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立足全局,实现跨越

立足全局,实现跨越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问题将以此为分析对象和论述重点,就宁夏教育的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出一些具体的发展战略方面的对策与建议。因此,要保证教师数量、提高教师质量,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就要以长效的政策机制来确保宁夏教师队伍建设,使之成为教育发展与提高的基础。影响宁夏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是各地特别是农村学校缺乏骨干教师、优秀教师。

立足全局,实现跨越——推动宁夏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构想

如前所述,宁夏教育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并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但同时也在师资队伍建设、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区域教育差距缩小、教育投入增加、学龄人口峰值与入学人口迭加变化对教育发展科学规划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本问题将以此为分析对象和论述重点,就宁夏教育的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出一些具体的发展战略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一、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队伍能力建设计划”和“中小学校长队伍能力建设计划”工程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教育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之所在。正因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15]。十七届三中全会则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全面有效解决的高度,进一步明确提出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提高,而要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提高,首先要“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16]温家宝总理则在编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多次会议上,也一再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指出这是关系到教育发展提高的根本。根据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在2010年的全区教育工作部署与安排中,自治区教育厅、教育工委已经十分明确提出今后“要重点组织实施好中小学教师队伍能力建设计划和中小学校长队伍能力建设计划,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与校长管理水平”[17]。为此应该做到:

——要以长效机制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我们之所以要重点组织实施好“中小学教师队伍能力建设计划和中小学校长队伍能力建设计划”,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与校长管理水平,最主要原因还在于:在现代经济社会、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客观条件下,教育正变得日益复杂化、专业化、深刻化,从事教育的人——“教师”也日益要求实现“学科性”与“教育性”、“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专业技能”与“教育专业技能”的完美统一,其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这是由于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但从前面的分析中,特别是从全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所取得的实效来看,常常是收效甚微,这主要由于教师是目前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且层次较多、历史来源复杂的一类具有一定“特殊性”的专业技术人员,如下表所示:

表20 2000~2006年宁夏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及比重

img20

(数据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编:《2007宁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8月版,386~387页。)

显然,各级各类教师总数几乎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的一半,其数量不可谓不多、其影响不可谓不大、其分布不可谓不广。因此,要保证教师数量、提高教师质量,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就要以长效的政策机制来确保宁夏教师队伍建设,使之成为教育发展与提高的基础。

——要探索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鉴于全区高中阶段及以上层次教师在未来需求数量较大,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基本保持稳定但优秀教师数量不足的现实存在,要探索建立各层级特别是高中以上教师的补充与退出长效机制:在高校教师建设层面,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数量多、国内博士培养数量增加的有利时机,各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认真贯彻自治区《宁夏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暂行办法》,积极主动、大力大量引进海外、国内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紧缺专业、优势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与研究中心所需的人才,并在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和编制部门领导下,形成高层次人才顺利进入高校的长效机制: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进入后要按自治区规定兑现待遇,对急缺人才要优先引进,形成招才引智的长效机制;普通高中与中等专业学校在形成优秀本科生进入的基础上,要加大对硕士研究生、“双师型”教师的进入数量并按自治区相关规定兑现研究生津贴;义务教育阶段要按照“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根据规定编制建立本科生、专科生进入教师队伍的长效机制,对因退休、辞退等因素造成的教师缺编要及时补充。

在建立教师补充机制的同时,也要借鉴公务员退出机制等其他系统人事管理政策,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对既不乐于教书也不愿意育人、学历不合标准、出现较大教育(学)事故及师德修养较差教师,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定期加以全面科学考核,并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建立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使不合格教师不再占有学校编制,以及时补充教育发展所需合格、优秀教师。

