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联合教研结硕果

联合教研结硕果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是教师们如何将教学改革的理念有效地实现成自己自觉的教学行为,在日常教学中碰到的诸多问题和困惑,在传统的学校教研活动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校际联合教研是通过教师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构建起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际学习共同体。要使校际联动式的教研有序开展,必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行之有效的校际教研机制。

第四节 联合教研结硕果

走出曾经的封闭,迈出曾经的圈子,打破曾经的固化,抛弃曾经的保守,在“校际联动、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下,我们看到了碰撞的火花,沐浴到了交流的清风,寻找到崭新的路途。

教研活动被证明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助推力量,且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专家的引领作用等等,也是在教师交流活动中才能得到体现与深化。在此背景下,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得到大力推广。但同一学校的教师囿于范围的狭小、圈子的固化,思想碰撞逐渐陷入“疲劳化”,时间一长,使得众多学校教研流于形式,作用顿失。校际联盟开展以来,“校际联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成为一种突破传统学校教研模式,探索教师有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校际联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以课程实施中各校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教学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例为主要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专家引领为催化动力的联动教研活动。“校际联动、以校为本”是以校际联动为主要活动形式,但以校为根本,最终的目的提高本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教研活动。这种教研方式既符合学校发展中亟待创新学校教研方式的要求,是推动区域教育资源的整合与辐射的需要,也是实现教师个体、团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校际联盟成立以后,各学校的主要领导共同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大家一致认为:

金山区地处上海市的远郊,城乡学校间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乡镇学校,受地域、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现有师资中还存在着一些业务水平弱势群体,严重制约着这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更制约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同时,区域内优质教研资源依然不足,现有优质教研资源集中在少数城区学校,缺乏有效机制解决其均衡化问题。而区级层面组织的教研活动,受限于场地与规模,能参与的每所学校也大概只能1~2人。通过“校际联动、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能将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到乡镇,有效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推动学校间的均衡发展。

联合教研也符合学校发展中亟待创新学校教研方式的要求。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是教师们如何将教学改革的理念有效地实现成自己自觉的教学行为,在日常教学中碰到的诸多问题和困惑,在传统的学校教研活动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开展校际联合教研,综合各校的力量,通过和同学科、同年级的区内众多教师的碰撞和交流,对帮助教师有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有极大的推动和激发作用。因此,实施校际联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模式,符合课改中对创新学校教研方式的要求。

联合教研也是实现教师个体、团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只有有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成就学生的发展。校际联合教研是通过教师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构建起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际学习共同体。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激发教师学科教研的活力,增强教师主动参与的意识,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最终实现各校教师专业的和谐发展和学校教学研究科研化内涵的提升。

联合教研的理论假设

校际教研是以课程实施中各校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教学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例为主要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专家引领为催化动力的联动教研活动。“校际联动、以校为本”是以校际联动为主要活动形式,但以校为根本,最终的目的提高本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教研活动。

这种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总结、规律探索,能够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有利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促进资源共享;各种校际联动的运行模式,在一定区域内有推广价值。

开展联合教研要求达到的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校际互动教研活动的网络交流平台;二是形成清晰的可操作区域性教研活动新模式;三是实现区域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促进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

联合教研的内容和过程

1.调查分析

在参加校际联合教研活动的区域学校对开展的校际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进行问卷调查。

2.模式筛选

在校际教研实践中采用的各种教研方式,如校际会课、研修沙龙、教学互访、专题研讨、专家指导、骨干引领、命题评价等等,进行筛选,确定出最受教师欢迎而又有效的活动模式。对这些有效模式整合、提炼、研究,予以推广。

3.搭建平台

搭建校际互动网络交流平台,探索校际互动教研活动的新途径——网络交流平台。其中包括网上研修平台的建设研究;网上研修平台的管理研究。

4.资料汇集

包括整理、分析、汇总研究资料;形成有推广价值的案例集;活动资料、图片影像资料等汇编;建立校际教研网上研修网站;参与者感言集。

联合教研的成果

1.“校际联动、以校为本”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架构

要使校际联动式的教研有序开展,必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行之有效的校际教研机制。校际联盟建立了活动常态化的保障机制——组织机构:

