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考察学习报告

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考察学习报告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考察学习团于2010年10月31日下午1点钟出发,晚上6点半到达静宁。在静宁一中,没有抽烟现象。可见,卫生保洁已经成为静宁一中师生的良好习惯。班级管理是静宁一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基础。静宁一中学生各科都有专用纠错笔记。关于这个问题,11月2日,在教导主任座谈会上静宁一中主管教学的王校长专门做了经验介绍。

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考察学习报告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考察学习团于2010年10月31日下午1点钟出发,晚上6点半到达静宁。虽说长途奔波,旅途劳顿,日程紧张,但同志们参观学习的心情始终是轻松愉快的。自从踏入静宁一中校园到离开,两天时间里,我们总被静宁一中质朴、求真、务实、高效所感动。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在考察过程中全部心情,这只能是震撼了。我们不仅仅震撼于静宁一中高考成绩的辉煌、硬件设施的先进、文化底蕴的深厚、社会各界特别是静宁县历届党委政府对学校的大力支持,而且更震撼于养成教育的实效、学风班风建设的实在、课堂教学的实用、集体备课的实诚以及优化教育生态的实绩。

一、养成教育的实效

养成教育是静宁一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前提。11月2日,在全体考察学习人员座谈会上,静宁一中崔校长说:“育人是提高质量的根本。育不好人,质量提高就失去了基础。”在两天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欲教人人成才,先教人人成人”的理念在静宁一中绝非一句空话,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师德育人、行为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环境育人已经在全校上下蔚然成风。一是文明习惯好。在静宁一中,没有抽烟现象。领导没有,教师没有,就连后勤管理人员也没有,更不要说学生了。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使参加考察学习的人员也不好意思抽烟了。二是生活习惯好。静宁一中没有专职卫生保洁人员,卫生全部由各班学生负责打扫,校园里没有设置垃圾桶,却十分干净整洁,没有纸屑,没有树叶,没有食品袋,没有痰迹。第一天,我以为是考察学习的到来,学校特意做了安排布置。但到了第二天,占地175亩大的校园依然干净整洁。可见,卫生保洁已经成为静宁一中师生的良好习惯。三是纪律习惯好。我们考察学习,进入静宁一中校园,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没有聚集的人群,没有围观的学生。到教室听课,无论到哪一个班级,学生都表现得平静如常,没有喧哗,没有私语,默默地做着课前准备,匆忙而紧张。即使在楼道、洗手间里,也没有拥挤、起哄、追逐、打闹等不文明现象发生,学生们显得很有教养、很有秩序、很守纪律。

二、班风学风建设的实在

班级管理是静宁一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基础。一是自主学习的风气很浓。10月31日一到静宁,吃过晚饭,在8点半左右,惠校长、马校长、李主任和我四人去了静宁一中,重点考察了学生自习情况。静宁一中高三级27个教学班,教室没有坐班或者辅导的教师,学生静静悄悄的,99%的都进入了学习状态。只是在高三(三)班门前,我们遇到了班主任正在批评3名可能是违了纪的学生。后来,我们通过了解才知道,静宁一中晚自习实行班主任负责制,任课教师不参与晚自习管理。二是自主学习习惯很好。静宁一中学生各科都有专用纠错笔记。11月1日听课时候,我们重点调阅了近50名学生的纠错笔记,每一个要点都记得完整清晰,扎实详细,基本上把各学科易错、易混的知识点都以“知识树”形式整理出来了,而且字迹清楚,漂亮美观。三是自主训练意识很强。复习资料、补充训练、专题测试,学生普遍做得认真细致,有些还用双色笔标示,标记得密密麻麻。有些典型题思考过程写得步骤完整,规范具体。在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一位老师在翻看了静宁一中学生纠错本和所做的习题后,感慨地说:“静宁一中高考成绩,一大半是学生自学的结果。”对此,静宁一中王主任给我们做了解释,他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包括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和善于总结等方面,其中学生自主学习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三、课堂教学的实用

课堂教学是静宁一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核心。听课是本次考察学习的重点,宁县二中听课涉及9门学科,共听课216节次。凡是县局安排的,每一个学科的每一名专任教师,包括学校的主要领导都自始至终地参加了听课活动。听课后,大家共同的感受是静宁一中课堂教学实用:一是课堂教学重视了对基础知识的积累、背诵和记忆的环节。每节上课,教师均有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背诵、默写和纠错,理科特别注重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基础知识生成过程的剖析和探究。二是课堂教学不选择课型,不注重课堂结构的完整,一味地突出了重点和难点,讲深讲透,不留死角。讲题之前,先讲如何审题,即提取关键词,组词成句,弄清题目要求。讲题过程,选例经典,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反对比,强化理解。整合意识强,所讲试题有资料上的,有补充练习上的,也有专题训练上的,前后勾连,反复强化。讲题之后,重视方法归纳,强调知识点小结。三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注重了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老师提问一个学生,其他学生一般不参与老师和提问学生的交流,主动、积极、全身心地认真思考问题,或辨析纠错,或整理笔记,只有当老师提问到时,才去回答。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很注重对错误的细节、原因以及过程的发现、辨析和梳理,力求学生把知识点充分理解、消化和吸收。四是课堂教学去粉饰,不做作。有些复习课,涉及问题较多,或者一个问题比较复杂,联系较多,一节课还没有讲完,也不因为下课或者有人听课就一带而过。教师总是真诚地给学生讲明下一节课还要继续讲。总之,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正如静宁一中教导处张主任所说:“简单明了、切中要害的例子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最好媒介。一位好的老师应当掌握一些具体的、典型的例子,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反应举出一些简单或者复杂的例子,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

