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领导的任务与原则

课程领导的任务与原则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领导的最终目的是要达成课程发展与改革的目标,所以课程领导的任务主要是围绕达成课程发展与改革的目标而展开的。陈浙云指出,课程领导的任务在课程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在组织规划阶段,组织课程领导团队、拟订课程改革的计划、进行课程研究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与实施是贯穿学校课程领导始终的一项任务。

第二节 课程领导的任务与原则

一、格拉索恩的研究

课程领导的最终目的是要达成课程发展与改革的目标,所以课程领导的任务主要是围绕达成课程发展与改革的目标而展开的。但是不同的课程领导主体,在不同的时空环境,所承担的任务是不同的,因此研究者们对课程领导任务的论述亦是多样。总体来说,研究者的论述多集中在学校中的校长课程领导的层面,但其侧重的角度却有所不同,就侧重的角度而言,已有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课程领导的任务。一是偏重从一般行政领导范畴阐述课程领导的任务,如威尔斯和布德指出,课程领导的任务包括发展一种运作的理论,发展和组织一种工作的环境设定标准,运用权威建立一种组织的气氛,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计划和发起行动,保持沟通管道和发挥功能评估成就。李定仁等认为,课程领导属于课程管理范畴,是课程管理的重要职能,课程领导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决策、组织、引导三个方面。

二是从偏重课程范畴的角度分析课程领导的任务,如格拉索恩从偏向课程范畴的角度来论述课程领导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在学区愿景的基础上发展高品质课程的学校愿景、补充学区的教育目标,发展学校自己的研究计划,发展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流程,确定课程统整的性质和程度统整课程在课程实施期间,予以监督和协助。陈浙云指出,课程领导的任务在课程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在组织规划阶段,组织课程领导团队、拟订课程改革的计划、进行课程研究发展。在执行运作阶段提供课程改革资讯、协助课程发展工作、促进成员专业成长、沟通协调成员意见、实施课程管理措施、提供课程支援系统。在评鉴反馈阶段激励组织成员的士气、检讨课程改革的成效。

三是从既包括一般行政领导领域又强调课程范畴来规划课程领导的任务。多数的人都是从这个角度来规划课程领导的任务。应该说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论述是比较全面的。张嘉育指出,课程领导常见而普遍的任务包括:提供课程发展与改革的相关资讯,建立组织以及协助营造有利合作共事的氛围,协助课程发展与改革运作的原则,包括任务形态、执行方式、协助制定相关工作标准,包括工作习惯、沟通程序、完成时限、权责范围等建立有效的人际互动关系并激励成员计划并开始行动,保持沟通管道的畅通与运作计划并协调成员的在职教育,进行评鉴事宜。高新建认为,课程领导者的任务包括评估情境成立及运作任务小组制定课程愿景及目标发展课程架构、设计课程方案解释与准备实施课程方案,实施课程方案检视进度与问题、评鉴与修正维持与制度化。陈伯璋指出,校长课程领导的任务从校长课程角色的期望而言,可转化为五项任务:学校任务与愿景的建立,学校组织运作的沟通与执行,支援系统的统筹与运用,课程管理与发展的策进,学校优质文化的塑造。

总而言之,课程领导的任务因课程领导的主体的不同而有差异,而且课程领导的任务在课程发展与变革的不同阶段所强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本研究认为,就学校课程领导而言,其任务应该兼顾一般行政领导和课程范畴专业领导两个方面的要求,具体来说,学校课程领导的任务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课程愿景的创建

学校课程愿景是学校师生对学校课程发展的共同愿望和设想。课程愿景对学校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最大的作用在于让学校的每个成员都明白学校发展的前景并从中获得激励。如果学校的课程愿景不仅仅包含校长等行政领导的愿望,而且包含了学校中师生的愿望,就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共同追随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建立起师生共享的学校发展目标,不但能凝聚学校师生共同努力的士气,而且激励学校全体成员朝着学校的目标而共同努力。这种共同的愿景能在师生中建立起一种沉浮与共的感情和对实现有价值、有意义的目标的长期承诺,能赋予个人追求更多专业知识的动力。一般而言,学校课程愿景的创建主要依赖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但是,学校愿景并不是由校长或少数几个人所决定的,规划学校的发展前景,应该整合教师、家长、学生的观点,通过真诚的沟通而达成共识。它应是分享的愿景,是大家共同协商的结果,并为大家所认可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外在规定的、不能体现教师民主意愿的目标。需要指出的是,学校课程愿景应符合课程规划与学校特色,是一种学校发展的蓝图,更是一种行动。

