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文化的作用

班级文化的作用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的显性文化对学生有强制的引导作用,如由班级成员共同制订或一致认可的纪律和规章是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如果有人违反,那么就要受到组织的谴责甚至惩罚。班级文化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刻画和再造。为此,必须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加以规范,即通过设置班级机构、确立班级制度,创设班级氛围对班级成员的行为进行调整,提倡规范行为,制止不良倾向,这就是班级文化的规范作用。

二、班级文化的作用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创造丰富优秀的文化载体,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引导作用

班级的显性文化对学生有强制的引导作用,如由班级成员共同制订或一致认可的纪律和规章是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如果有人违反,那么就要受到组织的谴责甚至惩罚。除此之外,全体成员制订的目标等不成条文的共识也对班级成员有着很大的引导作用。一旦有人的思想言行与之相悖,就会受到班级其他成员的心理排斥,情感疏远或其他“冷战”方式的指责。与此同时,由教育者刻意培养或班级成员长期共处而形成的隐形文化,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对引导班级成员起着更大的作用。

班级文化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刻画和再造。班级文化如规章制度首先对“听话”的学生起作用,这些学生往往是成绩优秀,品行良好,能力突出的好学生,通过这些学生的规范性言行进而影响更多的学生,直至规章制度中的条款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自觉行为,这种影响的过程就是班级文化形成的过程。而学生自觉的行为形成之后最终还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意识形态,这种内化的过程就是班级文化对学生引导的过程。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公正对待生活,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客观了解世界,理性判断价值。中学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容易被外界因素所感染,所以,建设有正确导向的班级文化显得十分必要。

2.凝聚作用

班级文化的引导过程其实就伴随着凝聚班级成员的功效,在共同制定的目标和认可的价值观的引导下,每个班级成员都会尽力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使班级成员凝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班级同学间的情感是形成凝聚力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一致的班级氛围能使全班成员产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有特色的集体活动,从而使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具体说来,班级文化的凝聚作用主要体现在凝焦、凝精、凝思三个方面,即把班级成员的关注点,主要精力和思想观念集中到班级的发展和建设上来,进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更好地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健康的环境。很多班级在建设之初就组织同学自行设计班徽、征集班歌、制作班旗,通过这种设定班级符号的方式形成班级成员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作铺垫。在班级稳定以后,通过民主选举班级干部,制订目标链等工作,把班级成员的关注点和主要精力都统一到班级的总目标上来。在为目标努力的整个过程中,通过说服教育、规章制度等手段强化班级成员的团体意识,同时把每个人的思想观念统一到实现班级目标上来。这个过程既是班级文化形成的过程,又是班级文化影响班级建设的过程。

3.激励作用

班级文化的形成必定以班级的团结、凝聚为基础,进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班级文化是在彼此友爱,相互信任的条件下形成的,而班级成员间的友爱、信任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激励手段。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膨胀,对现实处境的不满不断滋生,这个时候,班级成员间的友爱和信任便是他们遇到挫折时最有效的一剂良药,也是他们获得进步时的最及时的一种激励。对青少年学生而言,大喜大悲的情感跌宕都需要及时的宣泄和疏导,在很多问题上,年龄相仿的同伴是他们分享喜悦,倾诉痛苦的最好对象。所以营造同学和谐关系,满足班级成员的情感需求是班级文化发挥其激励功能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有互助友爱的温馨氛围,同样有竞相追赶的激励情景,班级文化的作用还在于利用无形的集体氛围促使每一个成员感到压力,并把压力转化为以奋进的姿态投入到公正、良性竞争中去的动力。

除此之外,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也充满着对班级成员的隐形激励,心理学认为,尽管人的性格有内向、外向之分,但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有表达、表现自己的渴求,只不过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是一个重要载体,开展活动不仅使策划筹备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而且给参与者以展现自己技艺才华的舞台,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培养自身能力的一种隐形激励。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自己在一次活动中有所表现时,那么心中肯定会暗下决心在下一次活动时要做得更好,为了赢得更多的机会和赞誉,使自己更加优秀就必然是一个改进原有短处,优化原有特长的过程。

4.规范作用

在班级建立之初,班级成员之间难免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存在个体差异,如果差异过于分化势必会影响到班级的集体意识,不利于班级的良性发展。为此,必须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加以规范,即通过设置班级机构、确立班级制度,创设班级氛围对班级成员的行为进行调整,提倡规范行为,制止不良倾向,这就是班级文化的规范作用。

但需要强调的是,在班级文化构建过程中一定要把文化的功能最优化,要力避文化的负面影响。如,某班级洋溢着一派严谨气氛,每位学生都自觉遵守社会道德,恪守学校纪律,这固然很好,但如果这种自制和他律的程度控制不当的话,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且会把班级文化的发展导向误区。因此,如何把班级文化的正面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尽力避免其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恰当地把握。

实践探索7-1      捐款最多的背后(1)

在全国助残日当天给残疾人捐款是我们学校必不可少的年度工作,但唯有高二那年的助残日捐款真正让我在捐款的同时换来了心灵的收益。记得捐款后的一周,班主任既感慨又欣慰地在课堂上宣布,我们班的捐款数目是最多的,几乎等于其他七个班的总和。然而,捐款数量极大的背后却有着班主任看不到的一幕。

在班委讨论助残日捐款的事宜时,就有干部提出要结合助残教育来开展活动,而不是简单的捐款。以往的捐款大家无非就是完成任务一样地拿出一元、两元,捐得少不说,还有许多同学在事后抱怨,不仅毫无教育意义,还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确定指导思想后,班委成员分头行动,有人分管活动的现场布置如黑板的图文设计等,有人分管活动过程的筹备如编排节目等,有人分管活动开展的后勤如操办道具等。一直以来我们班是个“文艺大班”,不仅有专攻美术、音乐的艺体生,还有一批业余的文艺爱好者,因此,班长发动几位擅长舞文弄墨者写了感人肺腑的诗词,号召班级的朗诵爱好者进行有声有色的诵读,又麻烦几位“音乐家”临时彩排了几首符合氛围的歌曲如《爱的奉献》等,再加上“画家”们精心绘制的黑板幕布,一场演出的雏形渐已形成。

这些前期准备基本上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助残日那天,画好了黑板,搬来了音响,台上凄美的音乐勾勒出一幕幕令人心酸的画面,尤其是诗朗诵《献出我们的爱》更是把演出推向了高潮。台上深情投入,台下真情付出,有的人还在偷偷抹泪。演出接近尾声时,班长又满含感情地向大家介绍了残疾人的凄惨状况,并号召大家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毋庸置疑,这次捐款不仅捐得数量多,而且都是同学们出于真情实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