(1)联席会。联合体设校长联席会,负责教学合作研修制度的建设和计划的制订。各校校长按学年轮流主持联席会,轮值学校负责起草计划,交联席会讨论,经修改后付诸实施。并可邀请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院的专业引领人员给予指导和支持。

(2)工作小组。联席会下设工作小组,由各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研室主任组成,组长由轮值学校担任。工作小组负责计划的实施,并由各校再将有关内容与要求落实到本校的具体计划之中。同时,轮值学校组长负责好计划活动的组织和协调。

(3)学科实践小组。各校学科备课组为实践小组,组长由相关备课长担任,联合体学校同学科教师共同参与计划中具体活动的实践探索,完成相应的任务。

校际联盟校本教研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制度的制定,有效地促进了活动的常态化和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2.“校际联动、以校为本”教学研究活动的交互系统

在校际联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中建立了基于计算机的交互系统,主要是搭建了校际互动网络交流平台。

在校际联盟各学校教学网上开辟了“校际教研”专栏,“视频点播”中开辟了“网上讲堂”,将校际间的公开课录像上网,开辟校际互动教学评课交流的专题论坛等。在校园网站上开辟了“教学资源交流”专栏,收集本校和外校教师的新教材课件及素材,最终实现每一门新教材课程的每一课都有课件、都有素材,最终让广大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轻松找到需要的资源。各校联席会议、教研组、备课组的联合活动采用视频会议(实时)、论坛交流(长期)的形式。在校际互动的网络交流平台中,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

3.“校际联动、以校为本”教学研究活动的运行模式

(1)校际会课模式。校际会课模式是指校际教研联合体中的每所学校承担一门学科,每个学科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由各个学校各派一位教师,在独立备课之后,在规定的学校进行同题异构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研模式可以让教师在观摩交流研讨中,捕捉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学习不同教师的优点,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秉承“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的精神,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校际会课模式的主要形式是校际会课赛课。一所学校承办,联合体中各学校派出教师,分别写教案,力求在预设问题、落实新知、巩固反馈等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体现出有效和新课改理念,之后,分别在同一天面向同一所学校的学生进行会课,各校其余同学科老师全部参加,并邀请了学科研训员进行专业指导。在会课的基础上自然有一种良性的比较和竞赛的性质,让参加会课的各校教师在紧张的赛课中深入关注课堂,研究课堂。

理念的提升和行为的改进是随着教研实践的深入而逐步实现的。这样一种“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的校际会课赛课增加了教师的展示机会,教师在“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的反思互动中不断进步。教师间相互发现问题、相互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封闭的课堂被打开的同时,教师的心态日益开放,理念逐步得以更新,教师间合作反思的意识明显加强,以此促进了听与被听双方教学的改进。同伴的互助,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智慧,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飞跃。

(2)研修沙龙模式。研修沙龙模式是通过沙龙活动的方式,对当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研讨,从而达到解决教师疑惑、启发教师思考、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的效果。研修沙龙模式真正帮助教师们实现对话式的深入探讨交流。

研修沙龙主要由专题研讨和教学互访两种形式展开。

形式一:专题研讨。专题研讨是校际教研联合体的教师们就共同关心的某个教学焦点、难点问题,集中各校骨干教师优势资源,联合开展校际间的专题教研活动。此项活动主要是将教师共同的困惑进行麻雀式的解剖,通过专题公开课的开展和课后的深入讨论,期待在众多优势资源的碰撞中能对教师们有所启发。如在钱圩中学进行了“预备年级数学例题”专题研讨等。

形式二:教学互访。教学互访是指在学期结束的时候,让校际教研联合体中的每所学校的教师们对刚刚过去学期中遇到的教学实际问题进行罗列和筛选,确定教学疑难问题,然后各校相互坦诚邀请或主动走访,通过交流探讨、集思广益,获取他校同行的智慧。

