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情况

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情况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汉体院主干课程时数为1296,53个学分,占总学时46.52%,占专业必修总学时的88.98%,其中学科的主干课程设置为5门,在体育人文社会类设置了学校体育学和运动心理学。该校的主干课程设置与新的课程方案比较,主干课程的学时数偏高。从该校学科类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比较注重师范性教育与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专业一般必修课程是必修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是对主干课程体系的补充,也可以说是校本特色课程。

三、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情况

专业必修课程是教学计划的核心,能使学生掌握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本专业最新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发展趋势。在新课程方案的规定中必修课程1126学时,60学分,分为主干课程和一般必修课程。必修课程中主干课程总学时约846学时,总学分约45学分。

各校可根据6类课程领域自主开设和组合各学科领域的课程。见表7-1-3:

表7-1-3 教育部2003年颁发《课程方案》主干课程6类课程领域统计表

img29

同时各校可以从一般必修课中选择开设4—5门课程(球类课程中篮球、排球、足球除外,如: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体育统计学、运动训练学、健康教育学、顶点课程、球类、艺术体操、地方性运动项目),约280学时,15学分,亦可根据培养目标与规格以及实际情况以其他课程置换其中的1—2门课程或自主开设1—2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但要保证与教育部的有关课程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协调统一。

在所调查的12所院校中,有6所院校在设置的专业必修课中标注了主干课程的课程内容。这六所院系分别是武汉体院、广州体院、湖南师大、湖北大学、河北大学以及陕西师大。其他的6所院系在课程设置中以别的名称来替代,而没有提及主干课程的具体内容是哪些科目。如:沈阳体院开设的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北京师大开设的是相关学科基础课和本学科基础课;华南师大开设的是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山西大学开设的是学科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福建师大开设的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成都体院开设的是专业基础课等。见表7-1-4:

表7-1-4 我国12所体育院系专业必修课程设置统计表

img30

续表

img31

续表

img32

续表

img33

续表

img34

续表

img35

(一)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情况

主干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的主体部分,是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专业课程,是衡量培养人才水平的基本依据[6]。它授予学生最核心、最基本、最精华的知识,是实现培养目标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从1991年开始出现主干课程,到2003年,主干课程的设置经历了三次变革:从1991年课程方案中的11门到1997年方案中的9门到现在的六大类;主干课程的总学时由1308学时到2003方案的846学时,整体呈下降趋势; 1991年到1997年主干课程学时下降了440学时,且学科学时由610~618下降了大约49.5%,术科由698学时下降到500学时,减少了198个学时;但新方案中的主干课程与1997年相比下降幅度不大,只是主干课程设置领域化了,在内容的设置上更加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让各院系在设置主干课程时自由度更大,更具有自身特色。这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当前基础教育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相吻合的,主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目的,以使培养的体育教育师资队伍能够适应基础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满足社会对体育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

