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办高校因其在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及教学设施等方面与公办高校存在差异,故而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也应具备不同于公办高校的特点。民办高等院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评价,以改进、完善教学活动。

二、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是民办高校对教学进行宏观调控和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依据,是民办高校保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讲,教学质量就是教学结果、学生素质发展水平与课程、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相符的程度。陈玉琨先生在其《教育评价学》一书中指出:教学质量评价就是利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做出的价值判断[1]。教学质量评价的对象是教学过程及其结果,即教与学相统一的全部活动过程及其产生的结果,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民办高校因其在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及教学设施等方面与公办高校存在差异,故而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也应具备不同于公办高校的特点。

(一)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必须科学合理。评价指标的内涵要与评价的目标相一致,遵循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性。

2.可行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便于量化,不能脱离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3.整体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设计上要注意各项目之间的关联度,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功能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的最终结果,应能指导和促进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的良性发展。

(二)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

民办高等院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工作。其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充分保证。通过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不断促进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围绕教学目的和任务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可以不断促进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可以不断促进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最优结合;可以不断促进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改善,提高教学质量。最后,便于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客观准确的鉴定,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更全面、系统。此外,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三)民办高校教学评价特点

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支配下,教学评价有不同的特点。(1)知识本位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客体的知识而不是人的成长。(2)能力本位的教学评价,关注教学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能力的达成度,具有技术主义和能力至上的倾向。(3)人本位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人格的多元和谐发展。要以人文精神为导向,着眼终身教育,立足知识经济,注重评价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民办高校无论从事的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无论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教学评价必然实现从知识本位到技能本位再到人本位的发展,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理论本土化,评价方法可操作化。

民办高校在教学评价功能上,要由侧重甄别和选拔向侧重发展转变。

民办高校在教学评价对象上,要从关注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过程的评价。

民办高校在教学评价主体上,要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信息多源化,重视自评和互评。

民办高校在教学评价内容上,要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全面综合考察。

民办高校在教学评价方法上,要把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民办高校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关系处理上,要强调平等、理解和互动。

(四)民办高校教学评价方法

1.比较评价法。

比较评价法是指预先设定一个客观标准,然后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所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如图4所示:

img63

图4 比较评价法

图中A1、A2、A3…An为评价对象,M为客观标准,将A1、A2、A3…An分别与M进行比较,判断它们达到M的程度。这种教学评价的方法,能促使学生明确目标,发现差距,不断调整自我。其问题的关键是客观标准的制定,能否达到客观、公正、合理、科学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对民办高校而言,学生参差不齐,很难确定统一的客观教学标准来评价教学质量,而且一旦确定了客观教学标准,也会妨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教学价值判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进行比较,如自身现在成绩和过去成绩比较,不与他人比较。

img64

图5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图中A1、A2、A3…An为各个评价对象,A1′、A2′、A3′…An′为各评价对象的自身评价基准。这种评价方法在理论上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在评价对象之间相互比较,也不存在外在的客观标准,但实际操作有一定的难度,也易导致评价结果信度降低。

(五)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模式

img65

图6 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理论模式图[2]

这个模式图表示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结果这一过程中,贯穿着三种类型的教育评价: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三种评价又都受到元评价的制约。教学准备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就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情况进行鉴定,诊断的内容是前期学习中的知识储备,评价对象的智能结构、学习态度等。评价诊断教学现状,具有帮助教学决策的作用。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评价,以改进、完善教学活动。总结性评价是在全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结论性评价,对学生来说主要是考察其实际学力的水平,对教师则主要是考察其教学绩效的水平。

【注释】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陈中永.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问题[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