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方法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管理方法是班主任实现管理目标,完成管理任务而采取的手段、措施、途径的总称。常见的班级管理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因材施教法、情感陶冶法等。在班级管理中,采用说服法,要把学生作为理性的人对待,同时让学生学会用理性的方式待人处世。榜样示范法是班主任通过典型示范,以正面人物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二、班级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方法是班主任实现管理目标,完成管理任务而采取的手段、措施、途径的总称。常见的班级管理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因材施教法、情感陶冶法等。本章着重介绍其中三种方法。

1.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班主任借助语言劝导学生,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提高思想道德认识的一种方法。说服的关键在于说理,因为人是有理性有思想的,所以人与人交往要说理,以理服人,也就是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在班级管理中,采用说服法,要把学生作为理性的人对待,同时让学生学会用理性的方式待人处世。而要达到这一目的,班主任所说的道理,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推理要合乎逻辑。

(1)正确使用推理模式

说理常用的推理模式有三种: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表3-1

img19

由上表可知,演绎推理由三部分组成: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班主任在运用演绎推理方式说服学生时,大前提必须是大家所认同的、普遍教育法则,这样推导出来的结论才能使学生信服,为学生所接受。

归纳推理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归纳推理有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班主任说服学生时,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即简单枚举法。如:大学生要讲诚信,中学生要讲诚信,小学生也要讲诚信。总之,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都要讲诚信。这种简单枚举法是一种常用的说理方法,对中学生来说,列举生动的事例往往比严密的演绎推理更具有说服力。

类比推理就是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说“此”而言“彼”,自然得出新“结论”的推理。

实践探索3-9      未熟的桃子(15)

学生中的早恋现象时有发生。虽然班主任时时敲警钟,但仍有人“暗渡陈仓”。一位学生说“毛主席说过,要想知道李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但是,李子还小就摘下来吃,是什么滋味?”我问道。“又酸又涩”。“长成熟了呢?”“甜的。”“同学们,为什么不等到李子成熟了再享受呢?”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一个道理,不死板、不生硬,很容易让学生接受。

类比推理是班主任说服学生常用的方法,论证通俗、生动、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2)正确使用语言

在说服教育的过程中,语言的使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班主任的工作语言虽然由于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原理广泛运用于教育实践领域而变得丰富多彩,但其本质和核心依然是道德语言。班主任借助道德语言,才能理解和把握教育实践的道德情境和道德属性,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因此,班主任应努力使自己成为道德语言的专家。班主任的德育用语,按其功能可分为三类。第一,规范学生操行的“规范性用语”,班主任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往往使用规范性语言,如:“学生应当尊敬老师”,“做人要信守承诺”。第二,评价学生操行的“评价性用语”,班主任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评价常使用评价性用语,如:“含含是个好学生”“,报复是一种卑鄙的动机”。规范性语言和评价性语言对于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独立判断能力的学生,可能是一种频繁使用而又有效的方式。第三,说明和论证评价的“解释性语言”。班主任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对或错,为什么该或不该,为什么好或不好时,使用解释性语言,比如学生问:“为什么我受罚而他没有”、“那样公平吗”,班主任可对学生作这样的解释:“是的,你们都做了错事,但他主动认错,你却说谎。罚你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事情,而是因为你说谎。”这样的对话能使学生受到启示。

2.榜样示范法

如前所述,靠讲道理说服学生,自然强于压服。然而言辞的力量并非万能,漂亮话不总能使学生信服。“以德服人,中心悦而诚服也。”其教育效果牢固而持久,以德服人的方法便是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班主任通过典型示范,以正面人物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榜样是一种学习对象,对学生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榜样具有示范作用。学生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的情境中的行为及其结果,不需要直接强化,往往就会习得类似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 )把这种学习称为“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他在一项实验中发现,让儿童观看榜样对塑料娃娃殴打的影片后,当他们单独玩同一种玩具时,虐待塑料娃娃的攻击反应比没有看过影片的儿童多。结果表明,观察榜样后,类似的行为就会获得。

中学生的榜样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伟大人物;第二,现实生活中公认的先进模范;第三,教师和学生家长;第四,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学生通过模仿榜样的言行举止可以习得其中隐含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其模仿倾向有赖于学生对榜样的情感,如果对榜样持积极情感,便有模仿的倾向;反之,就不会出现模仿的倾向。

榜样示范作用有直接和间接之分。教师和家长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是学生的直接示范者。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和家长的行为,发现成年人是如何待人处世的,并模仿他们的行为方式待人处世,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班主任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模仿班主任行为的倾向。因此,榜样示范应从班主任做起,班主任应特别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

此外,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伟大人物,现实中先进模范,其行为举止对中学生也有示范作用。相对于班主任的示范,这是一种间接示范。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人物,他们的形象更高大、更典型,他们的革命事迹富有传奇色彩,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班主任在推崇这些榜样人物时,应着重剖析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使学生从中受到激励和感染,并明白怎样做人,怎样处理好与社会、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还应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甚至是学生周围的好人好事,利用学生身边的优秀人物进行榜样示范。比如,某校一位班主任发现班里一个很爱吃零食的女孩子最近发生了变化,她不再吃零食了,而默默地把自己积攒的零花钱资助一位经济比较困难的农村学生,班主任立即表扬了这个女孩子,并号召大家向她学习。像这样乐于助人的榜样看得见、摸得着,很有感染力,容易被学生模仿接受。

3.情感陶冶法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知、情、意、行”的过程,其中情感熏陶就是关键环节,这是因为情感是学生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入而产生,又影响着认识活动的进行。因此,没有情感的共振,学生是不可能轻易地接受一种正确的观念的。

所谓情感陶冶法是指班主任自觉地利用一定教育情景及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感化和熏陶,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完善人格。情感陶冶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①班级文化熏陶。班级文化熏陶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优良的物质文化能陶冶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教室布局合理,教学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优美,能给人一种清新、舒适、愉快、勃发之感,从而产生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制度文化指班级规章制度和师生群体行为规范。健全的规章制度、井然有序的常规管理能规范师生的行为,激发师生合作、互助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师生高尚的思想道德行为和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精神文化指班级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班风等。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对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下“,学会感恩”在中学已成为了一句时髦的口号,创设一个“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同学”的教育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满足师生的精神需求,而且对培养师生高尚的情操起着重要作用。

由此表明,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至关重要。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全体师生经过长期持续地共同努力形成的,所以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就等于抓住了班级管理的关键,它能带动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成为推动班级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师爱。师爱是情感陶冶的重要形式。师爱是无私、全面的崇高情感,它包括关心、爱护、体贴、宽容、尊重、信任、理解等。大量的事实表明:师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有时候一句温暖体贴的话,一次友好的家庭访问,关键时刻投去的信任目光,都会给学生鼓舞和力量。一句话,师爱能开启学生的心扉,能沟通师生心灵,能使学生心情舒畅,潜能得以尽情发挥,能产生“亲师信道”的效应。因此,教师要巧用“爱”的艺术。

③家庭陶冶。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家庭陶冶重在给予学生一颗善良的心,培养学生尊重、关爱、勤俭等美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