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重难点设置策略

教学重难点设置策略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准备策略的内容,因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地域环境而有所不同,但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有些方面是共同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了解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通过“了解学生”,从多侧面了解接受课堂教学的学生对完成新学习任务必需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怎么样,对新的学习内容有些什么要求,为制定课堂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4 打有准备之仗——课堂教学准备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张大均,2003)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这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活动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要在头脑中或书面上设计一个计划或者方案。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教学准备策略的内容

教学准备策略的内容,因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地域环境而有所不同,但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有些方面是共同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了解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通过“了解学生”,从多侧面了解接受课堂教学的学生对完成新学习任务必需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怎么样,对新的学习内容有些什么要求,为制定课堂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还要研讨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有关的校本教学资料、了解和收集可为该教学内容教学时所用的各种音像资料,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学生手头拥有的由家长为他们购买的各种教辅材料。为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制订教学目标做准备。

确定教学目标。这里所说的教学目标包括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在制订该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之前,既要考虑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又要注意到学生的具体实际,还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特点。在具体的准备阶段,准备者必须要注意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考虑用什么教学方式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采取什么样的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考虑用什么方法或手段引起学生的对教学内容的积极反应,通过什么形式和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和实践。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后面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才能有的放矢。

课前教学活动的设计。在当前强调课内外结合、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获得特殊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等的背景下,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必须要考虑课前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开展的策略,诸如课前预习、观察活动、生活体验、探究实验,等等。

教学方案的设计。这是课堂教学准备策略的核心内容,其他的准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这项准备策略服务的,也是把各种准备策略进行整合,通过书面的表达形式呈现出来。在这一准备阶段需要策略制订者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统筹考虑,对此前的其他准备工作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然后按照教学设计的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科学而又合理地进行构思、协调,形成能够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施方案。

此外,作为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准备策略阶段,考虑分析和研究教师自身对于教学内容、对于教育对象的情感,像如何讲究教学民主、如何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信心、如何以强烈的情感影响学生等,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和训练产生作用。

钻研教材的策略

教材,又称之为教本,是教学之本。它不仅受培养目标的制约,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贯彻了课程改革精神,同时还有其自身的逻辑体系,在制定准备策略的过程中首要的是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的内容

随着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教材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一本教科书了,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教材。即所谓教本,按照三级课程体系的要求,是由国家制定学科标准,提供编写教材的内容、目标、原则、要求,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组织编写教材或者确定所选择使用的教材版本。(2)教学参考书。有的地方又称之为“教师用书”,这时所涉及的教学参与书和课程改革中出现并使用的国标本教材配套的,同时还配合电化教学,每一册教参还提供了一到两张多媒体素材的光盘,供教师在备课时选用。(3)音像资料。包括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录像、影片、投影片、录音带,还有一些专门为教材教学研制的特殊资料。像与苏教版教材配套的《口语交际百题》的系列碟片等。(4)教具和学具。由出版教材的出版社、编写教材的省教研室、负责配备教学器材的教仪部门或单位制作的,供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实践的器材。(5)实物标本。实物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实实在在的物体。标本有的是教师专门准备的,有的是学校实验室存放的,有时还可以在课前由教师或有意识地组织人员专门选择材料特地制作的。(6)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由教育部组织制定,作为国家课程的载体,也是教师所使用的教材的总纲和灵魂。备课时心中应该是始终注意到课程标准的所提出的原则和要求,在此框架下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教学计划包括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三种分段的总体教学计划及学期、单元教学计划等。

钻研教材的程序

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关键环节,是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钻研教材一般是按照从全局到局部的顺序进行。

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所任教阶段全套教材。了解课程设置、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加深认识学科在该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学科的性质和教学任务。通读整套教材可以了解学科教材的全局,明确全套教材的思想内容、知识范围、基本功训练要求、编排特点以及各年级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如果有条件的应该阅读在某一教育阶段和向前的该学科的全部教材,因为作为某一教育阶段的某一门学科的教师,要使得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自然要知道自己的教育对象已经学习过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然后才能以此为基础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

研读全册教材。关于某一册教材的编写意图、特点和要求,在一般情况下,编者会通过教学参考书或其他方式进行介绍。教师可以用它作为进一步钻研本册教材的线索,来具体了解全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内容、结构,以便凭借教材,落实各项教学要求,全面完成教学任务。钻研全册教材应明确以下问题:一是深入研究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构成情况;二是研究该册教材的主要特点。三是了解各组教材的内容和主题。无论哪册教材都有自己教材的体例和特点,在接到教材后,也应该像我们研究上述的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一样,先弄清楚全书的内容、体例、结构、特点,然后,再深入研究其中的具体板块内容和特点。

