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十余年高考英语测试回顾分析

三十余年高考英语测试回顾分析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高考英语测试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在这三十多年中,高考英语经历了一个摸索、发展、完善的过程。1997年,广东省开始进行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试验。这一时段的高考英语处于摸索和改革的试验初期,题型设置极不稳定。高考英语试卷中首次出现“书面表达”,从而把写作引入了高考。书面表达由15分增至25分。2002年起“听力测试”由20分提高到30分,“阅读理解”由50分降至40分,总分不变。

第一节 三十余年高考英语测试回顾分析

一、三十余年高考英语大事记

自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高考英语测试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在这三十多年中,高考英语经历了一个摸索、发展、完善的过程。本章回顾高考英语测试从1977—2007共三十余年所走过的历程,可以大致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恢复、摸索期(1977—1984)

这一时期的高考英语试题参照“文化大革命”前的考试门类设置,处于摸索阶段,题型变化较大(见表5-1)。

1977年恢复高考,但未来得及组织全国统一考试,由各省、市自行命题。

1978年恢复全国统一考试。

2.高考英语改革期(1985—2007)

高考英语改革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标准化测试试验期(1985—1992)

1985年高考英语改革正式起步。针对传统高考命题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1985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测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MET(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标准化测试试验。同年,国家教委批准上海市进行高中毕业会考与会考后高考科目改革的试验,上海开始单独命题。

1989年全国实行MET标准化考试,并第一次引进了“书面表达”这种新题型。

(2)标准化测试发展期(1993—1995)

1993年开始推广NMET(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结构和能力要求同MET。

1995年,全国(除上海外)各地全面采用NMET试卷。

(3)标准化测试成熟期(1996—2007)

1996年高考英语试题成功地在试卷结构、题型上实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提高了试卷的效度,标志着我国高考英语改革从综合语言测试向交际语言测试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平克虹,2006),高考英语进入成熟期。

1997年,广东省开始进行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试验。1998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向社会推出了含听力测试的高考英语试卷结构。

2001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外语科中增加听力考查的通知》精神,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全国卷Ⅰ)中正式加入了占总分20%,即30分的听力试题,标志着2001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成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转折点,是高考英语改革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2002年,北京市开始单独命题的探索,题型与全国卷一致。初步形成了全国卷、上海卷、北京卷三足鼎立的局面。

2004年,教育部将“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举措扩大到12个省、市,全国共有16套英语试卷,成为中国高考体制革命性的一年。此后,这一趋势继续扩大。

二、高考英语试题的演变

从高考英语试题类型设置和题量、分值变化来看,高考英语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时段。

1.第一时段(1977—1988)

这一时段的高考英语处于摸索和改革的试验初期,题型设置极不稳定。1977年各地试卷主要题型包括写出单词的变化形式、用英语回答问题、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补全句子、短文英译汉、句子汉译英、单句填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命题作文、语态变化、介词填空、组词造句、注音标、拼写单词、句子分析、句型转换、改错、连词成句、英汉单词或词组互译等(平克虹,2006)。

从1978年起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全卷总分为100分。1978—1988年间,先后共出现了17种不同的题型(见表5-1),大致可再分为两个时段。

1978—1983年间先后出现过下列15种题型:选择填空/选择答案、句型转换、汉译英、短文填词、阅读理解、英译汉、动词填空/选词填空、正误辨别、单词拼写、单句改错、连词组句、单词辨音、完成句子、单词释义、词类转换,其中1978年题型最少,有六大题;1983最多,共八大题,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题型多变(详见表5-1和附录1)。

1984—1988年间先后出现过下列10种题型:选择填空/选择答案、综合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动词填空、单词辨音、完成句子、词语释义、词类转换、附加题、补全对话(见表5-1和附录1)。1984—1986年均有附加题,但不计入总分。1985年取消“词类转换”,1986起取消“完成句子”,新增“补全对话”(无备选项),1987年起取消附加题。就整体而言,题型相对较为稳定,且呈减少趋势,说明高考英语经过多年的摸索改进趋向稳定。

表5-1 1978—1988年高考英语试题类型

img36

注:表格首列数字为该题型出现的顺序。表格首行数字代表年份。

2.第二时段(1989—1993)