——要加速建立骨干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影响宁夏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是各地特别是农村学校缺乏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因此,各地、各学校要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安排》[宁人才办〔2007〕10号]中要求“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加强优秀教师高层次研修,推进骨干教师培养成长计划”的精神,在已有教师培训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骨干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实施“345教师培训计划”:区、市、县三级教育部门要按规划在3~5年内分别培养出2000、4000、6000名区级、市级、县级骨干教师;同时骨干教师的认定不搞终身制,要定期申报评定,对不宜再列入骨干教师队伍的可淘汰。为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可从教育经费中设立专项培训基金,用于资助骨干教师的教学研究及论著出版。

——要有效建立城乡教师长期交流长效机制。鉴于以往该项工作在实行时普遍存在着“部门(学校)保护主义”,“弱师支教”和“弱师交流”现象突出,教育部门要统一规划、强化管理,形成机制:乡(镇)中心学校要以学期为周期,在中心校与村小之间实行定期交流和轮岗制度;县级教育部门可以学年为周期,在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教师之间实行定期交流和轮岗制度,推进教师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市级教育部门也以学年为周期,组织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积极探索“一对一”“一对二”乃至“一对多”的教师交流、支教形式,开展定期支教和有效帮扶活动;区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川区市(县)支援山区县(区)的教师交流、支教工作,同时要通过组织专家下乡辅导、送教上门等形式,帮助教师成长。

——要科学建立教师校本培训长效机制。教师校本培训目前已在一些地区、学校开展,但随意性较大,且未全面推开。因此,要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各地、高校教师校本培训要长效建立机制,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内容上应组织教师系统学习素质教育、现代课程观等现代教育理论,在形式上要多种多样(如讲座法、自修法、结对法、反思法、观摩法、交流法)综合运用,在组织形式上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与校本研究、校本课程改革开发紧密联系。为确保学校校本培训机制的建立与推进,县级教育部门要加强领导,将校本培训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和校长任职考核之中。

——要全面建立师德修养提高长效机制。近年来,师德建设已被提到教育系统和各个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如宁夏已开展的“师德建设年”等活动,就是旨在强化师德建设的实践探索,但由于这一工作的“隐形性”“分散性”等特征,目前还未能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与公平奖惩的长效机制。因此,在学校建设中,为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就要根据教育、教师工作特征并从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自评、互评、学生参评、领导测评、群众参评等多种形式,来对教师师德进行全面评价并形成科学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如“教职工违纪处理意见”“班主任工作考核”、教师签订行风工作保证书和责任书、进行师德行为自查报告和调查问卷、在学生及家长中师德行为调查问卷),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各级教育部门、各个学校要在师德修养上采取“一票否决制”,以促使教师敬岗爱业、教书育人,增强职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高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并进而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形成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家长、团结同事的和谐局面。

二、组织实施“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工程”

如上所述,目前我国、宁夏农村教育还没有走出发展“低谷”,仍然是教育体系中的“短板”。依据“木桶原理(定律)”来看,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能否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将从根本上促进或制约全区教育发展与提高。目前,许多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都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教育,并对其发展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建议,对解决这一问题廓清了视野。我们认为,政策作为利益的最有利的“调节器”,对教育发展具有极强的干预、矫正功能。要发展提高农村教育,就要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农村教育、农村学校发展的教育公共政策,其基本政策构想为:

——在公共财政中义务教育投入上,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农村学校发展的“倾斜政策”。根据农村教育、农村学校实际生均支出低于城市教育、城市学校的现实存在,再依据亚里士多德“平等地对待平等的,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公平原则(在公平原则中除平等原则外,也存在着差异与补偿原则)精神,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农村学校的公共财政投入。应充分肯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建立后对农村教育的巨大促进作用并已经初步纠正了过去公共财政投入上的“城市偏向”,如下表所示的宁夏初级中学生均预算内支出:

表21 1997~2007年宁夏初级中学生均财政预算内支出统计

img21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6、1997、1998、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年度,中国统计出版社。)