钻研一组(单元)教材。通过对一组(单元)教材的钻研,在全面了解该单元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该组教材所要求完成的基本功训练项目,教材所设计的学科技能训练的步骤和方法。无论哪一个学科的教师,作为教者在教学的准备阶段,都应该以将要教学的这一组(单元)教学内容为单位综合研究教材,不可在对整组教材缺乏认识的情况下就孤立、割裂地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着手研究单节课教学内容之前,要通过对一组(单元)教材的研究,了解该组(单元)基本功训练的重点、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每节课和本组(单元)训练重点的关系,明确每节课的训练要求。只有认真钻研和深入了解了这一组(单元)相关项目之后,才能取得教学准备的主动权。

例如: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组教材的主题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故事,共有四篇课文。《灰雀》描写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的关于爱鸟的故事;《小摄影师》描写的是发生在高尔基和一个搞摄影的小男孩之间关于照相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是讲述李四光少年时代围绕一块大石头不断探究,长大后由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的探究得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成果;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介绍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这四篇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小故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十分深刻的教育意义。为了巩固和强化这四篇课文的教学效果,教材编者还特意安排了“讲名人故事”的口语交际,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在读读背背中安排了五句关于做人和读书的名人名言,在“成语故事”中通过《闻鸡起舞》讲述了晋朝祖逖自强不息成为将军的故事。在研究了这组教材之后,就可以对这一板块的内容的教学进行综合设计:阅读和写作理论、知识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讲,思想和情感教育的情境如何创设,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教学活动,组织一些什么内容的能力培养和训练等。

深入钻研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既是一册教材和一组(单元)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教学整体。钻研一节课教学内容需关注:(1)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该节课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3)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哪些基础知识,结合学生实际应当重点教学哪些基础知识;(4)结合本组(单元)的教学和训练重点,该节课应进行哪些学科基本技能训练;(5)从课程改革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本节课可以组织开展哪些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互相联系,统一在这一特定的教学内容之中。

钻研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方法:(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教学内容。通读全文,最好能多读几遍。在这个阅读过程中,要弄懂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意思。(2)理清教学内容的结构,把握教材编者的思路。教材编者通过教学内容的描述和介绍,使一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技能训练点、思想情感感化点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研究本节课教学内容中有哪些要让学生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4)有效地利用教学参考书和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在钻研每一节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参考教学参考书和报刊上登载的教材分析的文章,调整、纠正自己在钻研该节课教学内容时的偏差,弥补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不足,参考他人的研究教材和教学设计的成果。

了解学生的策略

制订或选择教学策略之前必须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在智力、能力、学习态度、班级学习氛围诸方面的状况。教育心理学家确认,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乃是学习准备的重要标志。学习的准备性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可以将学生当前的学习准备状态称作准备状态,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邵瑞珍,1997)而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的准备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是否有效。

了解学生的内容

对于一门学科的教学。了解学生的内容主要有:(1)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思想状况,学校和家庭生活情况,对该门学科学习的方法、习惯、知识、水平等内容。(2)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主要是了解所任教的学生对于该门学科的学习态度,在该学科的学习和训练中掌握和运用的学习方法、技巧情况。(3)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主要是学生了解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具体情况,要具体调查和研究他们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4)学生课外阅读和其他课外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关注学生离开课堂后对于学科阅读和实践性学习的情况,以适时地调整课堂教学。(5)学生智力发展情况。主要是综合调查和分析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仅要了解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还要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研究。

对于一段具体内容的教学。这是针对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可以是一组(单元)的板块教学内容,也可能是某一特定的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了解的内容主要有:(1)教学内容中有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2)哪些内容和学生学过的知识有联系;(3)哪些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情感体验有联系;(4)哪些内容或知识是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难以理解的;(5)哪些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哪些是他们生疏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容易弄懂的,哪些是他们难以理解的。

了解学生的方式

了解学生的方式,因为不同的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年龄、年级、性别、水平等情况的不一样,教师对他们的了解方式也会表现得各式各样。

通过座谈会了解。当一个教师到新的班级任教,可以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一是可以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像由班级干部参加的、由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参加的、由特定类型的学生参加的,等等。二是同一类型座谈会还应该通过随机的方式选取与会者,以体现其代表性。三是让参加座谈的学生敢于发言,把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

