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记忆的发展

幼儿记忆的发展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前儿童记忆的基本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各项研究结果表明,幼儿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幼儿的无意识记,不是由幼儿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的,而是幼儿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附带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副产物。幼儿意识到识记的具体任务,影响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

第三节 幼儿记忆的发展

考点1 记忆概述 重点等级★★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即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它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人们见过的、听过的、尝过的、触摸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事物及动作都可能在人脑中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认或回忆出来,这就是记忆现象。

2.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阶段。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的输入编码是识记过程,信息的提取是再认或回忆过程。

(1)识记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可以将识记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两种。无意识记指事前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实际目的,需要意志努力,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

(2)保持

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大脑就像一个仓库,把我们感知的信息存放在里面。但这种存放却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先后学习的材料在大脑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我们大脑本身的一些生理机制,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总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和遗忘。

(3)再认或回忆

再认或回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恢复过去经验或知识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环节。再认是指事物再度出现时能确认出来。回忆是指事物不在面前,但过去经历过的事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考点2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重点等级★★★

儿童的记忆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以下我们从记忆的意识性(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理解性(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以及记忆的发展几个方面来说明。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根据儿童活动有无目的,可以把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做无意记忆。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学前儿童记忆的基本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无意记忆占优势

①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而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各项研究结果表明,幼儿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

②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提高,幼儿无意识记继续有所发展。例如,给小、中、大三个班的幼儿讲同一个故事,事先不要求记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年龄越大的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越好。

③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幼儿的无意识记,不是由幼儿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的,而是幼儿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附带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副产物。事实证明,幼儿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无意识记效果越好。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几个因素:

①客观事物的性质。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物理特点,容易引起幼儿的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幼儿在无意中记住。

②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对幼儿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幼儿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都比较容易成为幼儿注意和感知的对象,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容。比如,感人的道德故事比空洞的道德说教容易使幼儿记住。

③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如果使识记对象成为儿童活动任务中的注意对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对该对象的认知,那么,对这种对象进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

④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多种感官参加的无意识记效果较好。比如,同一年龄班的幼儿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学习同一首歌,第一次,甲组边看图片边听歌词,乙组不用图片,只听歌词。第二次,两组交换识记方法,学另一首儿歌。结果,通过视听两个通道识记时,儿童平均得分为76.7分,而单纯通过听觉识记的平均成绩仅为43.6分。说明多种感官参加有助于提高无意识记的效果。

⑤活动动机。活动动机不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不同。有研究表明,儿童在竞赛性游戏中积极性较高,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2~3岁幼儿出现有意记忆的萌芽,但是有意记忆在学前末期才真正发展起来。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①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成人在日常生活和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经常向他们提出记忆的任务。在讲故事前,预先向幼儿提出复述故事的要求,背诵儿歌时,要求他们尽快记住。这一切,都是促使有意识记发展的手段。

②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幼儿意识到识记的具体任务,影响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比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担任“顾客”的角色,“顾客”必须记住应购物品的各种名称,角色本身使幼儿意识到这种识记任务,因而也就努力去识记,记忆效果也有所提高。

活动的动机对幼儿有意识记的积极性和效果都有很大影响。一些专门的实验或测验,把幼儿带到实验室里,简单地要求他们完成记忆任务,幼儿对这种活动缺乏积极性,记忆效果往往比较差。而在游戏中,有意识记的效果比较好。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成人提出的要求恰当,使幼儿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那么,在完成任务中,有意识记的效果甚至超过游戏的效果。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在于:在完成生活中的实际任务时,幼儿的记忆效果能够得到成人或小朋友集体的评价,或者受到赞许,或者得到奖励。这种赞许或奖励是实际的强化。

③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研究表明,儿童达到有意再现或追忆较高行为类型的年龄略早于有意识记。在不同的活动条件下,儿童有意识记和有意再现的水平有所不同。在实验室条件下,水平最低,在游戏和完成实际任务的条件下,水平较高。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根据对记忆材料是否理解,记忆可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机械记忆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采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记忆。意义记忆是指根据对所记材料的内容、意义及其逻辑关系的理解进行的记忆,也称为理解记忆或逻辑记忆。