经过在广东省几年的试验,高考英语标准化考试从1989年起推向全国。

1989年起试卷改由语音知识、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五大题组成。高考英语试卷中首次出现“书面表达”,从而把写作引入了高考。“语音知识”与第一时段的“单词辨音”相同。“单项填空”相当于第一时段的“选择答案”。取消了“动词填空”和“补全对话”。卷面总分仍为100分。1990年试卷同1989年。

1991—1993年试卷完全相同,由语音和拼写知识、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五大题组成。与1989—1999年试卷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大题由“语音知识”改为“语音和拼写知识”,即增加了“单词拼写”的内容(见表5-2和附录1)。

表5-2 1989—1993年高考英语试题类型

img37

注:这一时段试卷的题号与其他时段不同。

3.第三时段(1994—2000)

从1994年起高考英语作了较大的变动,卷面总分由此前的100分提高到150分,说明考试内容增加,要求提高,高考英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特征是增加了“短文改错”这一全新的题型,“阅读理解”题量明显增加。

1994—1995年试卷结构相同,由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书面表达五大题组成,其中“单项填空”包含“语音、拼写和语法选择”三块内容。新增的“短文改错”在以往高考试卷中从未有过。“完形填空”由25小题减至20小题,但分值却从25分增至30分。“阅读理解”从4篇短文增至5篇短文,但题数和分值不变。书面表达由15分增至25分。

1996—2000年试卷结构相同,由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单词拼写、短文改错、书面表达六大题组成。其中“单项选择”中的“拼写”部分独立为“单词拼写”大题,“阅读理解”中增加了有备选项的“补全对话”(见表5-3和附录1)。

这一时段的标准化考试仍无听力测试题。

表5-3 1994—2000年高考英语试题类型

img38

注:No.1和No.2分别表示1994—1995年和1996-2000年的题号

4.第四时段(2001—2007)

至此,高考英语进入了成熟期,其特点是把听力测试真正纳入了高考之中,使考查范围和内容更加合理、科学。

2001年新增“听力测试”,这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第一次考查听力。由于“听力测试”的出现,“单项选择”取消了“语音”题,并减少至15题15分。“完形填空”由25题25分改为20题30分。“阅读理解”取消了“补全对话”,分值由45分改为50分。取消“单词拼写”。“书面表达”由30分降为25分。总分仍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001—2006年试卷结构相同,由听力测试、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书面表达六大题组成(见表5-4和附录1)。2002年起“听力测试”由20分提高到30分,“阅读理解”由50分降至40分,总分不变。[1]

2004年起,教育部将“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举措扩大,全国各地自主命题的省份逐步增多,出现多种题型相同、内容不同或题型不同、内容不同的试卷。2004年自主命题的省、市有12个,全国共有16套英语试卷;2005年扩大到14个省、市,全国共有17套英语试卷。2006年有16个省、市自主命题,全国共有19套英语试卷。2007年有20套英语试卷。

表5-4 2001—2007年高考英语试题类型

img39

三、三十年高考英语述评

1.特点及走势

就试题结构而言,第一时段(1978—1988)高考英语的主要特点是命题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这一时段的试题变化较多,但最终走向了相对的稳定(刘决生,2005)。第二、第三两个时段(1989—2000)高考英语的特点是从MET过渡到NMET,标志着标准化考试走向成熟。其中一个显著变化是总分由100分增至150分。第四时段(2001—2007)高考英语进入了成熟期,题型趋于稳定。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听力测试,使高考英语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测试目标(孙平华,2005),测试题型日臻完备。

从整体上看,历年高考英语试题包含了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三大部分。总的趋势是考查语言知识题的比例逐渐减少,考查语言运用能力题的比例逐渐增多。高考英语试题的命制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分值和题型的调整旨在增强对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方光钦、徐浩,2003)。这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突出语篇、强调交际、注重应用、稳定发展”的命题改革方向。高考英语越来越强调对学生语言综合技能运用能力的考查和对篇章的整体把握,这一指导思想比较多地体现在“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中。试题中以语篇为单位设计的试题数量不断增加,试题设计的语境化程度日益提高。近年的高考英语在稳定中求发展,引入了交际性测试,对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力度在加大,使测试结果更能反映考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

目前,高考英语正处在一个逐渐与国际英语标准化测试接轨的时期,呈现出“一考多卷”的局面。

2.淡化语法、突出语篇

纵观三十年高考英语,有两大题型——“选择填空/单项填空”和“阅读理解”——始终存在,成为“保留节目”。但总的趋势是前者渐减,后者渐增。这完全符合高中英语教学淡化语法、加强阅读的教学理念。

