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文化发展对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上海文化发展对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对上海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发展而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工具。这对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教育交流提供了较高的文化平台。一是通过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繁荣上海的城市文化,实现上海文化走向世界的目标,为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文化支撑。

第四节 上海文化发展对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上海在未来的文化发展中,将在学术、艺术、产业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艺创作生产、文化“走出去”战略等方面有所突破,这些都对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教育的平台扩展、教育的载体建设、教育的人才积淀、教育的理念更新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对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学习型城市建设,为终身教育创造了社会化条件

随着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进程,学习和创新将成为上海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市民的普遍行为,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创新成为多数组织和市民发展的内在需求;构建各类教育相互沟通和相互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成为上海城市发展和人才发展的重要措施。这种发展趋势,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相互呼应、相互推进、相互补充。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创造了社会化的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学习型城市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市民的教育需求不断提升,这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随之跟进和不断发展。

上海近年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着力甚多,取得了较大成就。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居委(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广覆盖到全覆盖,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送系统按需配置的能力,基本建成了市民出门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文化服务的都市公共文化服务圈,保障好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利民重点文化工程已经确保实施,如农村文化建设的广播影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东方社区信息苑工程,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三位一体”建设工程等。

这些措施的推进和完善为上海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创造了社会化条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推动,一是能全面提升市民素质,使得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成为市民内在的需求,使得终身教育体系从外在的要求转变为自觉的需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覆盖和有效覆盖,使得市民的文化学习变得更加便捷、更加适应社会发展、更加贴近上海水准,这从客观上激发了上海市民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和热情,使得学习成为有趣的、主动的、适应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二是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快素质教育的推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市民素质的提升,从而要求上海各类教育必须跟上市民的需求,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提升。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能从确保公益、促进均衡、激发活力上切入,从一定程度上鼓励着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农村辐射转移。

同时,从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功能来说,应将各项具有公益性功能的设施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来。应充分发挥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场馆设施的社会教育作用,将这些设施的社会教育作用融入学习型城市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教育等内容中去。

二、上海在文化发展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条件

上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近年来上海在规划、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作用上做了很多工作。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上海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新的资源、新的思路和实际路径,在青少年的民族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将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上海实施的“保护与弘扬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工程,组建起由文化、教育、科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基地等措施,为上海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现实的有利条件。

一是对上海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发展而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工具。传统文化对社会价值体系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在引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2)引导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行为,首先就要解决荣辱廉耻的问题,传统文化的荣辱观对此具有重要的价值;(3)在人的精神追求方面,体现为思想境界的升华,从而也能够产生独特的创新性,传统文化境界观在这方面同样具有着重要的价值[13]。在此过程中,教育从传统文化中选择合乎上海社会发展需求的内容。教育常常是依据现时代社会价值、社会规范等综合性的需求,来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同时,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抉择,并不仅仅依据外在(社会)的需求,而且还在社会给定的框架内有着自身的内部规范。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我国形成的优秀文化观念和个性品质,其中的道德观、认识论和科学精神综合了一个人所以立身处世的道德修养、伦理观念、文化素质、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内容,这些文化传统是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应该保持和发扬的重要部分。

二是传统文化已成为今天的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材料,是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教育的必要手段。它对青少年养成良好品德、指导人生实践、调节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作用[14]

三是上海在文化发展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青少年教育从小树立“文化自觉”提供了有利条件,对青少年认清自身文化源头、把握民族文化精髓、坚定中华文化力量的教育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开发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为青少年树立起较高自豪感,有利于推动城市精神的建设,在青少年中传承城市文明和城市精神。

三、上海文化发展较高的国际化程度,为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中国际交流提供了较高的文化交流平台

随着上海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上海文化对外交流水平和层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上海文化发展有着较高的国际化程度。这对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教育交流提供了较高的文化平台。

一是通过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繁荣上海的城市文化,实现上海文化走向世界的目标,为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文化支撑。在政府层面、民间层面、市场层面等三个层面上展开的对外文化交流,相互交叉,相互支持,不但为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国际化的视野,更提供了国家化的实际操作思路。

二是通过扩大对外文化传播,主动参与世界文化的平等对话,实施上海文化“走出去”战略,为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氛围。由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上海在国际上的形象得以树立,影响力得以加强,这为上海的教育走出国门、树立品牌形成了先期的、必要的国际知名度。

三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上海地方文化特色,在国际文化的大舞台上形成、发现并彰显上海的城市特点和文化魅力、有效地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以多元文化并存的繁荣局面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享受,使得上海市民逐渐国际化,充分体现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所具有的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多样性的城市魅力,这对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国际化提供了深厚的、可持续的民众基础。市民文化的国际化、多元化为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国际交流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四、上海文化发展中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也为学习型城市建设,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传播有了新的变化新的模式。上海网络文化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为上海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同时也为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为终身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必要条件。

一是基于网络文化的含义及本质特征,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广泛性与平等性提供了重要支持条件。这是上海网络文化发展对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基本前提。具有自由、开放性特征的网络文化从内在来讲,就要求教育具有广泛性和平等性,使得教育在全社会成员中,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家庭状况、文化背景,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这种广泛性和平等性的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的提升而不断扩大。网络文化的发展,为建立一个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的教育体系提供了可能。

二是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得教育的终身性成为可能。随着上海网络文化的发展和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个人教育已经不限于学校,而且还来自家庭、社区、社会等,人们可以从多渠道获得信息。网络文化把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社会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全新的大教育观。

三是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得教育的多样性和变革性成为可能。以网络文化为标志的信息社会要求培养以创新性为核心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才;为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教育由单一的普通教育发展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并存;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和网络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文化物质层面的文化发展推动了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从而引起教育的变革,改变了教育内容以文字、教材作为唯一载体的状况,改变了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海在这一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和坚实的基础,可以在这一方面进行更为深入和广泛的探索。

四是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得教育的国际化和跨界化成为可能。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便捷,信息的交流越来越快捷,这使得教育的国际化和跨界化越来越简单。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的信息交换、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跨国教育活动和研究活动等方面,都可以轻松地进行国际化和跨界化。同时,网络文化的发展,还使得教育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关心和了解国际形势及其发展、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上更具有技术基础。

五是网络文化的发展,为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教育价值观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核心,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教育价值观的变革上。首先,网络文化把传统的“谋职为生”的教育价值观转变为“以创新性为核心的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其次,网络文化把基础性教育与专业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当代包括网络在内的科技发展重要特征之一是学科间互相影响,交叉渗透,呈现整体化的高度综合。新技术成果几乎都是多学科、多专业综合的产物。新知识、新学科不断产生,老的知识会陈旧过时。但任何一门新的学科,都是在一些最基本的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再次,网络文化把正式教学与非正式教学结合起来。网络文化所要求的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应是独立工作能力强、富有个性与创新性的人才,只有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和特长,才能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网络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在基础性的正式教学上,教育应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条件,使学生成为个性丰富、创新性强、做事有主见、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人[15]

六是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得以文化生活教育为主的社会教育系统建立成为可能。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化教育的发展,教育社会化程度将会日益提高,以文化生活教育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教育将会成为一个独特的教育系统而不断扩展其教育影响。社会教育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于必要的社会条件,这种社会条件从目前来讲,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技术层面,一个是制度层面。网络文化尤其是网络化教育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来讲有了必要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