(1)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①机械记忆用得多

与成人相比较,儿童常常运用机械记忆,他们反复背诵一些自己并不了解的材料,显得不是那么困难。幼儿相对较多运用机械记忆,可能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二是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对许多识记材料不理解,不会进行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机械记忆。

②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许多材料证明,幼儿对理解了的材料,记忆效果较好。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儿歌的识记比不理解的诗歌效果好。有研究者对幼儿识记常见物体和不熟悉的无意义图形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幼儿识记常见物体的效果明显优于不熟悉的无意义的图形。另外,幼儿对理解了的内容记忆保持的时间也较长。

(2)学前儿童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在整个幼儿期,无论是机械记忆还是意义记忆,其效果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

与此同时,年龄较小的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比机械记忆要高得多,而随着年龄增长,两种记忆效果的差距逐渐缩小,意义记忆的优越性似乎降低了。这种现象并不表明机械记忆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而是由于年龄增长后,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效果的差异减少,机械记忆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理解成分,机械记忆中的理解成分使机械记忆的效果有所提高。比如,幼儿对一些不熟悉的词,有时会按自己的理解来识记。可见两种记忆效果差距的缩小是由于两种记忆的区别越来越减少,两种记忆越来越多地相互渗透,主要是意义记忆渗入机械记忆中。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学前儿童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在儿童语言发展之前,其记忆内容只有事物的形象,即只有形象记忆。在儿童语言发生后,直到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仍然占主要地位。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高于词语记忆的效果。

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记忆效果优于熟悉的词,而对生疏的词,记忆效果显著低于熟悉的物体和熟悉的词。对熟悉物体的记忆依靠的是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所借助的形象,带有直观性、鲜明性,所以效果最好。熟悉的词在儿童头脑中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因而效果也比较好。至于生疏的词,在幼儿头脑中完全没有形象,因此效果最差。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幼儿期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在发展。研究表明,3~4岁幼儿无论是形象记忆或者是语词记忆,其水平都相对较低。其后,两种记忆的结果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各种研究显示,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距日益缩小。两种记忆效果之所以逐渐缩小,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和语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的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一方面,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能够叫出其名称,那么物体的形象和相应的词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幼儿所熟悉的词,也必然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词和物体的形象是不可分割的。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区别只是相对的。在形象记忆中,物体或图形起主要作用,语词在其中也起着标志和组织记忆形象的作用。在语词记忆中,主要记忆内容是语言材料,但是记忆过程要求语词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作支柱。随着儿童语言的发展,形象和词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两种记忆的差别也相对减少。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前面所说到的幼儿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意义记忆对机械记忆的渗透,语词记忆对形象记忆的渗透,以及它们的日益接近,都反映了幼儿记忆过程的自觉意识性和记忆策略、方法的发展。

真题回顾

(A)记忆的内容是生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材料。

A.形象  B.运动  C.情绪  D.情境

【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考点3 幼儿记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重点等级★★

1.偶发记忆

在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偶发记忆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如有实验者把画有各种幼儿熟悉物体并涂有各种颜色的图片呈现在幼儿面前,要求幼儿记住物体并加以复述。这是中心记忆课题。偶发记忆课题则要求幼儿复述图片的颜色(事先并未对幼儿要求)。结果发现偶发记忆现象在幼儿身上表现明显。在幼儿园里我们常看到,老师出示贴绒小鸭,问幼儿有几只鸭子,有的幼儿却答成鸭子是黄颜色的。这是由于幼儿对课题选择的注意力、目的性不明确,把没必要的偶发记忆课题也记住了,结果使中心记忆课题完成效果不佳。幼儿教师要重视这种幼儿特有的记忆现象,注意引导幼儿朝有意记忆方向努力发展。

2.“说谎”问题

幼儿的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差的特点,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把主观臆想的事情,当做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回忆。这种现象常被人们误认为幼儿在“说谎”,这显然不对。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假如幼儿是由于记忆失实而出现言语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那么不能看做是有意说谎。这是由于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这种情况会有改变。因此,教师不能随便指责幼儿“不诚实”,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想象的东西、区分开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