四、集体备课的实诚

集体备课在宁县一些学校也实施过多年,多半都是有形式,无内容,领导说在口上,写在纸上,任课教师没有落实在行动上,但是追寻静宁一中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集体备课的深入开展。关于这个问题,11月2日,在教导主任座谈会上静宁一中主管教学的王校长专门做了经验介绍。他说:“教学和科研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教不研则浅,研不深则空’,教学为科研提供问题,科研使教学更加有效。我校集体备课根本谈不上能不能顺利开展的问题,而是如何管理和引导的问题。”对静宁一中集体备课经验,王校长主要介绍了下列五点:一是管理措施落实。学科质量指标直接分解到学科组,与任课教师贴身利益挂钩,任课教师一般都能积极主动、实心诚意地参加集体备课。对备课组中出现的“短板效应”,学校不但有严格的奖惩措施,而且年级学科小组其他成员也发挥了引领、指导和监督作用。二是硬件设施落实。电子备课室装配到年级备课小组,任课教师每人拥有一台电脑,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保证了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三是目标任务落实。分年级确定不同备课重点,高一高二侧重备教材,“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落实“双基”,适当加深、拓宽、拔高;高三深研《考试大纲》,重视高考动向,侧重高考试题变化研究,整合教材,取舍资料,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强化热点,弥补冷点,编印学科复习提纲,选编单元训练题、专题测试题、月考试题,做到了精选、精练、精考、精讲。四是学情研究落实。学科备课小组要求每一个任课教师每周进行一次学情调查和分析。调查分析的内容包括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怎么知”五个方面。通过抽样分析,以学生“已知”决定课堂教学的起点;以学生“未知”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以学生“能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以学生“想知”决定教学拓展的广度和深度;以学生“怎么知”指导养成认知习惯、优化学习方法。调查分析的方式是案例分析、试卷分析、作业批改和学生课堂反应情况追踪等。调查分析方法是抓扣儿、解扣儿、点捻儿。抓扣儿就是抓住学生认知活动的歧点;解扣儿就是化解学生认知活动的歧点;点捻儿就是唤起新需求,拓展新领域,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成功。五是学校创办了教育教学研究期刊《高中教育论坛》和《静宁一中》校报,为学术思想交流、教育理念提升、集体备课成果推广提供了平台。

五、优化教育生态的实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考制度恢复、基础教育发展为国家建设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功不可没。但是30多年过去了,校园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追求真理与独立人格的精神氛围似乎也越来越为社会物化所取代。如何改善教育生态,这是办教育的人不能不严肃思考的问题。为此,站在全省教育改革潮头的静宁人,一是优化了师资队伍。静宁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静宁一中师资队伍建设,树立了“教师发展学校”的先进理念,实行“稳定和引进并重,培养与使用并举”的建设策略,以招聘西北师范大学等院校优秀学生为主,以选调其他学校本科学历的优秀教师为辅。从2006年起县委、政府又提高了一中教师招聘门槛,只选聘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和一些重点大学的研究生,采取“高端引进,中端培养,低端分流”的策略,整合了一支师德高尚、举止文明、业务精湛、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二是美化了校园环境。近年来,静宁一中在县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先后筹资5000多万元,使硬件建设实现了“四个翻番”,即拓展校园面积100亩,达到175亩。建成科技实验楼、图书阅览楼、教学楼、餐饮中心和1号、2号学生公寓楼,建筑面积由原来8494平方米增至5.1万平方米。目前,总造价为3000万元的体育馆正在建设之中,将于2011年竣工,投入使用。同时,绿化校园1.8万平方米。在校园布局上,形成了以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文庙)为核心,以北门、文庙四合院、先师庙门、科技实验楼、文化广场、南门为中轴线,东为教学区,西为生活区,南为活动区,北为办公区,形成了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绿树成荫、碧草遍地、鲜花丛生的优美校园。2007年静宁一中获得了“省级绿色学校”称号。三是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静宁一中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也是一所开放而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学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吾日三省吾身,则智明而行无过矣”等哲人睿智的声音穿透千年时空,永恒根植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应和着学子们琅琅读书声,发出对全国的询问和探索,让学生通过教育获得知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走向世界。四是淳朴厚道的民风孕育了学校发展。静宁是国家级扶贫县,也是教育大县、高考状元县,教育事业享誉全省。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这里民风依然淳朴厚道,“崇文尚教”传统依然留存,并且正在不断发扬光大。正是在这块教育沃土之上,静宁一中才能茁壮成长,成为甘肃教育排头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