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认同的缺失

自我认同的缺失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技进步、工业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城市化加剧,共同将人类历史推进到了现代阶段。作为对土地的依赖,拥有土地便拥有了某种认同感。但是在工业革命后,许多人离开了世代依存的土地进入城市,人与土地关系的断裂使其感到焦虑和处于无根的处境。曾经那种面对面交流、接触的邻里关系也因城市的机械化和复杂化而逐渐消失,个人对城市、对生活的环境也因此难以再创造出认同感。
自我认同的缺失_观城论市: 城市化背景下场所认同的危机与重建策略研究

科技进步、工业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城市化加剧,共同将人类历史推进到了现代阶段。在这个极为动荡的年代,城市和乡村显著分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严重对立,传统与现代意识形态极端分化。在这个角色混乱、自我分裂和心智丧失、生活意义和生存价值都无处可寻的社会,人的精神需求被放在无人问询的角落里。

从社会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在传统社会中,在精神层面上人们对于生存意义的认识和内心的安定感来源于宗教或传统习俗;在物质层面上人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来源于与土地的关系。作为对土地的依赖,拥有土地便拥有了某种认同感。但是在工业革命后,许多人离开了世代依存的土地进入城市,人与土地关系的断裂使其感到焦虑和处于无根的处境。与此同时,人们作为生存价值核心的精神支撑(宗教解体)的坍塌使其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失去了认同。在工业城市化的洗礼下,个体的人被异化为机械的工具,职业的分工分裂了完整的人性,具体的人在此面前往往“感到某种缺失和困顿——某种被一种巨大无形的力量夹带着,不由自主地运动,却不知去向何方的迷惘”[8]

从城市空间格局的角度来看,人口在城市的过度集中、城市土地的急速扩张、城市的不断蔓延以及农村地区的衰竭,使城市特色日渐消失……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下,中世纪那种自发形成的、拥有亲切尺度的传统的社会组织形态被非个人和市场的脆弱纽带取缔,产业规模的扩大化和复杂性消除了传统的归属感,由机构的专业化、现代通信和交通方式等形成的物质统一体弱化了原有社会的形式,城市中人与社会、空间之间失去了自发的、亲密的联系。曾经那种面对面交流、接触的邻里关系也因城市的机械化和复杂化而逐渐消失,个人对城市、对生活的环境也因此难以再创造出认同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