上表数据反映出,就财政预算(财政政策的实际安排与价值取向)来看,2006年以前公共财政义务教育投入主要为“城市倾向”——城市初级中学生均预算内经费高于农村初级中学。自2006年后,农村初级中学生均预算内经费则逐步高于城市初级中学生均预算内经费。这一公共财政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反映出宁夏公共财政政策的价值变化——加大对“处境不利”地区(农村)的财政保障。但如上节所分析到的,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的实际教育经费支出仍然低于城市学生。因此,为有效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学校发展,在现有财政预算内政策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财政预算内生均经费:使农村小学生较城市小学生的财政预算内经费高100元左右,使农村初中生较城市初中生的财政预算内经费高150元左右。这样的公共财政投入政策,就完全能够缩小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差距,也极有可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提高。

——在以教师为主的教育资源配置上,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农村学校发展的“倾斜政策”。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差距主要在于农村有不少的薄弱学校,消除这些薄弱学校,就可促进农村教育的整体提高。而要消除农村薄弱学校,就应建立有利于农村学校发展的“倾斜政策”:以县(区、市)为基本单位,采取几所农村学校与一所城市(镇)学校“联办”形式,使现有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不再为一所学校所有而为几所学校所有,城市(镇)学校教师要在“联办”的农村学校定期(一年或数年)任教,农村学校教师也要在“联办”的城市(镇)学校定期(一年或数年)任教;且这一制度要长期坚持,直至“联办”学校之间的差距基本消除。

——在以收入为主的物质待遇上,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农村教师生活提高的“倾斜政策”。要以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水平为主要手段,积极改革和推行适合宁夏区情的农村教师工资制度:农村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要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要比同等资力人员(如城区教师)工资水平明显高出,要建立农村教师津贴政策(目前各县区大多为交通津贴,大多为每人每月80-100元):农村教师每月发放300元、特别偏远山区发放500元、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在农村中小学校任教每月发放800元。这一津贴为农村教师生活特殊津贴,至于统一发放的通讯交通津贴、班主任津贴等应不变。此外,每年财政、教育应出资实行一次教师免费健康检查,同时要制定优惠待遇政策鼓励年轻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要强调指出的是,发展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治本之策”“长久之计”。只有大批政治思想素质高、专业业务素质好、教育教学技能强的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学校长期稳定任教,才能推动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在教育历史存在和教育现实发展中,我们须承认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些教学设施虽非一流但教师却是一流的学校,必定是一所优秀的学校;相反,虽有一流设施却无一流教师的学校,必定不是一所优秀学校。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还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如教师素养高、勤于教书、乐于育人,即便学校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不理想,也可经过教师的努力而得以克服;相反,即使学校“物”的设施再现代、管理制度再科学,但如无一流教师也不会有一流学校。因此,解决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完全可以与上文所说的加强教师队伍联系起来“统筹解决”。

三、组织实施“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工程”

在上文相关分析中,我们可看出位于南部山区的海原、西吉、隆德、彭阳、泾源县和原州区、同心、盐池县及红寺堡开发区9县(区)与全区教育发展存在明显差距,也面临较多困难。同时,这一区域也是全区回族人口、农村人口集中地区,提高其教育水平也是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农村教育的客观需要。因此,通过制度创新并在教育实践中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提高宁南山区教育发展水平,是促进宁夏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我们认为,要促进宁南山区教育与全区教育协调发展,就要继续借鉴“两基”攻坚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区级教育发展战略层面持续加大对这一区域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建立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教育优先发展区”的政策机制,来确保这一区域内教育的继续快速发展和稳步提高:

在这一“教育优先发展区”,要优先确立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对宁南山区各县(区),中央和自治区两级公共财政要根据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的基础上,分县(区)科学测定所有学校的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由中央和自治区按照5∶5比例共同承担,县(区)级财政不再负担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经费。

