嘉要求分离的暴力运动,拉美各国的土著印第安人问题,加拿大法裔魁北克分离斗争等等,影响着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就连美国也在1992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洛杉矶种族冲突事件。总之,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引发国际恐怖主义

冷战后民族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民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既是冷战后民族主义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主要诱因。“民族分裂主义是民族主义极端化的产物,也是产生恐怖主义的基础。”据估计,目前世界上有近30%的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是由极端民族主义者所组成的。冷战后民族主义的一大特点就是宗教成为民族主义兴起和发展的推动力,宗教特别是极端宗教与民族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某一民族的利益集团为自身的利益与主体民族或其他民族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它往往打着宗教和全民族的旗号进行民族分裂活动。“因为宗教的虔诚、信仰的象征、传统的力量可以为民族分离的政治目的提供神圣的光环,文化的色彩、狂热的激情成为动员和组织民众争取或捍卫本民族利益的最便利和最有效的手段,从而使民族分离主义具有异乎寻常的顽固性和偏执性。”伊斯兰世界的宗教民族主义就是典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分子发动的恐怖活动在全球范围的迅速蔓延与泛滥,是当代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一大突出特点。”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25%恐怖组织具有宗教性质。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成为当今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诱因。此外,冷战后民族主义浪潮所引发的经久不息的战争和冲突,又为恐怖主义的滋生和恐怖活动的泛滥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更容易找到扎根的基地和机会,严重地危害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加剧难民问题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引起的一系列冲突使得一些地区出现难民潮。难民问题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据联合国难民事务署公布的1997年—1998年度《世界难民年度报告》,世界的难民总数已达到2200万人,世界上每115个居民中便有1人是难民。民族主义所引发的冲突,更是加剧了国际难民问题。在科索沃战争中,出现了将近100万难民,而战争结束以后在北约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后,又有近20万非阿族人逃离科索沃。在东帝汶动乱中也出现了10万多人的难民。非洲因卢旺达、布隆迪种族内战造成了约200万难民。仅1994年俄联邦军队与车城共和国境内的分离主义分子展开的武装冲突就使61.5万人被迫离开国家。波黑内战中穆族、塞族和克族各方面都采取了极端民族主义的立场,特别是三族的一些非正规部队极力推行“种族清洗”,致使250万(1996年统计数字)平民沦为难民。难民给国际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并且对邻国和邻近地区增加了很多困难,成为引发动荡的不稳定因素,易于引起国际纠纷和冲突,危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四)加剧军备竞赛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使得一部分国家出现了扩充军备的逆动,地区军备竞赛加剧,给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在存在有毁灭性杀伤力的核武器时代,给世界和平的威胁更大。据报道,自20世纪80年代起,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就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军备竞赛。1988年,印度发射了“普里特维”(大地)短程导弹,巴基斯坦便于1989年发射了一枚“哈塔夫”短程导弹。1988印度发射了射程为2000公里的“烈火”中程导弹,巴基斯坦也发射了一枚“高里”中程导弹,射程为1500公里。1998年,印度进行了五次核试爆,巴基斯坦随后即进行了六次核试爆。印巴两国也频频增加国防预算,增加军费。成为南亚和世界和平的重大隐患,危害了地区和世界的发展。

三、对现存的国际关系准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以本民族的利益为最高原则,直接冲击国际关系的许多基本准则,如国家主权原则、领土和边界不可侵犯原则等等。给原有的国际关系准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用其无限扩大的民族自决权原则,“一国一族论”(即主张一个国家只能包含一个民族)或“一族一国论”(即认为每个民族都必须组成一个国家),来冲击国际关系中的许多基本准则。

所谓民族自决权,就是每个民族独立处理本国事务,决定本民族命运的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将民族自决权作为国际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写进一系列国际文件中,明确规定民族自决权的适用范围是“殖民地国家和人民”,是居住在殖民地领土之上的“所有民族”。依据这个权利,他们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自由地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文化。其目的是敦促殖民地宗主国尽快地结束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显然从《联合国宪章》到《国际法原则宣言》所强调的自决权的适用主体是近、现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占领或统治下的各类形式的殖民地人民。民族自决权原则的真谛是遭受外国异族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各民族的非殖民化。同时,联合国文件从未宣布民族自决权适用于一国主权下的民族地区,始终坚持民族自决原则与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的辩证统一,强调民族自决权不得破坏国家的主权,国内统一及领土完整。当代的民族自决权是同维护国家主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反对霸权主义为主要政治目的,它的应用限于国际社会层面而不是国家内部。

冷战后,掀起的民族主义浪潮则主张世界上一切民族不论是殖民地民族还是一国土地之内的民族地区,都适用民族自决权原则,每个民族都可以凭借其神圣的民族自决权原则来建立属于本民族的独立民族国家。这种主张完全违背了联合国关于民族自决权适用范围的规定,也违背了“在主权国家中所有民族在服从国家领土完整原则的该国界范围内都有自决权”的规定。

