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献研究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文献研究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此抛砖引玉,结合实例分析,以说明文献研究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供读者参考。按照文献研究法在解决教育问题的五大步骤,“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这一课题的文献法研究可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此外,一些教育类的期刊也会涉及数学学科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文献研究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文献作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它是记载、传承人类知识的重要手段与方式,是交流、传播研究成果的重要渠道与形式,因而对科学研究来说,它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15)正确认识并合理运用这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运用文献研究法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过程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作为针对研究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文献研究法在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中一般包括文献检索、摘录信息、文献分析、研究结论、撰写文献综述这五个过程。

第一阶段:文献检索,是指将文献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照研究的需要查找出有关文献或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

第二阶段:摘录信息,是指从检索出的文献中摘取并记录与调查课题有关的信息的过程。

第三阶段:文献分析,是指对文献中的某些特定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来了解其中所反映的本质、规律,以及文献的思想、观点、研究方法,进而达到说明调查研究课题的目的。

第四阶段:研究结论,是指在对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本研究的论点,如本研究的基本观点、基本框架、已解决的问题、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第五阶段:撰写文献综述,是指将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的研究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以报告的形式呈现。文献综述是一种过渡,撰写文献综述要始终围绕研究主题,这样才会过渡得好。(16)

二、文献研究法在解决教育问题中的应用举例

在教育科学研究实践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非易事。我们在此抛砖引玉,结合实例分析,以说明文献研究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供读者参考。

(一)案例1:研究课题——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17)

按照文献研究法在解决教育问题的五大步骤(文献检索、分类摘录、文献分析、研究结论、撰写文献综述),“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这一课题的文献法研究可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检索文献

通过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计算机互联网,查找“数学教学原则”的相关文献。文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各种书籍或期刊

数学教育类的国内期刊有:《数学教育学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通报》、《数学教学》、《数学通讯》、《中学数学》、《上海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月刊》、《中学数学研究》、《数学教学研究》等。数学教育类的国外期刊有:《美国数学月刊》、《数学教师》(美国)、《数学教育研究杂志》(美国)、《数学教学》(英国)、《学校数学》(英国)、《日本数学教育会志》、《数学教室》(日本)、《数学益智》(德国)等。此外,一些教育类的期刊也会涉及数学学科的相关研究。下列期刊也可以适当检索:《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发展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现代中小学教育》、《学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等。

2)复印资料

目前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复印资料”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一套《复印报刊资料》,其中文化教育类有17种,比如《教育学》、《中小学教育》、《中学数学教与学》,这一套复印资料是从全国相关报刊中精选出来的,相当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3)文摘

文摘一般是对原文的主要观点的高度概况,同时它也能提供原文的出处,所以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搜集文献的方式。中央教科所主办的《教育文摘周报》值得参考,还有上海市教委主办的《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

4)各种工具书或辞典

这类文献,一般容量比较大,而且较有权威性,同时也能提供一些文献指南,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大辞典》、《中学数学教师手册》等。

文献找到之后,将搜集到的文献积累保存。对于使用频率比较高,有收藏保存价值的文献,最好复印下来,以便重复阅读,并随时引用。文献搜集完毕,就进入第二阶段,对文献分类摘录并进行分析。

2.第二阶段:分类摘录

将搜集到的相关文献按照一定的类别摘录,如“数学教学原则”这一课题可分类摘录如下。

(1)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提出科学性、教育性、直观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掌握知识的巩固性、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教学的可接受性、在全班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条件下注意有区别对待等八条原则。

(2)美籍匈牙利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提出主动学习、最佳动机、循序阶段等三条原则。

(3)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大众数学、重新发现数学、数学化、从现实中学习数学等四条原则。

(4)十三院校协编组提出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三条原则。再版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又增加了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等四条原则。

(5)数学教育家曹才瀚等提出目的性、准备性、技术性等三条原则。

(6)数学教育家张奠宙等提出现实背景与形式模型相互统一、解题技巧与程序训练相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教学语言表达相适应等三条原则。

(7)张楚延等提出具体与抽象相结合、严谨与非严谨相结合、形式与非形式相结合、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等四条原则。

(8)王鸿钧等提出逻辑的严谨性与认识的能动性相结合、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数量与质量相结合、数与形相结合、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等六条原则。

(9)郭思乐等提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科学性、内容充实性与可接受性等四条原则。

(10)刘坤等提出先进性、整体性、思想性、探索性、直观性、美育、注重基本功训练等七条原则。

(11)余致甫等提出科学性、积极性、量力性、直观性、巩固性等五条原则,并根据数学的特点提出实施教学原则的三个结合,即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12)王子兴提出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发展与创造、整体优化、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等五条原则。