通过多侧面访谈了解。访谈的对象根据了解学生的内容和要求不同可以考虑各种不同的对象。一是可以与前任任课教师交流,了解该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方面的具体情况。二是可以与学校领导、年级领导交流,了解学校领导和年级的评价意见。三是可以通过与班级干部针对某一具体方面进行了解,摸清同学的学习、作业、训练、活动情况。四是可以与一些特殊的学生了解,发现一些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或事先考虑不到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课内外作业和试卷分析。通过课内作业可以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外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运用、拓展情况;通过试卷可以分析班级学生对于前段时间的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分层情况,可以综合分析他们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

通过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可以在课前检测,了解学生已经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难问题;可以在课堂检测,了解学生对于课前所设计的内容的自学情况,了解他们对于本节学习的期待。

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了解。通过答问,可以了解学生听课的注意程度、反应能力、思维水平;通过练习,特别是通过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算和表述训练,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刚刚教学的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和指导的策略。

通过课外活动和课外辅导了解。通过课外的各种活动,像学科的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可以了解学生的参与热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情况;通过课外辅导,可以了解被辅导学生的具体情况。

通过家长和社会成员了解。通过家长,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家长对于该学科的教学意见和建议;通过社会成员,可以了解到一些来自社区、社会部门、各种社会成员对于学校教育、某门学科教学的反映和意见。

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课余爱好、性格特长等情况。一是分析研究全班学生的各种情况,二是分析研究学生个人的种种表现。特别是要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现状、要求、期待,以便在备课中有的放矢,制订出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计划,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制订策略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制订教学目标是准备策略核心任务之一,是在为后面的教法选择和教学设计定向。

教学目标的基本形式

普遍性目标。普遍性目标是以抽象的、普遍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基本特点:一是普遍性,它适用于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而不只是适用于某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二是模糊性,在表述上模糊,而不明确、不具体。

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其主要特点:一是强调目标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可观测性;二是强调统一性;三是具有预定性。教学活动就是在这种预定的目标指引下实施的。

形成性目标。形成性目标也有人称为“生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它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最根本的特征是过程性,即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地形成,而不是在教学过程之外或者在教学开始之前预先确定。

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独特性、首创性,关注学生表现行为的个人性、多元性,鼓励活动的个性特点。(朱新春,2001)

教学目标设计的注意点

教学目标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单元乃至每一节课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之间是有着层层包含的关系。

教学目标的内容要明确、具体,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制订应从学科特点出发,使用便于理解和操作的词语进行表述,不宜过于笼统。

制订教学目标不能好高骛远。制订教学目标时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切忌泛泛而谈或好高鹜远。

课时目标的制订要依托于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是以完成单元目标为任务的,需要课时目标的制订者在把握学科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客观分析教材。

教学中要注意灵活调整课时目标。即便所制订出来的课时目标已经尽可能地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及时、灵活地调整课时目标。(王爱华,2006)

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简洁式三维目标设计。简洁式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指的是简洁明了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样式。以高中政治教材《经济生活》中的“消费及其类型”为例: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恩格尔系数的含义,理解恩格尔系数变化与消费结构、生活水平的关系,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比较分析、举例分析的方法达到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对待各种消费方式和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这种粗线条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表述,不仅概括性强,而且又显得简洁、明了。

顺序式三维目标设计。顺序式教学目标设计是指三维教学目标的每一个维度都按照1、2、3……的顺序排列的设计样式。以高中政治教材《经济生活》中“财政收入与支出”为例:

知识与技能:(1)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2)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提高对经济学图表信息的解读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

过程与方法:(1)阅读教材后举例说明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2)阅读关于财政支出的图表信息,把图表信息用文字语言描述出来。(3)阅读并比较财政收支的三种状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政府提供的服务,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2)关注国家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3)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树立以科学精神对待现实问题的态度。

将三个维度按照设计流程统一排序编排,通过阅读这类教学目标即可大致了解该节课各个环节的流程以及每个环节预期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此外,还有分解式三维目标设计、整合式三维目标设计、详述式三维目标设计等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乜晓峰,2009)

教学重难点设置策略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关键作用、主要作用并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内容,或者说某知识点在某课、节、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原理。(朱济龙,2009)教学重点在教材中是最基础和主要的内容。

如何确定教学重点。重点有教材重点和教学重点之分。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是两个内涵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材重点是就教材的具体内容而言,是由其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对学习其他内容能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知识点。教材重点一般都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则是指那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着重讲解,要求学生听课时(学习时)特别加以关注的知识点。教学重点的确定除了要看其是否是教学重点外,还应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可接受程度的实际情况而决定。(王廷选,王开业,2000)(1)抓住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抓住教材的重点内容。(3)确定好每堂课的教学重点。这里的教学重点既包含教材重点,也包含教学重点,已经属于教学操作层面上的教学重点了。(沈龙明,2004)