在调查的12所普通高等体育院系中,有广州体院、湖南师大、武汉体院、陕西师大、湖北大学和河北师大6所院系在现行的课程方案中标注了主干课程的内容。见表7-1-4。

从调查的12所普通高等体育院系主干课程体系中发现,各院系在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体系中,无论是学时、学分和课程都有所不同,见表7-1-4、表7-1-5、表7-1-6、表7-1-7和表7-1-8。武汉体院主干课程时数为1296,53个学分,占总学时46.52%,占专业必修总学时的88.98%,其中学科的主干课程设置为5门,在体育人文社会类设置了学校体育学和运动心理学。在运动人体科学类设置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课程的名称与1997年方案的主干课程不太相同,但是其课程内容却是相同或相似的,只是理论学科授课总时数相对1997年方案有所下降,只有288学时,16学分,占总学时的10.34%,占专业必修总学时的19.75%,占主干课程学时的22.22%。而主干技术学科的学时数有1008学时,占总学时的36.18%,占专业必修课学时的69.14%,占主干课程学时的77.78%,其术科主干学时数较高的原因是:武汉体院在术科主干课程设置时,对球类项目只规定了篮球为主干必修共72学时,2.5学分,而没有其他的球类项目的设置。把专项训练(含素质训练)划分在主干课程的范畴内,共648学时,24学分,占总主干课程时数的52.78%,占主干课程技术学科总时数的67.86%。在大部分院系,专项训练是在限选课程的范畴。湖北大学的术科主干课程就把专业限选课范畴的主项(篮球、田径、排球、体操、艺术体操、舞蹈)共360学时,20学分与副项(同上内容)共90学时,5学分,作为主干技术学科开设。该校把田径、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作为一般必修课程开设,可见其更注重对人才的专项的培养。在该校的理论学科主干课程设置中,有9门理论学科。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类有6门,共288学时,26学分,分别是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体育测量与统计,学校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在运动人体科学类,则开设了3门共198学时,11学分,分别是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该校的主干课程总时数为936学时,52分,占专业必修课时数的60.47%。陕西师大与河北师大在主干课程的设置与1997年方案基本相似,只是在学时与学分的分配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从表7-1-5和7-1-6中可以看出,湖南师大的主干课程设置共12门,所有的专业必修课程即为主干课程(除教育实践与毕业论文)。其中学科类8门,体育人文社会学类分别是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健康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共264学时,12学分。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开设了3门,与1997年方案的关于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开设相同,只是在课时的分配上要高于1997年方案,为238学时,学分要稍低于1997年方案。该校的主干课程设置与新的课程方案比较,主干课程的学时数偏高。整个学科主干课程学时为442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5.85%,占总必修学时的47.27%。从该校学科类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比较注重师范性教育与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

表7-1-5 12所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专业必修课程学时设置情况统计表

img36

表7-1-6 12所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专业必修课程学分设置情况统计表

img37

续表

img38

表7-1-7 12所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分类情况统计表

img39

注:1.“﹡”号表示在专业必修课程中设置了主干课程的学校。

  2.沈阳体院、湖北大学、武汉体院其他类栏中学时、学分均为专项选修课程。

img40

(二)专业一般必修课程设置情况

专业一般必修课程是必修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是对主干课程体系的补充,也可以说是校本特色课程。新课程方案中按学科的形式来设置一般必修课程,并要求各院系可从下列课程中选择开设一般必修课4—5门(球类课程除篮球、排球、足球外),约280学时,16学分,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其他课程设置置换其中的1—2门课程或可自主开设1—2门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这样,学校就可充分运用各校独特、宝贵的教育资源,具体地说是课程资源,建设校本课程,形成课程特色,促进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培养特色人才。通过制定课程管理政策,提高新课程的适应性,切实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技术学科方面,改变传统的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倾向,突出它们作为健身方法和手段的功能。

从调查的12所普通高等体育院系中(见表7-1-4),只有河北师大、湖北大学、武汉体院3所院校是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的课程体系设置的,在专业必修课程体系中设有专业一般必修课程,但从设置的情况看各有特点。如河北师大一般必修课程中设有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5门,包括体育统计学、体育测量学、体育史、体育概论、体育科研方法、健康教育,共192学时,9.5个学分;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2门,主要包括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96学时,5个学分;另外还包括两门术科课程乒乓球(30学时,1.5学分),健美操、舞蹈(60学时,3个学分)。从一般必修课程体系设置中,共9门课程、378学时、19学分,超过了国家《课程方案》中的280学时、16学分的规定。湖北大学的一般必修课程共设置13门,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有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教师口语、学科教学论、教育技术概论,180学时,10个学分;其余8门均为术科课程。主要包括:田径(90学时,5个学分)、篮球、排球、足球(162学时,9个学分)、体操、健美操(108学时,4个学分)、武术(54学分,3学时)、游泳与救护(36学时,2学分),共计630学时,33个学分。而武汉体院的一般必修课程共设置4门课程,且全部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有体育概论、教育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科研方法,162学时,9个学分。

