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班化教学实验方案的制定

小班化教学实验方案的制定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小班化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论支配下实施“小班教学”的一个动态过程,即在“小班”配置的条件下,小班教学的内在属性和特质逐步形成的发展过程。没有学生生命主体的积极投入,也就没有“小班化教学”的效益。在“小班化教育”的教育环境优化上力求实现“个性化、情感化、知识化、童趣化”四者的统一。另外,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小班化教育”的环境增添“童趣化”色彩。

一、小班化教学实验方案的制定

1.“小班化教学”基本概念的界定

所谓“小班化”,是一个班级学额概念,只要每一个班级学额控制在常规学额以下一定范围内就成了“小班”。目前一般是每班25-30人。“小班化教学”仍属于班级授课制形式的范畴,但是由于学生班额的减少,给教师增加分组教育和个别辅导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和个性发展,因此是适应了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所谓“小班化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论支配下实施“小班教学”的一个动态过程,即在“小班”配置的条件下,小班教学的内在属性和特质逐步形成的发展过程。从根本上讲,“小班化教学”是实践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的有益尝试。

通过优化教学环境,营造教学氛围,调整部分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素养,使学生成为爱生活、会学习、有个性、能创造的新型人才。

2.“小班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1)教育公平理论:教育公平原则是现代教育平等化、民主化的产物,也是教育民主精神的体现。教育公平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公平地满足所有儿童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儿童都获得充分的发展,即“每个人都受到适当的(而不是完全一样的)教育,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要适合个人的特点”。“小班化教学”在教育过程中能更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原则,提高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充分程度。

(2)教育价值观理论:“小班化教学”是以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需求辩证统一的教育价值观为理论基础的,它不但适应我们在新世纪发展基础教育、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适应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而且又符合了提高每一位受教育对象充分接受教育程度的公平原则,保证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权利。

(3)教学生命交往理论:“小班化教学”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在同一个时空进行着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通过师生间生命主体的充分和谐互动来提高教育的效益,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时空的重新组合,增加教学交往活动的频度和密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度。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生命交往的整体性、均等性、主体性、个体性和时空性,使教学论中的各种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模式、教学方法中的各种手段以及课程论中的最基本的概念都将直接支持“小班化教育”,并在“小班化教育”得到深化和改良。

3.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构建“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实验形成关于“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通过实验形成立体多元的“小班化教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4)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

(5)通过实验形成“小班化教学”班级管理的一整套经验理论。

(6)通过实验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7)通过实验尽快和新课程改革接轨,使“小班化教学”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排头兵。

4.方法和手段

(1)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结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和个案法。

(2)检测手段:测验、表演、实验量表、个案发展等。

5.实验原则

(1)教育平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公平、均等的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爱、教育都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个人享受“阳光普照”,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2)教育充分性原则。增加活动的频率和增加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密度,使每个学生均衡获得教师关爱、辅导和交往的时间和精力之比增大,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核心地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教育综合性原则。教育内容的综合,要全面和谐地育人;加强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要加强各学科的渗透和联系;教育过程的综合,要达到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统一、认知系统和情谊系统的统一;认知活动的综合,要达到知识、能力、智能的整体优化。

(4)教育的个体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平衡,在基础性课程中教师要善于洞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在发展性课程中应视学生需求而调整教学目标,为每个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机会。

(5)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不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引导和帮助学生生命主体的参与,以形成师生教学的和谐互动,还要在“小班化教育”的优势环境中,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来对待。没有学生生命主体的积极投入,也就没有“小班化教学”的效益。

(6)教育的合作共享原则。在小班教学组织形式中,分组教学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充分体现合作攻关优势。但是分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动态性的,教师应在把握时机、人人参与、给予方法三个环节上加以适时调控,让学生在共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共享群体协作的攻关效果。

6.实验操作的要点及措施

(1)优化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一种综合性氛围,它构成了教育的情感场,对教育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小班化教育”的教育环境优化上力求实现“个性化、情感化、知识化、童趣化”四者的统一。在“个性化”环境设置上,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化”环境设置上,要为学生营造大家庭的温馨氛围;在“知识化”环境设置上,要让每面墙、每扇窗都能说话,进一步延伸教育时空。另外,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小班化教育”的环境增添“童趣化”色彩。

(2)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实现人才观的转变。学习不能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是具体的人的主体性活动,所以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把儿童培养成一个自主、自立、富有个性的人。其次要实现师生观的转变。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乐于倾听学生的知心话,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从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内外成为开发学生潜能的“绿色通道”。最后要实现评价观的转变。我们改变过去只重智力不重非智力,只重成绩不重能力、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主观片面的学生评价观,旨在开发学生的潜能,体现学生的价值,重在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3)调整课程设置。在规定的基本课程的基础上,活用地方课程,调整一些活动课程,开设阅读欣赏、口语交际、英语口语、形体训练、健美体操等一些特色课程。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为保证课程设置得以高质量地实施,取得好的成效,必须根据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系统制订教学计划,如无现成专业教材,教师要认真备课,注重积累,逐步形成校本教材。

(4)改革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部分常见的教学模式:“乐园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自主活动教学模式”、“分类指导教学模式”;常见的教学策略:参与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兴趣教学策略、自主教学策略、活动教学策略、互动教学策略、创意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评价教学策略等;常见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个别指导法、五官体验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鼓励教学法、师生交融教学法、活动资源教学法、留有余地教学法、动手操作教学法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索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

(5)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改“秧田式”座位排列为扇形、马蹄形、半环形、圆形等座位排列,既便于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又能缩短了师生、生生的心理距离,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交往的密度和频度,增强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

(6)构建具有“小班化教学”特色的评价体系。教育工作是培养人才的过程,评价教育成效是引导小班化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充分利用小班优势,对学生应当采取较之大班更为多元、客观、具有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使教育评价真正成为反馈教育质量、进行教育调控的直接根据,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的积极发展。

7.成果形式

(1)总结材料、个案、专题研究报告论文实验报告

(2)公开课、活动展示、录像。

附:实验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