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训练计划制定要点及对“三从一大”的浅解

青少年训练计划制定要点及对“三从一大”的浅解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不同阶段、时期的训练计划和实施中的内容、要求和目的是有一定区别的。总之,训练计划应是针对训练对象,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制定长远和短期目标。是经过各种不同的严格要求,对人体机能的改造过程。也会造成运动员的发憷心理,使训练工作事倍功半。就我们青少年与训练对象来讲,一般训练在1.5~2小时,应以次数强度和速度强度为重,可适当增加密度。

第五节 青少年训练计划制定要点及对“三从一大”的浅解

一、竞技体育的任何项目都要把速度和变化放在第一位

竞技体育的训练,一定要树立“攻要抢在防之前,防要抢在攻之前”的理念。

这就是各项竞技比赛中,速度是灵魂的精髓所在。

这种理念要坚持在长期训练实施中,并要一步步认真完成。它的形成过程就是运动员整体性实战能力的提高过程。我们的运动员和运动队就是在这种理念的不懈追求中获得和提高的。在竞技体育的比赛中,速度每提高一分,就会呈几何级数提高进攻的成功率。

二、充分利用青少年成长发育的特点

基层训练中,从各项目的综合情况来看,8~16岁年龄段,是青少年协调、柔韧最佳年龄段,是速度和耐力提高最快时期。我们的训练工作,一定要遵循他们自身成长发育的规律,突出抓技术为核心的协调性、柔韧性、变化性、速率感和耐力性,辅以这个年龄段为完成技术所需要的力量。

千万不要狠抓大力量,压制青少年天才的协调、柔韧期,从而避免青少年时期过多的伤病和过早的骨化,形成拔苗助长,昙花一现的恶性循环。

三、制定计划和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对所训对象的身体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通过测试),思想状况要基本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4、3、2、1年规划目标。那就是根据实力平台(身体和思想)制定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长远和短期目标。而且每一个周期都要认真去做,绝不能凭经验。要在不断的修改中去完善。

(二)任何项目训练计划制定的主题,都要和本项目比赛时的生理机制相结合,即和比赛时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保持相应的一致,在计划中要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在大的框架中,体现出比赛时,对本项目要求的具体内容方法和要求。

(三)不同阶段、时期的训练计划和实施中的内容、要求和目的是有一定区别的。但任何时候的内容、要求和目的都要保持结合专项的特点,才能形成不同阶段时期的关联性,才能体现出训练的连续性。

(四)不同阶段时期的训练计划的实施,要形成梯次交叉进行,才能促使在不同阶段时期获得的能力,形成分段融合和互动,达到动态的发展与提高。

(五)训练计划和实施中,要能体现本项目的功能特点,有氧与无氧代谢的特点(任何层次的比赛,在水平相当时更为突出),所以在不同阶段时期以主抓、辅抓形式,保持两条腿走路。

(六)训练计划中必须有保证措施,而且要严格执行。

1.由学校牵头,制定长期和短期的思想教育内容,特别是基层,要实施强化的思想教育,以保证运动员在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思想作风也能健康地成长。

2.由学校牵头,制定严格的训练制度和作息制度,保证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

3.由学校牵头,制定科研人员对训练的监控措施,并能及时地的反馈给教练员,以确保训练和恢复的有机结合。

总之,训练计划应是针对训练对象,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制定长远和短期目标。在长远目标的督促中,一步步完成短期目标。在短期目标的完成中,修订长远目标,使训练工作始终处于目标集约下的监督中,不会偏离方向。

四、“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是竞技体育训练的最科学最精练的总结

“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其核心就是从实践出发,从比赛的需要出发。

科学训练就是最快地去挖掘运动员的潜能。

但绝不是越严、越难、越大越科学,而是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训练水平,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和运动员的身体思想承受能力的渐进性去理解。

(一)从严、从难,因为竞技项目的比赛,从思维到行为都是违背人们日常习惯,都具有自身技术和能力上的特殊要求,这种违反人们的日常习惯的特殊要求,都要通过训练去达到。这个全部过程,都是在不断破坏原习惯(定型),建立新习惯(定型)的过程。也就是对机体的整个改造过程。它需要不断地重复,而且这个重复必须达到可观的数量。这个数量就是重量数量、速度数量、次数量数。

青少年的量数应放在速度和次数量数的重复上,以逐步达到建立新定型的量化指数。

教练员一定要从严,从难的规范要求,在幅度,次数、速率和尺度上,绝不能睁一眼闭一眼,致使新的定型很难成立。这个“严”和“难”都是项目本身技术上幅度,尺度和竞赛对抗的需要。

(二)从实践出发,就是从比赛出发。比赛中力量、协调、速度和柔韧、技术变化、耐力的一元化,表现以及战术意识、心理要素,都要通过训练去实现。所以教练员在训练安排上和要求上,都要围绕比赛的要素,以分段推进和整体融合,逐步达到比赛要素的要求的目标。因为比赛要素很多,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日常训练就是分段推进,是小融合,而整体融合的最佳期是赛前训练的6~8周。

(三)大运动量绝不是越大越好。我们知道,竞技体育训练过程,就是对人体能力的挖掘过程。是经过各种不同的严格要求,对人体机能的改造过程。并且这种负荷在不断地深化。每一次的改造都会令本人体内产生的大量的乳酸,形成人体的氧债期,长时间下去,在疲劳和乏力中,就会出现较多的伤害事故,甚至会在疲劳中破坏掉已经建立的定型。也会造成运动员的发憷心理,使训练工作事倍功半。

大家都知道,运动量的大小是由训练强度,时间和密度来决定的。强度可分为重量强度、次数强度和速度强度,时间从1.5~5小时。密度则指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时间。它们在强度、时间和密度上都是根据不同的项目而有较大的区别。

就我们青少年与训练对象来讲,一般训练在1.5~2小时,应以次数强度和速度强度为重,可适当增加密度。因为在成长发育这一阶段中,新陈代谢较快,恢复快,又是协调、柔韧的天才期,而且是速度耐力的高增长期。

这样就可在每一个训练单元中增加重复的次数,为建立牢固的动力定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训练计划格式

训练计划格式不同,针对不同的目的,格式也会有所变化。但完整的计划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情况简析

对全省、各地市的重点和运动员的分析,包括优缺点、长短处,以及对发展条件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二)队伍现状分析

在体能测试的基础上,和思想状况分析的基础上,与省内优秀队、优秀运动员做对比分析。

(三)训练指导思想和训练方向

(四)训练指标

1.技、战术

2.素质能力

3.大赛指标

(五)时期划分与各时期主抓、辅抓的内容

时期的划分要根据大赛的安排,平日的邀请赛、调赛、地区比赛应作为日常训练的检验。

(六)保证措施

要提出保证训练顺利实施的作息制度、训练制度、训练与科研的配合制度,以及相互交流的运行机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