从三个学校的一般必修课程设置情况不难看出,各院校对课程方案中的课程结构体系存在多元价值取向。河北师大主要倾向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湖北大学主要倾向于教育类课程,武汉体院主要倾向专业术科课程。而校本课程、特色课程、促进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课程设置较少,且所涉及的课程都超出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范围。从课程方案的设置体系看,只有广州体院在专业必修课程中设置了校本课程,并且赋予12个学分,但并没有列入一般必修课程体系的设置中。

从表7-1-5、6、7中显示,成都体院的专业必修即专业基础课,共开设15门,学时数为1028,占总学时的37.93%,学分为60.5分,占总学分的38.29%。其中学科学时为335,学分为20,占总学时的12.47%,占必修学时的32.88%。术科学时为690,学分为40.5,占总学时的25.46%,占必修学时的67.12%。

福建师大的专业必修课则是分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时为1044,占总学时数的36.96%,学分为60分,占总学分的31.75%。在基础课里开设了5门学科课程。这些课程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在专业基础课里开设的学科课程有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科研方法、运动训练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史、体育课程与教育、顶点课程。术科课程开设了基础田径、基础体操、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武术、游泳,并且规定在选修专业方向课中的某一门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方向主项提高课程,则该主项专业基础课不选修。另外,该校把教育实习与科研实践也列入专业基础课中,共12学分,把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中的学科加起来,共524学时,30学分,占总学时数的18.55%,而占必修的50.19%。术科课程共520学时,30学分,占总学时数的18.41%,占必修课的49.81%,学科与术科学分数比例为1∶1。在福建师大的课程设置中,专门开设了教育学类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共4门,166学时,10学分,其课程分别为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课。但有的学校把这些课程放在专业必修主干课程中,如湖北大学、湖南师大。

华南师大的专业必修课称为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必修课,共1161学时,64学分,占总学时的39.97%,占总学分的37.65%。基础课共开设4门,216学时,12学分。全部属于学科课程,分别是体育学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在专业必修课当中开设的学科课程有11门,432学时,25学分,分别是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统计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科研概论与文献检索和学科导论。两类课程的学科总时数为648,学分为37,占总学时的22.31%,占专业总必修课时数的55.81%。该校专业必修课的术科学时共513,27学分,占总学时数的17.66%,占专业总必修课的44.19%。开设的课程有6门,如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健美操、武术、游泳和定向越野

广州体育学院的专业必修课程分为: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设有体育人文类课程和运动人体类课程,体育人文类课程有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论、体育科研方法5门课程,126学时,8.5学分;运动人体类课程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能化学4门,224学时,14学分。专业必修课程共设置969学时,占总学时的36.96%,59.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3.4%。另外,广州体院还在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中设置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师职业道德与技能(隐形)两门课程,虽然在学时和学分安排上还不太多,但是,说明广州体育学院在教师教育专业已开始重视对未来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称为院系平台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共17门,800学时,50学分,占总学时数的30.49%,占总学分数的32.47%。其中学科课程13门,512学时,32学分,占总学时数的19.51%,占专业必修课的64%。开设的学科课程分两类:第一是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共3门,112学时,7学分,分别是写作、统计学、心理学;第二类是本学科基础课,共10门,400学时,25学分,分别是体育生物学基础Ⅰ(解剖、生理)、体育生物学基础Ⅱ(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生物学Ⅲ(营养,损伤)、体育社会学导论、运动训练学概论、体育史与奥林匹克文化、体育运动心理学、运动与康乐管理、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科研方法。开设的术科类课程共4门,288学时,18学分,占总学时数的10.98%,占专业必修的36%。其课程分别是:球类、田径类、体操类、民族民间体育类。

