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整合和优化学生群体

整合和优化学生群体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班级组织通常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整合和优化班级学生群体对提高班级管理效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整合和优化正式群体需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正确认识班级正式群体的群体效应。正式群体是由若干个个体有机构成的,它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和同化力,产生引导、约束、激励等作用。群体规范性有维持和巩固群体、树立评价标准、群体动力、行为导向等作用。

三、整合和优化学生群体

如前所述,班级组织通常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整合和优化班级学生群体对提高班级管理效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正式群体的整合和优化

就班级而言,正式群体为班级中的班干部、小组长、一般成员这三层结构,是金字塔形。这种结构状态容易导致学生形成等级观念以及权威服从观念。这种组织结构是相当稳定的,它使得班级中实际存在着两个相对稳定的阶层——干部阶层和群众阶层,前者普遍具有较强成功感和要求别人服从自己的权威意识,后者则相差甚远,表现各异。班级管理的手段是充分利用班级中正式群体的力量来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准,树立良好的班风、班貌。整合和优化正式群体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正确认识班级正式群体的群体效应。所谓群体效应,是指群体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正式群体是由若干个个体有机构成的,它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和同化力,产生引导、约束、激励等作用。而个体对群体有一种向心力,产生从众心理。作为班级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班级正式群体的特点和作用,并善于利用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创造良好的管理氛围,使班级成员获得归属感、安全感,从而产生义务感、荣誉感,增强个人自信心。

②挖掘凝聚源,形成凝聚力。如果一个班级具有高度的凝聚力,那么班级成员在目标、志趣和情感等方面会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他们的归属感会得到充分满足,班级的集体活动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而要形成凝聚力,首先要挖掘凝聚源,凝聚源是形成凝聚力的源头,它或是班级中的一些人,或是一些物,或是一些事件。比如,可能是有组织能力的班干部,或是由班级负责培养的小动物或植物,也有可能是一次社会调查的安排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班级凝聚力产生的契机。

实践探索2-2     心语墙(3)

一次,我接收了初二年级的一个班。一个月以后,进行了班委改选,候选人由我和学生提名产生,采用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出乎我意料的是:选举的过程远没有我想象的热烈,15名候选人得票很分散,弃权票很多,而且有两名在班上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也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同学,只得到了区区几票。根据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这是班集体缺乏凝聚力的体现。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同候选人和同学做了沟通,结果更出乎意料,那两名有能力但落选的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失望,他们认为自己足够优秀,没得到广泛认可可能是因为妒忌。然而大多数同学认为能够让大家心服口服的同学不多,很多地方还不如自己。谈话结束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些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家庭的中心,过多的赞美和宠爱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品性。他们渴望得到关爱,却不懂得关爱别人,既不懂得去欣赏别人,更不愿意去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怎么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啊?沉思多时,我想起罗丹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对,就从这“发现”开始吧。

第二天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带领新当选的班委把教室迎面的墙壁布置成了一道七色彩虹。彩虹中央有一只漂亮的小船,上面写道“:每天早晨,老师心中都很快乐。因为我发现很多同学,在为集体默默地奉献,我要把这些美丽的瞬间写下来,贴在这面美丽的墙上,激励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的班级变得美丽起来。”连续几天,看到为班级做好事的同学,我写道:“高雅,看到你在同学们做操走后轻轻带上教室的门,就像关好自己家的门一样,老师能感觉出你对班级的感情,希望你永远保持这份美好的情感。”发现学习成绩有进步的同学,我写道“:你的进步老师已经看到,相信你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我亲手在彩虹纸上贴上一张,二张,三张……虽然书写小纸条成为我一项快乐的负担,但是看到学生们越来越被这面漂亮的墙壁所吸引,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很多同学每天早晨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兴致盎然地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有期待、有兴奋、有喜悦、有的被它触动,就连那两名落选同学也若有所思。我感到号召学生们一起来继续这件事情的时机到了,于是召开了班会。