(二)学校课程发展与实施的促进

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与实施是贯穿学校课程领导始终的一项任务。可以说,学校课程领导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学校课程的顺利发展与实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课程领导要促进学校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深入实施,就其基本任务而言,包括建立健全学校课程发展与实施的相关组织,如课程发展委员会,学科课程小组、教科书评选小组等课程协调和运作小组,协调并统整各年级各领域的学习活动、规划并执行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等相关事宜、评价与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评估和监控学生的学习、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教学支援系统,并解释课程改革的方案,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解决课程发展与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需要强调是,建立健全由校长、教师、学生代表以及校外专家与学者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组织,对于学校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可以使得课程改革的积极者在这个组织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进行积极的探索。而且课程开发与实施组织也会唤醒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并以此为契机,举办一些校本的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使教师领会课程改革的理念,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并可邀请课程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到校讲学,对学校的课程开发工作进行指导,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推进创造条件。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倡导与规划

倡导和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课程领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师是课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基本动力,离开教师参与的课程改革将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学校课程领导必须关注教师的课程参与情况,为教师参与课程决策和相关的科研活动、参与教材编写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等创造条件,使教师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华,积极反思自己的课程实践和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课程接受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和研究者。教师是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专业水平对课程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注重发展教师的潜力,发挥他们的内在动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准,使他们熟悉相关新技术、新知识,学会统整不同学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与长久性,引导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逐步成为学校课程领导者。教师参与课程领导可以优化课程本身,他们通过参与学校课程发展的工作,贡献自己的实践知识,以确定哪些计划在课堂上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提高课程的适切性。而且教师在参与课程领导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合作的工作关系,养成合作的工作方式,形成一种积极的学校氛围,从而能带动整个学校的变革和发展。

(四)学校组织的重组与再造,学校文化的变革与重塑

学校组织重组与再造的最终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使之能够应对内外的挑战。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和个体价值的实现,组织绩效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型组织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参与到开放的、创造性的、批判的解决问题中去。对于学校而言,它是一个学习的社区,有共同的规范和处事的方式,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且也是教师不断从教学实践中继续学习的场所。一所学校的文化涉及学校的价值观、信念、规范、风俗以及传统,会影响到学校的政策、愿景和运作方式。学校在进行组织的重组与再造的同时,还要变革传统的学校文化,重塑新的学校文化,形成行政服务教学、尊重专业自主,具有协作团队精神的优质学校文化。同时,还要改变学校中的人际关系,由权力的掌控转换成权力的共享,由未经分化的角色与责任转向多元且重叠的角色与责任,由平行的分割的工作转向共享的问题解决、支持以及决策,这些共享的规范将引导学校形成革新的学校文化。

(五)学校支持系统的统筹和发展

学校支持系统的统筹和发展包括校内支持系统的建立、校外资源的争取以及社会参与和公共关系的发展。学校课程发展需要在时间和经费方面的充分支持,课程领导者必须提供教师实施新课程所需要的物质的、环境的、心理的和社会的支持。就校内而言,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合理调配,优化组合,力争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尤其是要发挥作为重要资源——教师的作用,学校要进行权力结构重组,增加教师参与机会,通过校本教研与培训以及寻求大学专家、学者的咨询服务,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提升教师的实务能力。

学校的资源有其匮乏性,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在有限分配的资源中,再争取外来资源以促进学校的发展,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课程的发展与实施牵涉到诸多层面,不仅是经费而且还有人力的问题,同时也与社会或社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校外资源的争取以及社会参与和公共关系的发展也是学校课程领导必须要解决好的迫切问题。就社区的参与和资源的争取而言,学校必须整合社区的力量和资源,建立与社区连接的桥梁,加强与校外人士的对话、沟通与协调。学校课程领导只有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有效沟通协调并整合各方资源,增进社区的参与和支持,发展良好的公共关系,才能促进学校的课程发展。

二、课程领导的原则

对于课程领导原则的研究,较之课程领导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比较零散且不成体系。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原则也是不尽相同的。如黄政杰从领导学的角度,提出课程领导的原则,坦纳夫妇从增强校长领导能力提出课程领导的原则,杨四耕、戴云等则从学科的角度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应遵循的原则,沈小暗、杨明全、黄乃荧等人也基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观点。我们认为,学校课程领导原则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证课程领导的顺利实施,推动课程的发展和变革。因此,课程领导的原则应该体现如下思想。

(一)明确各个层级课程领导的权力分配

我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实施,是课程权力再分配的必然结果,为我国三级课程领导体系的形成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制度上的保障。我国的课程领导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四个层次,具体包括国家层级、地方层级和学校层级的课程领导,而学校层级的课程领导又包括全校层次和班级层次。就课程领导的主体而言,国家课程领导的主体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地方课程领导的主体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课程领导的主体主要是校长和一些承担行政职务的资深教师,班级层次的主体是以教师为主。在整个课程领导体系中,国家的课程领导、地方的课程领导和学校课程领导的权力分配是不同的,各自的管辖和功能也不一样。国家和地方课程领导宏观指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对课程的统一要求,确保学生统一的、基本的学业要求。学校课程领导则是学校层面对课程事务的关注和指导,它比国家和地方课程领导更为具体和微观,其目的和任务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确保课程的实施质量。作为课程领导者,必须要明确各个层级课程领导的权力分配,重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当局与学校三者间的权力和责任的重新分配和彼此的协调,共同推动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深化课程改革。

