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验教学论体系的五条“新教学原则”

实验教学论体系的五条“新教学原则”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赞可夫认为“难度”是指要求学生克服困难和学生做出的努力。这条原则是针对传统教学论一味强调巩固复习而造成的教学进度慢、重复多的弊端而提出,在赞可夫的教学论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赞可夫认为,在传统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均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教学没有把致力于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二)实验教学论体系的五条“新教学原则”

1.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这条原则是针对传统教学内容贫乏、陈旧、过易而提出的,它是整个实验教学论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条原则。赞可夫认为“难度”是指要求学生克服困难和学生做出的努力。这一原则的基本特征,不是提高某种抽象的“平均难度标准”,而是在于激发学生智力情绪,教学过程从设置障碍开始,以学生的努力为中介,以排疑解难而结束。按此原则教学,学生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能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和浓厚的兴趣,并且思维活跃,想像丰富。实行这条原则,就是要“不断地以新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智慧,让他们思考,树立学生自己去探索真理的志向,让他们完成复杂的任务——这一切都会产生强烈的、稳定的内部诱因”。由此,学生就会勤奋学习,而且会愉快学习,“能引起学生在掌握教材时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同时,可以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思考”与“系统化”。

赞可夫强调实施这条原则的关键是要把握难度的适宜,把难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能达到的程度上。因此教师要有区别地准确判断全班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与特点,使教学难度适合于全班学生和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教师还应随着学生水平从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的转换而相应提高难度,引导学生逐步向更高目标前进。

2.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这条原则是针对传统教学论一味强调巩固复习而造成的教学进度慢、重复多的弊端而提出,在赞可夫的教学论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要求教学不断地向前运动,要“不断地以各个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能为学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因为这些知识已经“被纳入到一个广泛展开的体系中”。“以高速度进行教学,就有可能揭示所学知识的各个方面,加深这些知识并把他们联系起来”。高速度教学原则不仅要求加快教学进度,更要从广度中要深度,从快速学习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当中要深度,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和发展智能。由此,“高速度”不等于“开快车”,“赶进度”,更不意味着“越快越好”,而是从减少重复中加快教学速度,从加快教学速度中扩大知识广度,从扩大知识广度中提高理论深度。就是说,通过加快教学速度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量,深刻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来达到知识的巩固。

3.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赞可夫指出:“理论知识是掌握知觉而牢固的技巧的基础。因此,掌握理论知识不仅不妨碍技巧的形成,而且恰恰相反,乃是形成技巧的重要条件。”这一原则是对高难度原则的补充和限定,要求高难度必须体现在提高理论知识的比重上,即加强一门课程的知识结构,而不是追求一般抽象的难度标准。赞可夫认为,传统教学论只看到儿童认识活动中具体思维和感性认识的一面,片面强调传授经验型知识,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理论知识的传授仅为技能训练服务。而社会科技的发展在客观上已使人的感官延伸到客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扩大儿童感性知识的范围,使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形象易懂;在主观上小学生已具备发展逻辑思维的可能性。因此,现代学校教育教学应该用相应深度的理论知识去诱发这种可能性,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把教学内容的重心转移到学科的知识结构上,促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加快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促进心理机能的早日完善。

4.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这一原则着眼于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合理的学习方法。相似于传统教学论的自觉性原则,又有较大区别。就理解的对象和性质而言,自觉性原则着眼于学习活动的外部因素,即把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作为理解的对象,而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着眼于学习活动的内部机制,要求学生理解的对象是学习过程,掌握知识的过程,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学习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由此,这一原则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早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他们从小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班里全体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这条原则“使上述四条原则的作用范围更加明确了”,是前面四条原则的总结,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赞可夫认为,在传统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均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教学没有把致力于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赞可夫主持领导的教学实验对差生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比较研究,并从心理学角度予以分析,认为差生普遍具有自尊心强,不合群,思想负担重,求知欲低,观察力、语言表达力、抽象思维力差等特点。传统教学不能为差生提供真正有力的帮助,而是把补课和加大练习训练作为克服学业落后的必要手段,其结果是加重差生的负担,阻碍其发展,拉大了他们与班里其他学生的距离。他认为这些学生尤其需要在发展上下工夫,教师要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力、思考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方面取得好成绩。所以要采取“恰如其分的可靠措施”,“全面安排教学与教育工作而首先要保证差等生得到理想的发展”。“教师要进行目标明确的系统的工作”,使每一个学生(包括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都能在发展上尽他自己的最大可能性取得最大的成果。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发现、培养和发展每一学生的个人爱好和能力,力求将相同的或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在每一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上,以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健康快乐地发展和进步,这正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