如何突出教学重点。(1)把主要教学注意力聚集在重点上。围绕重点提出问题,启发诱导,严密分析,充分论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拟定各种相应的处理方案,经评价后遴选出最优突出重点的方案。(2)保证为重点教学内容分配足够的教学时间。在进行教学时间分配时,首先应该考虑给予解决教学重点问题所需要的时间。要让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教学重点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提问、互动交流。(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配合。不仅要发挥专题讲座、演示、讨论、实验、参观、幻灯、电视、电影和作业等作用,还要精心准备实物、模型、教具和挂图等器材。(4)重点内容要明确地公布给学生。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什么是教学重点,以提示学生高度关注这些教学内容。(5)设计与教学重点紧密结合的练习和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练习和实践,达到巩固、加深、灵活运用的目的。教师在作业和测试中若发现学生有什么问题,要设法加以补救,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要找出原因并认真讲评。若仅是个别问题,可通过辅导加以解决。(李怀甫,2009)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教学难点。确定教学难点的主要依据是对教学对象的充分了解与教学经验来判断。(1)比较抽象的知识点;(2)学生生活中接触得少的知识点;(3)容易混淆的知识点;(4)与旧知识缺乏联系的知识点;(5)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发现的难点;(6)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难点。(1)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突破难点的条件。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图片、视频或多媒体课件等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为突破难点创造条件。(李怀甫,2009)(2)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触类旁通。针对难点的不同的个性特点,通过选取一些与之相对应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张学其,2007)(3)用创设情境法突破教学难点。一个情境接着一个情境,步步深入,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运用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4)通过旁征博引的教学资源破解教学难点。(5)通过扮演角色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突破难点。(吕新文,曲孝美,2011)此外,还有许多的策略可以在突破难点中尝试:通过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自己破解的路径;通过引导学生复习,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破解难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体验生活过程中解决难点。

教学方法选择的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这里讨论的教学方法选择是指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像讲授法、讲读法、谈话法、尝试法、发现法、赏析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实验法、情境法、表演法,等等。

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和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教学方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像要求学习和运用某个方面的知识,就需要选择练习法、模仿法、实践法等以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如果是以理论讲授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就需要选择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组织教学。如果是内容比较浅显的,则可以选择讨论法、练习法等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不同年级、层次的学生对于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是不一样的,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表演法、演示法就比较欢迎;中高年级就可能对于谈话法、讨论法适应性比较强;中学生则可能对于讲授法、实验法、情境法、辩论法的适应性比较强。

教师本身具备的素养。不同的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素养的侧重点不同对于教学的选择往往有自己的需求。像绘画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则可能在教学中多选择一些图画演示、场面模拟、情境展示等方法;如果是表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则会在教学中多考虑选用表演法、欣赏法,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和欣赏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由于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多少、教学内容难度情况等因素,使得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与之配套的教学方法选择则要适应于这种需求。像时间短、信息量大的时候,则可以选择讲授法;如果时间比较宽裕,则可以从从容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

教学方法本身具有的特性。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应于不同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学生,应该研究教学方法的特点和教学对象、内容的实际,选择其切合点。像实验法本身规定必须是能够开展实验的教学内容才能使用,如果教学内容不涉及实验,则不好选择这种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在现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少是一节课只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或所选用的几种方法平均分配时间,或一种种轮着使用的,有许多都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欧阳中石老师在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中介绍了自己的一段教学经历,对于我们科学选择和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是很有启发的:欧阳中石老师曾在中学教学《醉翁亭记》时,让一位女同学朗读课文,他在黑板上根据同学朗读的内容作画,课文读完了,完整的课文内容的粉笔画也完成了,其他学生看着教师的画可以把课文内容复述出来,本来规定两课时的教学任务,被欧阳中石很轻松地用一节课就完成了。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必须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启发式方法。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已经成了课改后的教师的共识。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选择那些符合启发性要求的教学方法,才能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必须体现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要求。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考虑到使用该种教学方法时学生的参与度,要选用那些能够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让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表现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学习和使用学习方法,自主、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科学探究符合要求的答案。

必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使用那些让学生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必须体现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教学方法。一是要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选择教学方法,以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教学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增加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四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率。