在班会上,我让学生们朗读了所有的纸条,然后大家选出其中五位同学,请他们讲述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每一位同学讲完,我都要求他本组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想。大多数同学给予了赞扬,并表示要向他们学习,赞美别人和被赞美的同学似乎都体验到一种从没有过的感觉。气氛是如此的和谐,我也深受感动。于是,我又讲了《史记》晏子列传中的一个故事:晏子五短身材,其貌不扬,可是他有一个车夫,却长得很帅,这个车夫很得意。有一天,车夫回到家看到自己的老婆正在收拾东西要回娘家,车夫很吃惊。他老婆说:“像人家晏婴那样身负治世之才,却如此谦恭,坐在车里毫不张扬;你一个车夫,却趾高气扬!你整天跟晏子这样的人在一起,却不能从他身上学到一点东西来反省自己,是什么蒙住了你的双眼?和你一起生活我觉得很绝望。”故事讲完后,看看学生们清澈的目光,我知道他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于是我继续说:“从今天起,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自己发现的美好的事情记录下来,贴在彩虹上。让我们用心与心去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所以,我们的彩虹墙就叫——‘心语墙’。”

一年过去了,我们班级的凝聚力大大增强了,当选了年级优秀班集体,心语墙上的星星换了一批又一批,直到今天,摘掉的每一颗星都被受到表扬的同学珍藏着。

③充分利用群体的规范性。班级正式群体有很强的群体规范性。所谓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包括群体中的规章制度、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切参照原则等。群体规范性有维持和巩固群体、树立评价标准、群体动力、行为导向等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必须要有符合自身特点的班级规范和切实可行的管理条例,通过师生共同制定相关规范标准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养,创建文明的班风。比如,可以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奖惩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学生行为规范一周量化考评办法”“、班级值日考评办法”等,让学生明确每天在学校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果做了怎么考核。

④发挥规范的同化作用。班级集体能通过无形的群体压力、模仿、暗示、从众等心理现象使班级成员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使集体的期望、信念、规范、价值观逐渐内化为班级成员的人格结构,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产生同化效应。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发挥模仿、暗示、从众等心理的积极作用,促进集体的团结,树立良好的班风。所谓模仿,是指在集体的一定刺激影响下而产生与他人相似的行为。一般来说,中学生对于榜样的模仿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模仿自己的伙伴到模仿周边的成人;从外部行为的模仿到心理品质的模仿。所谓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集体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集体成员的心理或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其出现与集体的意志相一致的倾向。暗示是生活中十分普遍的心理现象,在班级集体中,越是有威信、有影响力的人,其暗示效应越高,越容易引起别人的模仿。所谓从众是指在一定形式的集体压力下,学生放弃个人的立场,在观念上、行动上与大家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中学生由于阅历浅、依赖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产生“随声附和”、“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现象。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巧妙地利用这种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促进规范的执行。

2.非正式群体的整合和优化

如前所述,在班级组织中除了正式群体之外,还存在着由学生自发组成,自由结合的非正式群体。他们“三人一圈、五人一伙”,放学一起走,作业一起做,生日一起过……为了小团体的利益,他们往往游离于集体之外。在管理学理论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总是相伴而生、相对而言的。认真分析和正确评价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构成、性质和作用,并积极引导教育,使之为正式群体的组织目标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①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的功能。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其功能具有两重性:正面的,负面的。具有正面效应的非正式群体往往很自然地和正式群体融为一体,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决定着学生相互间的社会心理气氛,以及班级目标的实现。另外,由于在非正式群体中没有很强的规范约束,人与人之间平等交往,彼此之间自由地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合作能力。

但是,非正式群体也有负面影响。首先,非正式群体虽然结构松散,没有固定的组织程序,但是,其成员的心理高度默契,情绪感染快,极易形成小团体倾向。各种小团体形成以后,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局限于自己的圈子内,与他人、其他群体之间交际相对少。特别是那些具有消极倾向的小团体,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利己主义严重,只顾群体成员的利益而妨碍班集体(正式群体)的利益。如果班主任不积极引导,必然会削弱整体——班集体的力量。其次,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不一致时,就容易产生冲突,导致班级成员之间不团结,整个班级则可能分裂为几个孤立的部落,彼此之间互不往来,各自为政,造成班级硬伤。因此,班主任必须正视非正式群体存在这一客观事实,并深入研究这一现象的客观规律性,使班级内各种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发展协调一致。

