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特质型”人才相向协作培养模式探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特质型”人才相向协作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明显不足,尤其是具有绿色崛起、科学发展理念,具有与区域产业关联的“区域特质型”人才更加紧缺。探索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特质型”人才培养模式十分重要。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人才三项特质性分析。3.高校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相向协作培养模式四个层级构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特质型”人才相向协作培养模式探讨

九江学院 汤 明 陶春元 杨期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将朝着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进行建设,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明显不足,尤其是具有绿色崛起、科学发展理念,具有与区域产业关联的“区域特质型”人才更加紧缺。人具有异质性,资源具有异质性,作为特殊资源的人力资源也存在异质性。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校培养的大量应用型人才。探索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特质型”人才培养模式十分重要。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在前面研究基础上,将在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质性可操作层面进行探索,提出了高校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相向协作培养“区域特质型”人才模式。通过“两个基础、三项特质、四个层级”全方位的系统建设,在高校与生态经济区之间构建相向协作培养、夹逼考核推进的立体式“区域特质型”人才培养体系。相向协作培养即是指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高等教育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按照产业岗位需求,确定各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计划,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上岗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的一种针对性较强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1.区域特质型人才相向协作培养模式运行两个基础。过去提高人才职业特质的培养方式,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培养研究上,校企合作方式未能将区域经济看成一个整体产业,培养人才过于片面,其可操作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和区域产业发展的衔接问题。必须将区域产业链需求作为一个整体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才是双赢局面。区域特质型人才相向协作培养模式运行两个基础就是:

一为区域经济产业特色明显,产业关联性较好,产业链比较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江西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先后实施了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昌九工业走廊建设、九江沿江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区域生态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有机食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新型工业初具规模,初步建立了以汽车、航空及精密仪器制造、特色冶金金属制品加工、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可以说鄱阳湖区具有自身独特的生态经济产业链,同时产业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随着区域经济大发展,其产业链将区域更加完善。

二是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之间有较好合作基础。高校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近年区域经济的凸起,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作为身处鄱阳湖区域的高等学校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围绕人才培养,突出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明确办学的定位、方向以及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的特色,我省各地方高校近年来,均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进行了很多合作,有着广泛的合作途径。比如九江学院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与省山江湖委办联合成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围绕沿江开发战略,成立了沿江产业开发研究中心等。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人才三项特质性分析。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鄱阳湖流域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又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适合自身发展的典型特征。区域资源具有异质性,使得区域经济具有特异性,每个产业带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的区域经济产业特色。其区域人才特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指从业的人员应具有与区域发展相关的身心素质和认知水平,另一方面是指这些因素体现于个体并通过个体反映出的对职业定向的适宜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岗位趋向区域经济发展关联的复合型人才。在未来发展中,鄱阳湖地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其发展指导思想是以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这就需要其管理岗位人才需要融合管理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相关学科知识领域。

(2)技术岗位趋向区域产业关联的专业型人才。每个产业带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的区域特色。未来一段时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能源资源需求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环境保护压力更加突出;其将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将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基地。

(3)操作岗位趋向产业相关企业关联的应用型人才。当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技术工人、专门人才和高端人才的需求量会逐步放大。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将人才引进作为“重点工程”,经济发达地区人才更加紧缺,这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有关。地方高校应调整或改造现有专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专业,大力培养工程技术类应用型人才,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复合应用型人才靠传统的由高校独立教育方式是无法培养出来的,必须是在生产实践和与企业的合作教育中才能造就。

3.高校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相向协作培养模式四个层级构建。作为担负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主要面向区域经济需要,其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地方,直接到地方企业就业,其人才培养与区域企业岗位必须寻求无缝对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方向的选择上,更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通过培养区域特质型人才,破解高校就业难和区域产业人才荒的结构性问题。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地方产业的需求,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与企业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我国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个性化人才培养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同一标准难以培养出具有完全不同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的学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人才个性化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动力问题。不少大学生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和“如何学”,大学生的学习质量难以提高。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衔接的问题。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需要,使得“就业难”和“人才荒”两难同时存在,成为困扰地方高校乃至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提倡高等教育同产业界的协作与交流;鼓励整个教育体系为增强美国的产业竞争力而不断输送创新型人才资源。

(1)建立以“地方高校学科+地域经济产业”为基点建立全面合作机制。以推进学科与产业的全面合作,增强高校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与生产实践的衔接性,强化理论教学内容中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导向作用。在依托地方高校与地域经济地缘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域经济产业调研,探索岗位聘用导向,为学生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提供指导。

(2)建立以“学生就业方向模块+区域企事业单位”为核心建立无缝对接机制。以就业模块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对接机制,增进高校技能培养与区域经济岗位需求的一致性。通过技能培训、模拟仿真、课外训练等方式,以职业岗位模拟为起点和切入点,逐渐使培养符合区域产业企事业单位的岗位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3)建立以“重点环节控制+实际岗位检验”为手段的全方位质量监控机制。以培养过程重点环节控制和到生产实践实际岗位跟班顶岗检验的质量监控机制,达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可用性,增加学生就业上岗的适应性。在以区域经济产业岗位技能条件导向,通过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等重点环节,采取相向协作培养具有区域经济产业集群岗位竞争优势的职业特质人才。

(4)建立以“学生就业专业模块导师+区域实践点实践导师”为保障建立联合考核机制。如何从职业特质角度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测评标准,以定量和定性的指标衡量人才培养的职业特质程度和区域经济岗位适合度,确保人才培养的合格性。以就业模块导师和岗位实践导师联合考核机制,强化相向培养考核的针对性和认可性。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很多企业“人才荒”,两者并存的关键就在于企业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而高校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最终导致国内就业市场内部结构性失衡。出现这类现象的关键就在于高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缺少沟通桥梁,本文通过创新性地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结合,构建相向培养模式,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特质型”人才培养嵌入高校学生教育全过程,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