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物馆藏品科学保管刍议

博物馆藏品科学保管刍议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博物馆藏品数量的计量,一般以件为单位,单件藏品,按一件计算,编一个总登记号,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公布的统一法定计量单位。成套文物,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且具有整体意义的,按“套”编一个总登记号,单位按“套”计,实际数量则填写具体件数。馆藏数字统计标准以“总登记号”数为准,如需具体数字可再计算实际件数。总登记号是标记藏品在博物馆总账上的位置和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数字编排,从1开始续写。

博物馆藏品科学保管刍议

肖 婷

博物馆文物藏品是国家宝贵的文化财产,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说文物藏品是博物馆一切工作之源,那么文物保管员就是这源头的直接管理者。藏品管理工作是博物馆最经常,最基本的业务工作。其管理的目的在于:一要保护藏品安全存放,防止丢失破坏;二要方便研究利用,使藏品的内涵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保管工作直接影响到文物的收藏、研究、陈列等工作的开展,是关系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基本环节。

随着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需求的不断提升,博物馆事业也越来越引起国人的重视和广泛参与,这就要求博物馆工作者不断反思和提高认识,进一步科学规范地管理好文物藏品。在藏品科学保管方面,需要学习的知识有很多,在这里就本人短短两年工作经验谈一点认识。

一、藏品的分类存放

文物根据收藏的先后顺序编号上账,质地、年代、所属类别各有不同,究竟按照哪种属性进行分类,许多博物馆都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的,但无论何种分类方法都各有利弊,例如:按质地分类利于存放,统一温湿度调节,但将来还有多少同类文物入藏不得而知,预留位置不好掌握;按编号分类利于检索,但器物有大有小,质地不同,不利于空间的利用和科学环境的存放。目前,各博物馆都按照质地这一属性对藏品进行分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类体系。

二、藏品计量与计件

博物馆藏品数量的计量,一般以件为单位,单件藏品,按一件计算,编一个总登记号,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公布的统一法定计量单位。成套文物,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且具有整体意义的,按“套”编一个总登记号,单位按“套”计,实际数量则填写具体件数。馆藏数字统计标准以“总登记号”数为准,如需具体数字可再计算实际件数。

三、藏品总登记号的编写

总登记号是标记藏品在博物馆总账上的位置和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数字编排,从1开始续写。为了区别收藏的馆别,应在藏品总登记号前加上本馆的首字母大写代号,此号一经编写,就是该藏品的永久性编号,一件藏品一个编号,一套藏品用一个总登记号,各组成部分标记小写几分之几,两件藏品不能使用同一个总登记号,不能重复,不能跳号。

四、藏品的使用

藏品主要用于展览,出图册或对外宣传。展览使用藏品的数量最多,频率也最高。博物馆藏品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被陈列展出,而这些被展出的藏品是展览的基础。常常被专题展览、巡回展览、出国展览、外单位借出等用到的藏品,使用频率高,其损耗和损坏的几率也大,特别是用在巡回展览和出国展览的藏品,还要经历包装、装箱、运输等环节,更加大了藏品损耗的风险。发行图册或对外宣传也需要提取藏品进行拍照和摄像,照相机和摄像机使用的闪光灯或强光灯对藏品是有损害的。藏品损耗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当藏品现状发生变化时,每一次的使用记录就可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帮助他们分析判断藏品现状改变的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藏品进行修复和保护。因此,藏品的每一次使用,保管人员都要及时做好记录,为藏品建立完整的保管档案提供依据。

五、藏品档案的建立

藏品发掘和征集过程中获得的文物信息是藏品的初始档案,仅依靠初始档案对藏品进行研究、陈列、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藏品建档后,其档案内容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的深入以及藏品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认可的不同程度,而使该藏品档案产生新的补充和完善,也显示出文物藏品承载历史的特殊意义所在。只有在藏品保管和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藏品档案,才能更加丰富而准确地记录下该藏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用恰当的文字照片或计算机作为记录手段,补充和完善藏品在保管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才能使该藏品被保管的价值不断递增。

藏品保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藏品,为陈列、研究等工作提供服务,它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从入藏、编号、上账、排架到不断完善档案,每一步都必须谨慎规范操作,其工作性质要求藏品保管员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的完善藏品信息,使其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作者系宁夏固原博物馆助理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