山西大学的专业必修课程分为学科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两类,共1118学时,59学分,占总学时数的43%,占总学分的42.14%。其中学科必修课中开设了7门理论学科课程共20学分,410学时。从开设的课程看,列入学科必修的课程有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论、体育科研方法。在专业必修课程类中开设的学科课程有5门,共11学分。所开设的课程分别是: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统计与测评、运动训练学、学科前沿动态。专业必修中的学科为558学时,占总学时数的21.46%,占专业必修课中的49.91%,该校的术科课程设置在专业必修课列中,共5门,560学时,28学分,占总学时的21.54%,占专业必修课的50.09%。其开设的术科课程分别为:田径、球类(篮、排、足)、体操、健美操、武术。

沈阳体院的专业必修开设分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共13门,1278学时,71学分,占总学时数的44.38%,占总学分数的44.38%。其中学科总门数为7门,共396学时,26学分,占总学时数的13.75%,占专业必修总时数的30.99%。术科课程开设的门数为5门,共882学时,45学分,占总学时数的30.63%,占专业必修课的69.01%。该校在专业基础课中开设的学科课程为5门,分别是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教育学、体育科研方法。开设的术科课程则只有田径和体操。在专业课中开设了学校体育学和体育保健学两门学科课程,而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男)、艺术体操(女)、武术、健美操以及专项理论与实践等4门术科课程。并且在专项课中开设的门类较多,分别是: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贻拳道、散打、拳击、游泳、速度滑冰、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速度轮滑等项目供选择,充分体现了该学院的地域特色与校本资源特色。

从12所体育院系专业必修课程设置的学时与学分比较分析:各院系在这几类课程开设的学时与学分上存在较大差异。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中,学时数与学分较高的是华南师大(414/24)、湖北大学(468/26)、北京师大(352/22),与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相差近200学时,说明这些院系比较侧重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类知识的传授。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比重较高的是山西大学(322/17)和陕西师大(256/13.5)。在术科类课程的学时比重中,单科院校的学时比重较学科比重高,而师范类的院校的术科略低于学科课程的学时,综合类院校的术科学时略高于学科学时。

12所体育院系的专业必修课程总体分析,必修总学时有的院系达到1548学时,他们把专项选修与副项选修划在了专业必修或主干课程的范畴,且专项选修多达648学时,高出有些院系的2—3倍,与新方案规定的1126学时左右也高出422学时;专业必修学时设置最少的院系也有880学时。其中所有院系的专业必修课程学时数平均为1136学时,占总平均学时的41.16%。其中学科课程必修学时平均为505学时,占总平均学时数的18.3%,学分为29分,占平均学分的17.9%;术科课程必修学时为630学时,32分,占总平均学时数的22.83%。总体专业学科课程设置比例略低于术科课程。在专业必修课程的内容设置上,所有院系开设情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1)以主干课程形式开设必修课程的院系在新课程方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学校实际对于原来的9门主干课程有所增加,如: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健康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与技能和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等针对性强、适应性较广的师范性课程,主动适应了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来加强学生师范性素质的培养。(2)以其他形式开设专业必修课程的院校一般以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或称学科基础课与学科专业必修课的形式来开设专业必修课程。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运动与康乐管理、体育史与奥林匹克文化、学科前沿动态、顶点课程等一些综合课程。(3)在技术学科课程开设上,各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地域特点积极开发新课程资源,增加了民族民间体育类、游泳、体育舞蹈、小球类、跆拳道、散打、拳击、速度滑冰、速度轮滑、定向越野等新兴项目和具有地域特色运动项目。总体来看,各院系都根据自身的办学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在主干课程或者是专业必修课程的门数与课程内容上的设置各不相同,充分体现了学院特色与地域特色。(4)单科体育院校的专业必修学时平均为1254学时,占平均总学时的45.47%,其中学科平均学时为428学时,占平均总学时的15.51%。术科平均学时为826学时,占平均总学时的29.95%,比较注重术科课程的开设;师范类院校学科课程学时平均为525学时,术科课程学时平均为486学时,学科课程略高于术科的学时数;综合性院校学科课程学时平均为612学时,术科学时平均为721学时,学科学时数略低于术科课程学时数的比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