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定时期内,我国由于教学条件跟不上人口发展的速度,加上人才大量缺乏,“大班化”是教育的主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小班化教育”的实验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探索一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以人为本 多元发展——“小班化教学”实验方案

一、实验方案提出的背景

1.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19世纪末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像工业化大生产的车间型“大班”教育一直是社会所普遍采用的。“大班”教育讲究的是教育的标准化和同步化,它有利于集体主义教育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共同提高,是大量快速培养有用人才的有效途径,但不利于因材施教与个性发展。在一定时期内,我国由于教学条件跟不上人口发展的速度,加上人才大量缺乏,“大班化”是教育的主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推向深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科技浪潮和技术革命席卷全球,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大班化”、“一统式”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呼唤多才多艺、富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可以这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孕育了“小班化教育”。

2.符合家长需要和生源逐年递减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地方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大大提高了广大市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子女教育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今接受优质教育与人的一生发展的紧密联结的现状使人们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而我市目前已走进生育低谷,人口出现零增长,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和校舍条件相对宽裕,提高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比将可能变成现实。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小班化教育”的实验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探索一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实验的指导思想

1.给予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

2.给予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机会。

3.把学生定位到课堂的主题角色。

4.强调适当分组式合作学习。

5.强调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

三、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构建“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实验形成关于“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通过实验形成立体多元的“小班化教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4.进行“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

5.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的特长。

6.通过实验,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四、实验对象

确定一年级所有教学班为小班化教育实验班。

五、实验操作的要点及措施

1.改善教学设备。以两班三室的方法来配备教室。教室内的课桌椅为单人单桌,教室内墙两边做壁橱,一米以下的为封闭橱,保证学生每人一橱专放生活、学习、活动用品,一米以上为开放橱,陈列报刊杂志、玩具、教学用具、学生制作等。

2.优化教育环境。教育环境会对教育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小班化教学”的教育环境优化上力求实现“个性化、情感化、知识化、童趣化”四者的统一。在“个性化”环境设置上,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化”环境设置上,要为学生营造大家庭的温馨氛围;在“知识化”环境设置上,要让每面墙、每扇窗都能说话,进一步延伸了教学时空;另一方面,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小班化教育”的环境增添“童趣化”色彩。

3.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实现教学观的转变。学习不能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是具体的人的主体性活动,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把儿童培养成一个自主、自立、富有个性的人。其次要实现师生观的转变。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乐于倾听学生的知心话,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从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教学成为开发学生潜能的“绿色通道”。最后要实现教学质量观的转变。我们改变过去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主观片面的教学质量观,旨在开发学生的潜能,体现学生的价值,重在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4.调整课程设置。将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活动课程、发展课程三大块。在规定的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活用地方课程,调整一些活动课程,开设阅读欣赏、口语交际、电脑绘画、书法、趣味数学英语口语、形体训练等一些发展性课程。

5.变换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布控打破常规,实行学生桌凳、座次不固定,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改“秧田式”座位排列为扇形、马蹄形、半环形、圆形等座位排列,既便于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又能缩短了师生、生生的之间心理距离,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交往的密度和频度,增强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6.构建特色的评价体系。教学工作是培养人才的过程,评价教学成效是引导教学工作的根本所在。要充分利用小班优势,对学生采取较之大班更为多元、客观、具有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使教育评价真正成为反馈教育质量、进行教育调控的直接根据,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是课堂讲座还是课外作业或学习考核都着眼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训练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启发学生富于想象,引导学生善于合作、集智取长。

六、实验的步骤

1.准备阶段

成立领导小组、设计方案、配备硬件设施、进行师资培训。

2.实施阶段

(1)组建实验班,由实验教师拟订教学计划

(2)邀请专家指导实验。

(3)教师边实践边总结,定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汇编。

3.总结阶段

将本实验的成果进行一次综合性总结。主要形式有:问卷调查、案例、论文等。

七、实验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种制度。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年级组长负责制”,年级组相对独立地开展教研、教学工作。

2.教育经费的投入上给予适度倾斜,教学设备的配置达到最优化。

3.出台专项评价机制。

(1)评价学生。考核评价均实行等级制。采用平日检查与阶段检查相结合,课堂目标占50%(回答问题量占20%,提出问题量占30%),阶段综合性考查占50%。配套出台评价学生在课堂、在社会及短、中、长期目标达成的评价方案。

(2)考核教师。规范教师每周进行一次实验回顾和反思,每周进行一次实验评价及总结。

制定专门的干部教师、教师互评、学生评师、社会评师方案,出台专门的师德、师能、课堂、作业、说课、备课、成绩考核方案。

(3)出台实验班专门的师生奖励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