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疏影横斜”的韵致

“疏影横斜”的韵致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梅馆记》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小品散文,篇幅虽短,寓意却很深刻。写文章有“立片言以居要”的说法,解读《病梅馆记》,它的切入点也就应该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和“居要”之言。也就在这一年,他写下了《病梅馆记》和著名诗篇《己亥杂诗》。为什么林和靖笔下的“疏”梅、“斜”梅是美的,而《病梅馆记》中梅以“疏”、以“欹”(斜)为美的品梅标准则是病态的呢?

“疏影横斜”的韵致——关于《病梅馆记》的教学

刘春安

一、解读:寻找最佳切入点

《病梅馆记》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小品散文,篇幅虽短,寓意却很深刻。面对这篇文章,该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呢?我们往往将目光锁定在文章整齐的句式、生动形象的语言、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上。诚然,这些确实是文章的教学要点。但我觉得,如果仅仅是先疏通文义,继之落实这些重点,以挖掘文章的深层意蕴,这样的教学难免显得平淡、呆板。《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引领学生穿越语言文字构筑的壁垒,走进文本去探寻其中的无限风光。

有鉴如此,选择一个最佳切入点,便成了能上好这一课的关键。

写文章有“立片言以居要”的说法,解读《病梅馆记》,它的切入点也就应该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和“居要”之言。在通读全文仔细斟酌的基础上,我发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就是我要找的“居要”之言。抓住这句话,我们的解读就贯通上下,左右逢源。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知道,这句话实际上是说什么样的梅是美的,即品梅标准:梅以曲、欹、疏为美。

对,正是这个品梅标准,从此切入就可带挈全篇。这句话上承产梅之地,下启梅病之烈。有了这个标准,文人画士们就可以此“绳天下之梅”,就可以其“孤癖之隐”来“斫其正”“删其密”“锄其直”。正是这个标准,造成“江浙之梅皆病”;正是这个标准,为祸深重呀,“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看来,这个标准是个病态的品梅标准。

那么,文人画士为什么以此标准来约束天下之梅呢?目的就是“养其旁条”“夭其稚枝”“遏其生气”。由此探究,结合时代背景的介绍,我们可以引领学生仔细体会文章托物(梅)言志的写作手法。

另外,品梅标准一出,“江浙之梅皆病”,自然引出下文“辟病梅之馆”且“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等内容的叙写。

因此,愚以为,解读《病梅馆记》非抓住病态的品梅标准这个最佳切入点不可。

二、课堂乘“机”介绍时代背景

作为高一年级的一篇文言散文,本文教学涉及的内容不少:疏通文义、实词虚词、作者情感、主题思想、写作艺术等。

全文语句浅易,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基本可以解决。因此,正如上文所述,解读全文需找到最佳切入点,挈领全篇。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学生与那个时代相隔久远,理解文章的寓意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介绍作者的思想及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就显得非常必要。若是我们循解题、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介绍、讲析解读课文的老套教学,该是枯燥又乏味吧!

课文的时代背景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依据之一。介绍时代背景不能只是一种模式,应该在学生最需要时乘“机”而入,所谓“教无定法”,教有艺术也。

那么,本文的时代背景该乘何“机”而入呢?依我愚见,当在学生明确“江浙之梅皆病”之根源在于文人画士病态的品梅标准之后介绍作者及其所处时代。

病态的品梅标准造成惨烈的悲剧,那么,请思索一下,作者是不是就只想告诉读者病梅之事呢?结合时代背景的介绍,学生定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龚自珍(1792-1841)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生活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他就死在鸦片战争发生后的第二年。在他生活的50年间,清王朝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逐步走向衰败,中国封建社会正在急剧解体,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清王朝不仅政治腐败,而且实行严酷的思想统治。一方面以八股取士,钳制人们的思想;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面对政治腐败、思想禁锢,龚自珍主张改革,以打破“万马齐喑”的局面,不拘一格,重用人才。1839年,他辞官回到故乡。也就在这一年,他写下了《病梅馆记》和著名诗篇《己亥杂诗》。

这样,学生既可看到清王朝束缚、压制、摧残人才的罪恶,加深对托物言志写法的认识,又可感受到作者要求个性解放、革新时政的强烈情感,从而把握文章深刻的思想,真可谓一石三鸟。

三、拓展:诗文并举相得益彰

文言散文的教学,若辅之以恰当的诗句客串,定会激活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介绍时代背景后,我们可以适当地拓展一下。

首先,我们紧扣与课文写在同一年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万马齐喑”形象地揭示了清政府压制人才的罪恶,人们都不敢开口说话,让我们想到了暴虐的周厉王弭谤,“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同时,通过“万马齐喑”,可让学生以之与“江浙之梅皆病”相印证,咀嚼托物言志的写法。总之,诗中的“万马齐喑”,还有“重抖擞”“降人才”给学生解读课文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平台。

其次,解读写梅的文章,我们不能不提到咏梅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如咏荷必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咏菊必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美诗句。林和靖的咏梅绝唱还是课堂出彩的亮点呢!试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的梅不正是“疏”的、“斜”的吗?为什么林和靖笔下的“疏”梅、“斜”梅是美的,而《病梅馆记》中梅以“疏”、以“欹”(斜)为美的品梅标准则是病态的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讨论、争论,各执己见。太好了,要的就是个性化的解读。

相信我们的学生吧!他们定会认为林先生笔下的梅呈自然之态,又有朦胧月光映照,自是摇曳多姿、风华绝代了。而“江浙之梅”则被人为压制、摧残:“斫正”“锄直”,以致“皆病”哪!而这些都是由那个品梅标准造成的,故而那个标准是病态的标准,是不美的。

至此,我们又可引申一下,自然之态是美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陶渊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美,与他们自然清新的艺术风格是分不开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多美呀!

多一份自然之态,少一些粉饰之举,不好吗?

龚自珍的思想上溯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渴望参与、建功立业之旨趣,又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情怀,还有屈原以降古代知识分子洁身自好的隐逸情致,更多的是他追求个性解放的深情呐喊!把握龚自珍的情感、思想,探求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把语文课的人文性落到实处,这就是本人教学《病梅馆记》的指导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