热点聚焦2-1      小团体的负面影响

下午课外活动结束了,同学们陆续回到教室。突然,李琴同学喊了一声:“谁把我的钢笔拿去了?我清楚记得,下课时我放进文具盒的!”同学们议论纷纷,不知道谁说了一声:“我好像看见刘斌动你文具盒了……”接着又一位同学说“:我也看见了。”

于是议论声四起:“一定是他!”正在这时,刘斌走进教室。一位叫“小辣椒”的女同学上去便问:“李琴的钢笔是不是你偷去了?”刘斌一边捂住裤兜一边说:“我,我没偷!”“小辣椒”说:“没偷?”说着伸手向刘斌的裤兜掏去,一支钢笔果真就在刘斌的裤兜里。几位同学围住刘斌质问:“你没偷,李琴的钢笔怎么跑到你兜里了?!“”你就偷!你就偷!……”刘斌有些招架不住了,说“:我没偷,不是……我,我没偷……”

就在这时,一个叫王路的男同学抬高嗓门说:“刘斌不是偷!刘斌是想借用!”“小辣椒”与王路针锋相对“:想借为什么不告诉李琴?不告诉一声就是偷!”几位女同学们听了说:“课外活动还借什么钢笔?就是偷!就是偷!”王路一摆手势,随后三四个男同学一齐“糊”上来对付“小辣椒”,为刘斌辩解,说刘斌只是没告诉李琴一声,说刘斌从来没偷过人家东西,说“小辣椒”有意栽赃!

放学路上,王路几个人又围住“小辣椒”不放“,小辣椒”不服,他们便动了手……

新班主任乔老师听老班主任介绍说:王路是班里的一个“梗梗儿”。手下有三四个“小兄弟”,刘斌本是非常老实的学生,最近也和他们混到了一起。这个小团体在班里谁也不敢惹,其中一个有“难”,王路只要一个眼神,几个便一起上,轻者遭围攻,重者遭拳脚……

②因才施管、有意转化。上述热点聚焦表明,对班级的非正式群体必须要加强管理。苏联心理学家列希斯尼克的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非正式关系中的地位,对其心情与举止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在满足学生合群需要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结果导致消极的小团体的产生,使得班级的组织纪律松散无序,班集体的凝聚力受到冲击。因而,班主任应该做好疏导、教育工作。

对于积极向上的非正式群体应以鼓励为主,促使其不断进步。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其成员的思想动态,指导他们正确认识班级中的其他群体,让他们懂得如何交往和合作,如何避免和解决人际间的冲突,并创设机会,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群体之间进行正常的交流和合作,以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表达意识,提高表达、理解、评价、综合、协调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合作,把群体中积极的共同认识,转化为全班的共同认识;通过群体互动,纠正群体的局部性错误;通过群体竞争,促进群体共同进步。

对于消极负面的非正式群体,班主任要创造条件,花大力气给予指导、疏通,防止或制止违背集体利益的行为,使其目标与班级目标保持一致。要做好消极负面的非正式群体的转化工作,重要的一环是争取其“领袖”的协作,发挥其积极作用。这些“领袖”在班级里不一定是班长、团支部书记,也许连小组长都不是,但是他们在非正式群体中的影响,可能会胜过父母的赞许、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认可。因而,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群体中“领袖”人物的作用,必然会起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为此,班主任要经常与这些“领袖”人物接触交谈,通过他们把握该群体的思想动态,听取他们的呼声。这样,你会发现,利用他们去做好其他成员的工作,有时比老师直接做某个同学的工作效果更佳。有意识地安排这些“领袖”到班级的管理层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联络方法。因为,他们至少在某一方面有一些突出的能力,比如较强的说服力。如果他们在正式群体中是一个“干部”,两种群体间就会和谐合作,并充分发挥功能。倘若把他们排斥于班集体的各级领导层外,稍不留神便会造成两种群体领袖间的对立。总之,抓“领袖”人物的转化工作十分重要,通过他们,带领一大批的同学融入到班集体中来,朝着整个班级的目标共同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