(二)淡化校长的行政职能,强调校长的课程领导职责

在课程领导系统中,学校课程领导在整个课程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课程领导中,校长的课程领导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较之学校中其他的课程领导者,校长的课程领导尤为重要。校长的课程领导是校长对学校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行为,它着眼于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学习机会,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绩效。它对于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个性的完善、课程实施质量的保障和学校的课程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使学校迈向卓越的关键。但是往往由于校长是学校的主要行政领导者,行政事务占据了校长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使校长无暇顾及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课程领导职能,从而凸显校长过于强调行政领导职能而课程领导职能相对不足的情况。因此,校长作为学校中最重要的课程领导者,必须要淡化其行政职能,强调其课程领导职责,在学校的课程发展中表现出强有力的领导。校长要以其自身的影响力为基础,将学校其他行政人员、教师、家长、学者、专家等相关人士紧密结合,发挥整合、促动的作用,让课程发展真正在学校落实。

(三)突出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地位,把学校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

国家课程的重心在国家,它强调基本、统一和规范,以保证各地区各学校的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国家课程框架下的教师只能依据国家制订的课程计划与教材来教学、组织考试和评价学生,教师的课程权力非常小,教师往往只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通常只考虑“怎样教”而无须考虑“为什么教”和“教什么”的问题。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学校自主开发,体现的是学校本位,以学校为本,校本课程的开发场所是学校,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这就给学校和教师留下很大的自主空间,使得学校和教师具有了一定的课程权力,学校可以自主地开发校本课程,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同时教师也有权力决定“为什么教”和“教什么”问题,可以在课程的决定、选择和教授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说校本课程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展现教育理想的平台。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要充分保证学校和教师的主体地位,把学校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重在开设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强调所开发课程的特色化、多元化和灵活性,从而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同时,学校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积极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用开放的理念来开发学校自己的校本课程。

(四)将学校的课程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内在地整合在一起

将学校的课程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内在地整合在一起,是学校课程领导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学校的课程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是彼此促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三者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学校整体的发展,三者只有整合在一起,共同发展,才能使学校得到长足的发展。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带动学校的课程发展,而学校的课程发展也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发展。新课程中,学校的课程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整合在一起的。在课程领导理念下,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课程接受者,同时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因而学校的课程开发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学校课程领导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使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课程领导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学校进行课程领导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领导的核心在于通过课程与教学的不断变革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切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机会,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学校课程领导中,必须注意将学校的课程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有机整合、协调统一,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五)强调为教师授权,实现权力分享

授权在20世纪80年代被视为校本管理模式的基础,是一种较新的领导方法。授权能够提高决策的质量,最大限度挖掘教师的领导技能,改善学校背景下的沟通,提高教师自信,进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提高对学校资源的利用率。①简单地说,给教师授权就是与教师或教师团队分享管理的权力,通过分享及共同协作以建立、发展和增强教师权力,实现权力分享。给教师授权能激发教师解决问题以及决策的创造性,进而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权力的扩大和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当团队成员有机会行使更多的权力时,他们的能力也会提高,往往能完成更多的工作,而领导者就有更多的时间去配合、支持下属的决定。有学者指出,为教师赋权的意义可以分为心理、行动和政治三个方面。在学校组织中,如果个人有发挥能力的机会,在心理上可以感受到外在环境的支持。在政治方面,教师是能负起维护社会正义责任的人;在行动方面,教师要能够参与学校事务的发展,提升教学专业能力,并和同事一起进步。可见,学校课程领导为教师授权,不仅具有政治方面的意义,还具有情感上和行动上的意义。②在学校中,使授权的效力最大化的关键在于营造一个支持团队工作、决策的积极环境,校长要用领导者的奉献精神来感染团队,为教师团队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时间、资源以及精神支持,承认并奖励团队取得的工作成绩,并相应增加团队的责任和权力,鼓励团队成员自我领导,创造一种“没有老板,大家都是领导”的氛围,提升团队成员的自信和自我领导水平。

从上述对课程领导基本理论的阐述中可以看出,课程领导理论发展至今,学者们更注重从综合的角度揭示其意义,把握其内涵。我国课程领导的层次可以分为国家、地方、学校和班级等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课程领导具有不同的权力主体和功能,学校课程领导是比较重要的层级,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成熟,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和个性品质的完善以及学校效能的改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中小学的课程领导包括,校长的课程领导和教师的课程领导。学校课程领导主体除了校长和教师以外,与课程发展相关的学生、家长、社区人士、课程专家也是潜在和可能的课程领导者。

课程领导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课程的整个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它对于课程的形成、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课程领导的任务则表现为学校课程愿景的创建,学校课程的发展与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倡导与规划,学校支持系统的统筹和发展以及学校组织的重组与再造、学校文化的变革与重塑等方面。在学校中,明确各层级课程领导的权力分配、淡化校长的行政职能,强调为教师赋权,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内在地整合在一起,突出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地位则是课程领导应遵循的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