(13)田万海等提出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形与数相结合等三条原则。

(14)陈重穆等提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三原则,即积极性原则、培养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3.第三阶段:文献分析

对分类摘录的内容逐条进行剖析,即以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审视其内容基石;以一般教育教学原则检验其内容机理;以辩证法原理剖析其内涵,探索其外延,考究其科学性、适用性和发展性。下面对上文摘录的内容进行评析。

对于(1),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突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从其条文而言,这些原则适合于任何学科,没有体现数学教学的特征,原则之间相互包容严重。

对于(2),把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十分重视学生的活动,但数学学科特点体现不充分。

对于(3),强调把教转换为学,把教师活动转换为学生活动,凸现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数学,对其数学教育界认同比较广泛。

对于(4),传承国外数学教学原则,结合当时国情而提出,确定有其力度和效度。但是,这个体系也有值得商榷的问题,如提出的四条特殊要求中,虽然具体阐述时结合了数学的一些特点,但是就条文的字面意义而言,后两条太一般化了,对任何一门科学的教学都适用。而“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比起后两条,尽管体现了数学学科教学的特色,但不鲜明;另外,“严谨”与“量力”作为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似乎不太确切。

对于(5),在结构上比(4)有进一步,不仅层次更加清晰,而且在“技术性”原则中涤除了不具特性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与发展相结合”两条原则。但作为数学教学特殊反映的具体原则尚待进一步研究。

对于(6),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操作得到了凸现。如:第一条原则是从现实与数学的关系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形式、方法而提出;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解题训练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把解题技巧、程序训练作为一条数学教学原则提出来,这尚是首次。

对于(7),重视一般教学论原则对数学教学的指导,四条特殊原则吸收了近年来数学教学科研和实践的新成果,把一些新颖观点纳入其中,有较浓的数学特色。

对于(14),注重了数学教学中人的能动性与教学内部机制的协调,如把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作为一条原则,充分重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培养性原则”是把数学素养的培养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相结合,体现了现代数学教学的知情统一的要求。

4.第四阶段: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关于数学教学原则体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可获得下面几点认识。

(1)上述诸数学教学原则体系的提出,有的根据心理学,有的根据认识论,有的根据学校工作体系;有的着眼于知识,有的着眼于能力;有的着眼于教,有的着眼于学。各有侧重,各有千秋。

(2)数学教学原则是动态的、发展的,它同数学教育的目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认知水平、社会发展、数学教学技术、数学科学的发展等紧密联系的。所以,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数学教学原则必然发生变化。

(3)建构数学教学原则体系的依据是科学的一般教学原则和数学学科教学的特殊规律。建构数学教学原则的标准是其体系的科学性和反映数学教学的特殊性。由此可见,我们要在认真研究一般教学论原则的基础上,对数学的内容、思想和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和思维特征进行全面的研究,找出数学教学的本质规律,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原理制定出服务于数学教学的原则。

5.第五阶段:撰写文献综述

将上述四个环节的内容组合于一体,就形成了数学教学原则文献研究法的研究报告。按照前言、主题、总结、参考文献四个部分将上述内容整合为一体,有述有评,有理有据。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及要点上节内容中已有论述。

(二)案例2:研究课题——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18)

数学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时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

数学教学方法的文献法研究也可分为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检索文献

通过图书馆、学术会议、计算机互联网等途径查找“数学教学方法”这一课题的相关文献。相关书籍、期刊、复印资料、文摘的检索方法在前文已论述,在此便不详述。

2.第二阶段:分类摘录

通过检阅文献,得到在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数学教学方法的相关材料,分类摘录如下。

(1)程序教学法(斯金纳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其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编出程序教材,上课时学生人手一套程序教材(包括答案),以自学为主,学生按编写的程序,边看教材,边做练习,边对照答案,遇到困难时,由教师作个别辅导,当有较多的学生出现共同问题时,教师作短时间的集体辅导,以扫除自学中的障碍。在教学程序设计中按照四个原则:小步子原则、操作反应原则、及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

(2)发现法(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倡导的),其操作步骤是:设疑和思考、阅读和观察、分析和议论、综合和发展。

(3)纲要信号法(沙塔洛夫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分为三个阶段展开教学:信息输出、信息接收、信息反馈。纲要信号图表,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学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数学辅导工具,利用其形象直观、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特点把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知识表现出来,这也是信息输出阶段的主要内容。