在这一“教育优先发展区”,要积极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农村学生高中教育助(奖)学制度。宁南山区九县(区)学生普遍存在“双低”的特点(即学习基础低、家庭收入低),如何帮助在校贫困生应成为公共教育、公共财政政策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教育是否能公平实施的关键。因此,宁夏公共教育、财政政策在制定实施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义务教育、高中以上教育助(奖)学政策,积扩大教育扶困资助范围:9县(区)城镇低保家庭子女等五类学生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区居民平均收入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就读所需经费,应由区、县(区)两级公共财政按比例全部承担。

在这一“教育优先发展区”,要大力倡导开源节流,积极开展节约型学校建设。要通过政策制定、舆论宣传、榜样引路等措施,组织开展节约型学校建设,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坚持勤俭办学,努力降低办学成本。同时,在一切学校发展中要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资为重点,杜绝各种浪费,并积极扩大教育资源共享和学校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教育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资金利用效率。

促进南北区域教育协调均衡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既要关注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又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既要重视教育规划、教育投入的协调又要重视教育布局、教育结构的合理,既要满足对数量的追求又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必须有明确的战略构想,也必须采取正确的策略措施。建立南部山区“教育优先发展区”,无疑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巩固“普九”成果(南部山区众多地区还是低水平的“普九”),有利于缩小宁夏城乡间教育发展差距(南部山区农村人口多),有利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并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教育格局,有利于提高宁夏教育整体水平。还需指出的是,教育协调发展是教育与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互动过程,推进教育协调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宁夏不同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也是教育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表现。

四、组织实施“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工程”

在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决策下,宁夏各地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投入都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成为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石。但如横向来看,由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方财政财力不足,再加之多年来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主要为规模扩展,因此目前全区许多县(区)的教育(学校)多为“保运转”,难于达到“谋发展”“谋提高”的理想状态。表现在教育投入中,宁夏与全国其他省(市、区)相比,教育总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较低,这可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中看出。要说明的是,相对较低的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如在2005、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中,宁夏在全国就处于较为靠后位置:

表22 2005、2007年部分省GDP对比分析表

img22

(数据来源:中国内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2007年GDP排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统计公布。)

就宁夏与东部、中部和西部各省(区)GDP增长情况来看,2007年宁夏GDP虽增长较快,但由于起步晚再加上地域因素等的共同影响,仍与发达省区的江苏相差达19855元。换句话说,江苏省GDP是宁夏的近2.5倍(广东则是宁夏的近2.4倍)。在国民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的情况下,受地方财力所限,宁夏在教育投入上地方财政投入的难度就加大。在这一经济水平下,如何继续提高宁夏教育投入水平呢?基本政策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提出的“三个增长”要求和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三个优先”。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出的“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的要求,根据宁夏教育发展实际,就要在教育发展实践中继续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要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在现阶段,根据义务教育投入中各级政府按项目、分比例共担的政策规定,鉴于宁夏区级财政较为困难、部分县(区)级财政更为困难的实际需求,亟须中央财政更多关注、更大支持宁夏义务教育特别是南部山区各县(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与巩固,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中央财政对宁夏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以保证宁夏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所需经费。

要继续加大区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和统筹力度。要按照国务院要求,进一步明确宁夏各级政府的责任,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同时,财政、教育等部门也要加大对各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规范学校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在发展教育中,从区级层面继续完善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政策措施,推动各地以更多的投入、更大的财力发展教育。

要继续坚持教育投入的管理制度创新,确保教育经费快速安全运行。在教育投入的政策管理上,坚持部门预算到校,即将部门预算制度引入学校财务管理之中,把预算编制、财务核算都直接落实到中心学校核算点(农村中小学作为二级预算单位,将按政策规定收取的费用和各级财政补助的资金,全部编入学校的部门预算,报送县级教育局汇总审核,同级人大批准后执行)。坚持财务核算到校,即在管理上实现中小学财务管理与区、市、县(区)的纵向联网以及财政、教育部门和学校核算点的横向联网,使各级各类学校财务逐步实现电算化管理,确保财务核算到校。坚持支付到校,即区财政除对中央专项资金设立特设专户外,也应对区级专项资金设立专户,并对大宗项目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学校事业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五、组织实施“办学效益提高工程”

