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丑小鸭》一文语言优美,富有情感,并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它是根据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编的。丑小鸭的经历就是安徒生童年生活的写照。在丑小鸭伤心离“家”出走的这一教学环节中,有的孩子支持,有的孩子反对。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丑小鸭》教学片断及分析

徐 清

【教材分析】

《丑小鸭》一文语言优美,富有情感,并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它是根据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编的。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故事写得简洁生动,贴近儿童生活,符合二年级年龄和心理特征。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童话都很喜爱,特别对安徒生作品涉猎较多。但是他们的读书活动往往流于情节,他们对故事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缺乏深刻的领悟。

【设计理念】

1、把握语文的人文性,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学生的情感投入。倡导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倡导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

2、鼓励学生自主读书、交流、质疑、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阅读交流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面对不幸的遭遇要有信心,勇敢地面对。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乐趣,体会丑小鸭的种种不幸遭遇以及它变成白天鹅后的幸福与快乐。

3、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质疑问难,在读、思、议、辩中获得个性化见解和认识。

【片断一】

1.讲有关丑小鸭故事的方式激趣导入新课,故事讲到一半,我问:“我们的故事就先讲到这里,你还想了解丑小鸭的哪些事?”

[预设问题]

(1)丑小鸭以后的命运会如何?

(2)后来大家喜欢丑小鸭了吗?

[生成问题]

(1)想知道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

(2)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

(3)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儿?

(这些生成的问题是孩子们对学习课文的兴趣所在,所以我又及时调整了教学设计。)

2.请大家带着自己的问题大声读课文,读后想一想你又了解了丑小鸭的哪些事?

生:丑小鸭很丑。

师: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将学生的问题适时推出)

生:它样子丑和别的鸭子不一样,它个又大,嘴又扁,羽毛还是灰色的。

生:根本就不是鸭子,是只小天鹅。

师:丑小鸭不是鸭子,那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里?(又推出学生先前提到的问题)

生:是天鹅妈妈粗心,把蛋忘在那里了。

生:鸭妈妈好心帮鹅妈妈孵蛋。

生:天鹅妈妈要到南方去过冬,来不及照顾小天鹅了,请鸭妈妈帮忙。

【评析】

以学生为主体,适时地改变思路,也增强了教师自身的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教学中灵活地应付教学中的一些变化,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中求变,教中求变,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片断二】

学生观看丑小鸭昏倒在冰湖边的情景,再配以凝重的音乐,教师深情地描述:你看,这就是昏倒的丑小鸭,它又冷又饿,躺在冰冷的湖面上。寒冷的北风一阵接着一阵打在它瘦小的身躯上,雪花大片大片地落在它身上,它会被大雪淹没的,记住这情景,再来读一读这些心酸的地方。

1.学生自由读

2.此时此刻,你就站在冰湖上,望着昏倒的丑小鸭,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A.丑小鸭你太可怜了。

B.丑小鸭你不要太灰心,会有人帮助你的。

C.丑小鸭你千万要坚持,我真想把你带回家。

师:在这样的境遇里,我们可怜的丑小鸭幸亏被一位农民救走了。

生:它在农民家幸福吗?

生:为什么它又离开农民家来到了湖边。

师:请同学们想象这又为什么呢?

生:……

【评析】

我们的文章往往留下了许多不确定的空白,有预言又止,有弦外之音,有言外之意,这些空白等待我们在阅读活动中用想象去填充,在课中不同学生他们关注的空白不同。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读出文章中的空白,既是对文章的再一次创造,使文章在填充后,更显充盈,又使学生在发掘和填充文本空白的过程中丰富了自我,张扬了个性。

【片断三】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它,它离家出走,想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没想到外面的世界,更加冷酷,它只好一个人悄悄的过日子。困境让它变得越来越坚强,终于它熬过来了,在丁香花开的季节,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你想对这只丑小鸭说些什么?对故事中的其他人物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猎狗说:“希望你们尊重别人。”

生:我想对那群欺侮、嘲笑丑小鸭的小动物们说:“你们不要以貌取人,只有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生:丑小鸭我真佩服你,我为你感到骄傲,你面对那么多的困难,都能勇敢的面对,你值得我学习。

生:……

【评析】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课文中尽情地遨游,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在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自己身边事物的独特感受,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自然、体验生活,将爱心和传统美德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学习活动中。

【片断四】

扩展学习:关于安徒生与丑小鸭生活的对照研究。

师:多么美丽的童话故事。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丑小鸭的经历就是安徒生童年生活的写照。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安徒生的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1.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全班反馈:安徒生有哪些可怜的经历?

2.拓展想象说话:哪个片断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小结:是啊,安徒生和丑小鸭一样,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知承受了多少欺侮、嘲笑、挫折,可是他们没有消沉,没有后退,都非常坚强,最后幸福地成长起来了:一个成了人人喜欢的白天鹅,一个成了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

【评析】

恰到好处地引进课外资源,引导学生去关注作者与主人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化文章主题。

【课后反思】

以读为本,把握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空间。语文是读出来的,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以读为媒,以读为本,有效引导学生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教师要巧妙地牵、引、扶、导,教师要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地阅读训练。如:创造情景,增设氛围,引发想象,注重积累等。读是关键,读是基础,但“悟”和“问”却是阅读的根本,让孩子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质疑,需要教师对文章价值的把握,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一切语文活动都应该建立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在学生充分的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感悟。也就是说,读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感悟的基础。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感悟,让理解和感悟比翼齐飞!如:学生观看昏倒在冰湖上的丑小鸭,让学生自由读,读后有同学说丑小鸭太可怜了,有的说不要灰心,会有人帮助你的。这些都是学生充分阅读文章后的想象。

我尊重孩子的个性见解。在丑小鸭伤心离“家”出走的这一教学环节中,有的孩子支持,有的孩子反对。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其理由都很充分,作为教师,我没有批判他们的不同见解,只是引导学生自己不能离家出走。通过学习,孩子感受到不能以貌取人、人与人之间应该友善、和睦相处等个性化的见解,这些多元的价值取向中,只要是正确的、符合人性的,我都是尊重的。尊重就是对人、对人性的尊重,但尊重不等于盲从。

突出扩展中探究。教学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观。在学生充分感悟文章的基础上,引进了“安徒生一生的扩展资料”,展开“安徒生与丑小鸭生活经历的对照”,加强了课内外联系使学生与作者、文章产生共鸣,从而深刻挖掘了文章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