(4)自学辅导法(中科院卢仲衡教授于1965年设计提出),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进行自学、自练、和自改作业,获得书本知识,发展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5)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上海顾泠沅教改实验小组于1977年至1987年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这八个字具体包括下列内容:①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②探求知识的尝试;③归纳结论,归入知识系统;④变式练习的尝试;⑤回授尝试效果;⑥单元教学效果的回授调节。

(6)启研法(广州市谢国生老师于1977年提出的),它是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研究探索,最后总结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7)六课型单元教学法(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于1980年左右提出的),它是通过对一万多名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认真地调查研究,从中总结出中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八个环节(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十条心理规律(内因律、基础律、理解律、运用律、改错律、结合律、精学律、智能律、脑效律、勤奋律),六个因素(自学、启发、复习、作用、改错、小结),提出了完成每一个单元的六种课型(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的一种教学方法。

(8)八字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1980年左右提出的),即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精神是“变授为学”,教会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都要指导读练,扫除障碍,检查效果,开阔思路,鉴别正误,发挥主导作用。

(9)导学单元教学法(吉林教育学院王国珍老师等于1984年提出的)。此法是以某知识单元教学为载体,遵循认识论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而设计的,其具体实施程序是:导学→精讲→训练→总结。

(10)三主学习教学法(数学新课程组于2003年提出的),即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是在主动、独立、元认知监控学习性能支持下的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遵循交往教学论、合作教育学、群体动力理论的一种以个体或群体之间相互合作为展开形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的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三主学习教学法需要教师剖析数学教学内容特征的基础上,“因材施案”,精心设计教学进程,方才达之理想的教学效果。

3.第三阶段:文献分析

对上述分类摘录的数学教学方法的相关内容剖其个性,析其共性,我们得到下面的几点认识。

(1)事实上,数学教学方法的种类极其繁多,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都具有二重性,它们都是在某种范围内由于对其性能的需要和在一定的运用条件下而产生的。每一种教学方法一经创造出来,就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2)从系统方法论来看,数学教学方法是由许多教学方式和手段构成的,但又不是各种方式和手段的简单结合。它的表达方式和手段是灵活多样的。就其整个体系来说,是与哲学体系、教育思想有联系的;就其具体的方式和手段来说,又相对独立于哲学体系和教育思想,具有比较普遍的客观的性质。

(3)上述数学教学方法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探索的成果。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之处是启发式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成为教学的一条指导原则,但在具体作法上,个别教学法是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考虑的,如:纲要信号法是根据知识的内部联系,绘制成提纲挈领的图表进行教学;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从一个知识单元的整体出发来把握教材,组织教与学;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不但包括了教学方法,而且包括了教材的处理;导学单元教学法、启研法、八字教学法则是从教学过程的结构来命名的;三主学习教学法是从时代对人才学习要求而提出来的。可见这些教学方法又各具特色。

4.第四阶段:研究结论

综观以上各种教学方法,都是着重于使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教学过程看作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与思考过程。

5.第五阶段:撰写文献综述

将上述四个环节的内容组合于一体,就形成了数学教学方法文献研究法的文献综述。按照前言、主题、总结、参考文献四个部分将上述内容整合为一体,注意在文献综述中要做到有述有评,有理有据,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研究结论。

思考题

1.文献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文献?

3.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渠道有哪些?

4.文献检索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5.如何撰写文献综述报告?

【注释】

(1)卞新荣《用文献研究法研究数学教育原则与方法》,《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9年第9期。

(2)(美)威廉·维尔斯马、斯蒂芬·G.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振国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0页。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49页。

(4)温忠麟《教育研究方法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

(5)候怀银《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

(6)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56页。

(7)(美)威廉·维尔斯马、斯蒂芬·G.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振国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0页。

(8)候怀银《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73页。

(9)(美)威廉·维尔斯马、斯蒂芬·G.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振国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5页。

(10)杨骞《文献法及其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载《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年第6期。

(11)(美)威廉·维尔斯马、斯蒂芬·G.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振国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2页。

(12)候怀银《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85页。

(13)(美)威廉·维尔斯马、斯蒂芬·G.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振国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0页。

(14)候怀银《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86页。

(15)杨骞《文献法及其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载《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年第6期。

(16)(美)威廉·维尔斯马、斯蒂芬·G.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振国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8页。

(17)本案例参考卞新荣《用文献研究法研究数学教育原则和方法》,载《湖南教育》2009年第9期。

(18)本案例参考卞新荣《用文献研究法研究数学教育原则和方法》,载《湖南教育》2009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