据统计,当今世界的190多个国家中基本上由单一民族体构成的民族国家只占大约百分之十,而绝大多数民族国家是多族体的国家,其中有一些民族国家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分散居住在其他国家中形成了所谓“跨界民族”。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无视已经变化了的历史条件和当今各国的现状,主张民族自决权无条件的适用于每个民族,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不论其人口)都要建立自己单一民族国家。民族自决权无条件的适用于每个民族,很容易使国家陷入“碎片化”、“袖珍化”的险境,从而使国家主权原则与民族自决权原则产生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也必然会导致全球各国的动乱与危机,殃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冷战后的民族主义以无限扩大的民族自决权原则冲击着现存的国际关系准则,使得民族分离运动风起云涌,严重破坏了国家的主权、国内统一和领土完整。

四、为西方大国插手地区事务扩张其势力提供了机会

冷战后民族主义浪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民族主义问题国际化。一方面是不少的民族分裂势力及组织由于受到本国政府的打击或取缔,转向到国际上特别是向西方国家寻求支持,在那里建立据点,集合分裂力量,谋划分裂计划和分裂活动。另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利用民族分裂组织,打着维护“人权”和“人道主义”的旗号,对一些他们想要惩治或搞垮的国家和政府进行干预,以实现其推行霸权主义的目的。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为西方大国干涉别国事务推行霸权主义提供了更多的借口和机会。

冷战后,民族主义所引发的每一起地区冲突和战争,几乎都有西方大国的插手和干预。他们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利用各国内部或各地区的民族矛盾和冲突,不遗余力地插手进去,甚至亲自出兵侵略,直接卷入冲突之中,使地区冲突复杂化和长期化。在前南斯拉夫地区的科索沃危机中,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所扮演的角色,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本来美国及北约对科索沃垂涎已久,阿族和塞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美国及北约势力的介入提供了良机,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制止“种族屠杀”,捍卫“人权”为借口,悍然发动了南斯拉夫的战争并武装入侵科索沃,达到其预期目标。冷战后民族主义浪潮所引起的冲突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提供了干涉别国内政,扩充其军备力量的绝好机会和借口。美国大规模的海外驻军声称是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但驻军本身就对地区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使地区局势复杂化。

五、破坏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合作导致了双边或多边关系的紧张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大多数发生在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引起了一系列争端和矛盾,严重破坏了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合作、和睦相处、联合反霸的良好态势,大大削弱了第三世界国家的集体力量。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政治影响力有限,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对较弱,所以,第三世界国家要在国际上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必须团结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一致对外才有力量。但冷战后兴起的民族主义浪潮严重影响了第三世界作为一个团结整体的亲密程度,不仅削弱了第三世界各国自身的发展,也削弱了第三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政治中应起的作用。

六、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产生了消极影响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所引起的地区冲突、民族和国家关系的恶化、难民危机、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受阻,社会经济环境恶化,破坏了国内正常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也对外资和技术引进极为不利,从而延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在饱受民族分离之苦的国家——斯利南卡,前总统普莱马无不痛苦的称民族战争是“一场没有胜利者,只有失败者的战争。”同时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导致了整个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技术和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受阻,地区的区域集团化受到了影响。如在南亚,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为克什米尔地区的争端多次兵戎相见。特别是自1998年5月由于印度首先挑起核军备竞赛,打破了南亚地区的核均势,巴基斯坦紧随其后,印巴关系由紧张走向全面恶化从而严重影响了南亚次大陆的安全和合作,使1985年建立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合作联盟组织形同虚设。总之,冷战后所兴起的民族主义浪潮对国内和世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消极影响。

在国际关系史上民族主义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它伴随着民族的存在而存在,只要各民族之间有差异存在,民族主义就会有生存的基础;只要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关系主体,民族主义就会深刻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冷战后所掀起的民族主义浪潮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更多的是消极影响,这同样是国际社会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各国都必须正视民族主义的存在,在尊重各民族平等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克服其消极影响,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蓝.关于民族主义的若干历史思考[J].史学理论研究,1997,(3).

2.庞中英.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J].欧洲,1996,(1).

3.黄凤志.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6).

4.赫时远.民族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J].民族研究,2002,(1).

5.韦长发.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与国际恐怖主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

6.周燮藩.恐怖主义与宗教问题[J].西亚非洲,2002,(1).

7.胡联合.试论当代恐怖主义活动的基本特点[J].社会科学战线,1999,(5).

8.顾关福.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新浪潮及其消极影响[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0,(9).

9.蔡拓.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10.党军.冷战后的民族主义[J].陕西师范大学优秀硕博士论文

11.吴越.历史发展的逆流——浅析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2).

12.程人乾.简论国家主权原则与民族自决原则之间的关系的演化[J].世界民族,2001,(2).

13.李云龙.斯利南卡出现和平曙光[J].现代国际关系,1995,(3).转引自潘广辉.当代民族主义的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教学与研究,200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