校际联盟开展了题为“交流、切磋、相长”新教材教学互访活动。为了使此次研修互访活动更有针对性和成效,会前对各校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WOA平台发送)已进行了初步筛选,确定了一些教学专题,如:“课堂教学中分组讨论怎样做到以学为中心的有效交流”、“如何开展学生作文训练”、“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如何实施分层教学”、“一个概念怎么讲?一道习题怎么讲解,有几种解法?学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课堂集体练习一部分学生不投入怎么办?”等等,活动按学科分组进行。在宽松、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大家围绕前置的各个问题,每位教师就自己的做法自由发言、坦诚交流。通过研修沙龙活动,促使教师进行深度对话,让教师在与同伴的相互对话中形成理念,在相互交流中形成策略,在相互碰撞中生成智慧,获得经验和成果的分享,提升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而教师们在准备问题的过程中也促进自己的反思总结,而且其专业素养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专家引领模式。专家引领模式是通过专家学者以及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有效地提高教师研究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也是摆脱教书匠的必经之路。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要素之一,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力量。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等“局外人”的参与,校本研究就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从这个角度说,专家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

专家引领模式的主要形式有:专家学者、教研员的专业指导和骨干教师对新教材培训的宣讲。

形式之一:专家学者教研员的专业指导。在校际教研中,共同体中的每所学校的每位校长都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外请专家学者、市区教研员来校指导、讲座时,一校相邀,五校共享,提升校本教研层次和水平,为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支撑,为教师铺展更多的学习之路。教师在专家近距离的指导引领下,往往进步会更快。

形式之二:骨干教师对新教材培训的宣讲。新教材除了第一轮试点的老师由市里、区里组织培训,随后推进老师的培训基本都靠自己。校际联盟充分发挥了试点组老师的力量,通过先行试点老师讲解教材体系,上示范课,介绍教学经验,对教学设计、教学进度、课时安排等提出一些建议,分析重点难点,使第二轮的老师更好地把握教材,让“先行教师当模范,骨干教师做示范”,以点带面促进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的通彻理解,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革。

(4)命题评价模式。命题评价模式是校际教研联合体中各学校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但能激发学生成功感的命题和评价方式,各校之间进行交流的教研活动形式。

命题水平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在的教辅书很多,而学生的差异性又很大,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要求教师在平时的作业布置、阶段考核时都要兼顾,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他学习持久的兴趣和热情。为此,要加强命题研究,一卷分叉,分层考核,建立一个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试题库。

联合教研的实践成效

“校际联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的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模式的推进,促进了联合片中各校教师的快速成长。如区青年教师大奖赛、基本功比赛、教案评比、论文发表等方面,众多联合体中的青年教师都脱颖而出,特别是参加校际会课、研修沙龙等教研活动中的青年教师都迅速成长为区内优秀教师。在每年的高级职称评定上,联合体中的多位教师也都评上了高级职称。

“校际联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学生成绩。作为校际联合体中的核心城区学校,乡镇学校钱圩中学的物理和数学成绩也在不断研讨中得到迅速提升。

联合教研的成果

1.唤醒了教师专业自觉性,带动了农村师资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区域教师的整体水平

“校际联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模式让区域内的教师们在会课、探讨、互访等活动中交流、合作,唤醒了教师们的专业自觉性。让教师们明白只有自己深刻的领会课改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才能很好地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辐射其他学校,教师们只有多走出闭塞的环境,主动学习新的课改做法,优化自我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将自己对外的抱怨变成前进的动力,个体才能得到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2.教学资源实现共享,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育品质得以优化

开展校际教研,目的在于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也在帮扶中成长,在共同学习中提高。

3.形成了“同伴互助、反思交流”教研文化

开展校际教研则更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通过会课、研讨、协作、互访等基本形式形成区域之间教师的互助成长。区域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成了校际教研的灵魂。

img9

五校联盟物理教师集体备课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