“选择填空/单项填空”题侧重考查语言知识。从表5-5可以看出,1978—1993年,该题在全卷中的比例从1978年的30%降低到1987年的15%,此后保持不变,但题量明显提升。1994年起试卷总分增至150分,该题占总分的比率从1994年的23%降低至2001的10%,此后保持不变,且题量递减。即便如此,考查的方式也从纯语法转向语用,对语言知识的考查趋向在具体语境中(context)进行。

表5-5 1978—2007年“选择填空/单项填空”变化

img40

注:1978—1993总分为100;1994—2007总分为150。

阅读理解题篇幅不断增长是高考英语最突出的变化,可以明显地分为三个时段(见表5-6和图5-1)。

(1)1978—1985年“阅读理解”仅有1篇短文,平均阅读量为466.5词,其中1984年最少,为270词,1985年最多,为572词。

(2)1986—1994年“阅读理解”包含3—4篇短文,平均1351.3词,其中1987年最少,为1167词,1988年最多,为1618词。

(3)1995—2007年“阅读理解”包含5篇短文,平均2077.3词,其中1995年最少,为1726词;2000年最多,为2332词。

表5-6 1978—2007年“阅读理解”题量变化

img41

注:有多套试卷的年份以全国卷Ⅰ为依据。

img42

图5-1 1978—2007年阅读理解题量变化曲线

近年来,高考试题呈现淡化语法、加强阅读的趋势。阅读材料有以下特点:1)题材广泛;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3)材料新颖,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仍是今后高考阅读理解命题的必然趋势。(浙江省高考命题咨询委员会,2006)

3.难度系数稳定

根据教育测量学的理论和我国高考的实际情况,高考英语试题的理想难度系数被确定为0.55。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高考英语结果看,英语试题难度控制得比较好,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见表5-7)。2004年以来全国每年有十多套试题,难度较以往有所下降,但大多数保持在0.55左右。

表5-7 部分年份高考英语试题难度[2]

img43

4.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英语一直对英语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高考英语成为高中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赵德安,2006)。因此,高考英语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带来的积极反拨作用(backwash effect)是显而易见的。但事物总有其另一面,高考英语对英语教学造成的严重消极反拨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有研究认为,由于考试形式与语言的实际运用脱节,英语高考并未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积极的反拨作用(徐倩,2007)。标准化考试固定不变的题型造成了人们的思维定势,考什么就练什么,应试教育也就愈演愈烈。NMET的意图是利用考试促进教学改革,使中学英语教学重点从教授语言知识转移到培养运用能力上来。但调查显示,高三英语教学的现状仍然是重知识、轻运用,大搞题海战术,这与高考英语的命题意图以及新课程目标相去甚远。因此,高考英语的预期反拨作用有限(亓鲁霞,2004;戴军熔,2005)。标准化考试固有的不变题型,客观测试题比例过大,不考口语,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脱节等也是造成消极反拨作用的原因。为改变这种现状,NMET和中学英语教学均需进一步改革。

5.打破固定题型促改革

随着各地自主命题的扩大,高考英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有的地方甚至取消了听力测试,引起强烈反响。其实这很正常,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经年累月的训练所培养出来的技能终归是有用的,不会因为不考试而丧失。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教学,那么出发点就错了。反观恢复高考后第一时期的英语试卷,题型几乎每年不同,却并未出现像后来那样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现象。造成应试教育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标准化考试题型固定不变。取消听力测试打破了这一不变模式,富有创新性,对应试教育顽疾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打破固定的题型模式有利于把教师从高考题型的窠臼中解脱出来而投入真实性英语教学,从而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这无疑有利于医治应试教育的顽疾,还英语教学以本来面目,其现实意义不言自明。只要学生真正掌握了英语知识和技能,考试题型变了又有何妨?再者,一旦高考的题型不固定,铺天盖地的应试资料必将失去泛滥的市场。这对规范教学辅助资料、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都有好处。有关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部门可以适当地组织编写一定的复习资料,供考生考前适应之用,从而使畸形发展的教辅市场为健康有序的教辅渠道所取代。当然,要使高考英语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积极的反拨作用,就应当兼顾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能力目标要求,使测试内容和形式更加符合我国的英语教学实际,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考英语测试的效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