在教育规模扩大、层次提高、类型增多、学龄人口变动明显的现实条件下,做好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划意义重大: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可优化教育结构,可方便学生入学,可满足群众受教育需求。因此,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搬迁、沿黄城市带建设、宁东能源基地建设)及学龄人口变化情况,要及时科学地在周密调研、科学分析、全面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宁夏教育未来发展规划,这一规划的基本指向为: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效益,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发展战略选择是稳定现有办学规模,提升教育质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北部县(市)和南部山区县(区)城镇要大力改造薄弱学校,并积极承担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南部山区农村中小学校要以内涵发展为主,注重质量与效益提高。义务教育投资要加大南部山区农村地区的投入,降低辍学率。因农村学龄人口向城市(镇)增多,新增教育资源应放在乡镇及以上学校。

在高中教育阶段,要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加快增容。对农村普通高中要逐步撤并,扩大城市高中办学规模。鉴于入学学生将增加,高中师资缺口较大,师资数量应保持增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在稳定校数基础上扩大办学规模,使全区各中职学校达到校均3000人以上。

在高等教育阶段,鉴于高等教育规模将持续扩大,在“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的基础上,要依法增加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扩大各个高校办学规模,使现有普通高校校均办学规模在2020年达到5000人、高职院校校均办学规模在2020年达到3600人;继续改革高等教育办学体制,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办学和民间捐资办学,促进办学投资体制多元化;为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需要,继续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和专业性研究生教育,并实行灵活有弹性的学制,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六、组织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宁夏因各种因素影响所致,高校数量少且缺少高水平大学,许多学科、专业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靠外省(区、市)大学来培养。近年来,宁夏通过组建一批高职院校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在全国教育、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宁夏高等教育规模偏小、高层次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

表23 2002、2008年全国与西部各级教育每万人在校学生数

img23

(数据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编:《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统计手册》,2002、2008年度,262页、264页、264页、266页。说明:按统一口径,2008年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折算为万人在校生数,小数采取四舍五入。)

上表显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宁夏每万人在校生数从2002年的117人上升为161人,增加44人(低于全国平均增加的89人,也低于甘肃的76人);在高中教育阶段,宁夏每万人在校生数从2002年的233人上升为375人,增加142人(高于全国平均136人,但低于甘肃177人,也低于青海181人)。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与小学),6年间在全国初中平均在校生数下降94人的同时,宁夏却上升了14人,这与青海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同。6年间随着小学适龄人口的不断减少,宁夏小学在校生数下降了50人,但下降幅度低于全国的171人,也低于甘肃的172人。这组数据说明,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规模基本保持稳定外(与西部省区教育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宁夏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速度虽快于全国,但低于临近的甘肃、青海两省,第二级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速度依然要加快。同时,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与全国相比偏慢,与临近甘肃省相比也有不足。这组数据充分说明,发展高中阶段以上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任务在宁夏依然十分艰巨。

宁夏要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继续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而要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就将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因为,我国、宁夏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在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既要以一定速度来扩大规模,又要着重提高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双重艰巨任务。面临这一重任的我国、宁夏高等教育在发展政策选择上,就要在保持规模稳步扩大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与知识创新,使高等教育成为强民与富国的重要基地。因此,“要以政策支持来继续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使其教育质量和科研开发水平迈向国际前沿,成为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要以政策支持来引导专家学者为本科学生上课、改进研究生培养机制,使其成为高层次优秀人才成长的重要基地。”[18]在“十二五”期间,要组织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要继续支持宁夏大学“211”工程建设、提升培养层次,要加大对宁夏医科大、宁夏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的建设、优化学科结构,加大对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总之,在“十二五”及中长期期间,面临新形势、担负新任务的宁夏教育事业要实现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进行政策调整与完善、就必须进行体制与机制创新、就必须有坚实保障与有效措施,才能推动这一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涉及未来的公共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