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可接受程度。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学习素养、生活阅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对于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也不一样。

必须注意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每堂课至少要采用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小学低年级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的数量可能还要多些。特别是在小学,一些教师就是通过教学方法的变化给学生造成课堂教学中的新鲜感,使得学生不至于在听课时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选择教学方法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突出教学的适应性。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间的认知差异,尽最大可能地因材施教。例如,学生学业程度高,可以适当增加自主学习的比例,减少简易的直观的手段;如果学生学业程度较低,则可以较多地使用谈话法、表演法、尝试法、练习法。

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相配合,突出教学的整体性。要考虑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结合在一起。像选择实验教学法,就必须要考虑到教师的示范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实验后的探究活动、全班讨论活动等因素,结合选择使用讲授法、谈话法、归纳法。

强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出教学的情意性。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强调教法与学法的统一,突出教学的双边性。现代教学方法都要充分体现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特点,既有对教法的要求,也有对学法的要求,在选择和作用教学方法时要力求二者相结合,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孙新亚,2009)

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的路径

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1)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不管他们生在农村还是生在城市、是否有残疾,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2)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中除了要继续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外,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充分挖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素材,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在有效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能力的提升和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3)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做一种资源去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4)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重视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教学设计应面向学生的实际。(1)研究学生的现实发展情况。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现实发展的研究。(2)研究学生的现实学习情况。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3)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需要,如认知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交流的需要、创造的需要等。(4)面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要考虑学生有没有对教学内容的生活体验。通过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的用途,或教学内容用在日常生活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解决什么问题,使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密切联系起来,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

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首先,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处理好教学中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其次,教学设计要重视教学环境的设计,通过教学环境的设计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逐渐养成。形成一个和谐、默契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再次,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习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就要相应地对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获得的知识,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越俎代庖,以自己教的过程代替学生学的过程;学生自己深入学习有困难的内容,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搭个台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用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对于更难的内容,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学习。(董建春,2008)

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必须根据揭示教学内容、组织新授课教学活动、讨论深入理解、巩固运用该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布置课内外作业等环节进行综合设计。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体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运用所选择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设计。无论哪一节课都会有许多需要教学的知识点,如果采取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的教学策略,不仅不能分清知识的主次,体现不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还会使得课堂教学因为没有重点、没有高潮而变得没有特点,索然无味。哪些内容需要详细讲授,哪些内容只需要简略介绍;哪些内容需要深入研讨,哪些内容需要组织熟练;哪些内容可以组织表演,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成教学高潮;哪些内容应该重点强调,哪些内容可以写成板书……都应统筹考虑,精心设计。教学重点内容要花足够的时间详细讲解,容易理解的非重点内容则可以减少讲解的时间。(常丽薇,2008)

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教学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需要在分析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进行设计。(1)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活动设计与开展使教学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2)依据不同学习者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实际进行设计。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的能力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设计。(3)根据学生建构知识过程的需要进行设计。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此外,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知识的传授方式设计、思维训练方式方法的设计、相关技能技巧的教学和训练设计、思想道德情感教育的方法设计,等等。

教学方案的设计策略

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应当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该年级教学要求和本学期全册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订。(1)学期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学生对该门学科学习情况的分析;对于本学期的教学总体要求;各组(单元)教材基本功训练的重点内容、要求和安排;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作业(包括作文)的内容、次数及其安排;学科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及其安排;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措施。(2)学期教学计划设计的基本要求:教学要求明确而切合实际。教学要求既要明确具体,又要留有余地。在确定教学要求的时候,一要处理好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关系,二要处理好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学期教学计划的各项内容之间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堂教学方案。课堂教学方案又简称为教案,是学期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它们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每一项目的设计,应该体现本章前面有关内容的要求。课堂教学方案的内容和结构:课题;教学目标(有的还有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时间安排(以课时为单位);教具设计(课堂教学中所要使用的教具包括课件、卡片、小黑板、图片、挂图、投影片、标本、模型、录音带、录像带、录音机、放像机、电视机等)、教学过程(课堂预习设计、课堂教学导入、预习检测、揭示教学内容、教学新课、巩固运用新授内容、拓展延伸、课堂训练与实践、课堂教学总结、课后作业或活动布置)。上述的结构是针对一般的课堂教学而言,不同的学科,像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则有所区别;同一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像理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等,都有各自的特点。

作为教者在设计准备策略阶段,既要综合考虑来自于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等等客观因素,又要考虑来自自己的个性、风格、素养等主观因素,并且要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出发开展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自己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方案能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预期的教学和训练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