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职业工种概述

国家职业工种概述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社会职业分类的历史起源及发展源远流长,现行的职业分类主要参照国家标准《职业分类和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相关内容。《大典》将我国社会现有的职业机构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及1838个细类,除去起延续功能的其他职业,实际总职业量为1469个。

任务一 国家职业工种概述

一、职业的概念

所谓职业,就是指人们为了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发挥个人能力,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从事的有偿活动。职业充当了劳动者个体与社会二者之间平衡的媒介,个体通过一定的职业可以维持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发挥个人能力为社会作贡献,而社会通过职业实现社会稳定、维持社会运转并创造社会财富。

二、构成职业的要素

职业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分工之中,不同职业的劳动者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但是,无论社会生活中职业种类多么繁多,其构成的基本要素有一定的规律。其特点主要如下。

(1)职业名称:劳动者从事职业的一种符号特征,区别于职业分类,如医生、教师、建筑师、清洁工、康复治疗师、律师等。

(2)职业主体:从事一定社会分工工作的劳动者,通过职业客体实现劳动价值;狭义地理解,就是从事劳动的具体的人。

(3)职业客体:劳动者工作的对象、方式、场所、技术、内容等,离开职业客体,劳动者即失去了职业的载体,甚至失去了职业。例如,医生(职业主体)至少需要通过一定的医疗器械、药品、诊所等(职业客体)开展职业活动。

(4)职业资格:承担一定的职业工作所需具备的资格和能力,这是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利用和管理规范化的标志,也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我国职业资格的鉴定一般是由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也有不同类型的行业范围内的职业资格认定。

(5)职业报酬:劳动者通过一定的社会活动所获取的合法的劳动报酬,可以表现为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精神层面的报酬表现为版权、冠名权、荣誉、声明等形式,而物质层面的报酬主要是通过经济收入形式来体现。

三、相关名词的区别和联系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诸如“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某行业产销两旺”、“热爱自己的事业”、“必须取得某执业许可”等词语,而大学生们在校学习接触的最多的是专业、课程等名词,那么怎么理解产业、行业、事业、执业等之间的关系呢?职业资格和执业资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下面我们先认识以下名词。

(1)行业:从事国民经济中相同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体的组织结构体系,如林业、汽车业、银行业等。通过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的影响力度,可以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风向,为各组织机构提供投资决策或投资依据。

(2)产业: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属于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一般不包括商业。也可泛指一切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文教卫生业等部门,而非生产性活动不应包含在产业中,如律师业、教育业等。

(3)事业: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和事情,有利于自己、他人和社会。职业不一定就是事业,最理想的就是自己从事的职业恰好是自己热爱的事情,并终生追求形成自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要想干好自己现有的职业,也需要将其作为事业来对待,否则职业前景将会受到负面影响。

(4)执业:从事一定职业工作的劳动者所进行的业务活动。执业资格一般由特定的行业认可并审核、管理,如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应获取国家卫生部门审核的“康复治疗师/士”的执业许可资格。

(5)相互之间的联系:上述名词表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在职业主体(人)的职业生涯中,彼此紧密联系。我们为了获取劳动报酬,作为谋生的手段,必定都要从事一或多项职业(如兼职),而在从事这些职业的专业技术活动中,必须要获取相关行业颁发的执业许可,否则不能执业;如果能够爱岗敬业并为之奋斗,享受职业过程,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那就形成了自己的事业,在事业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经济实体群,即可以称为产业,包括狭义的个人产业和广义的社会产业。

总之,职业、执业、行业、产业、事业等之间有差别,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我们从事康复治疗师这个职业,在从事本专业业务技术的活动中,要获取卫生行业(一般指卫生部门行政机构)的执业资格证(即执业许可),并需要在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注册执业;如果热爱康复治疗师这个职业,明确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并不仅仅是为了谋生的手段,那康复治疗技术工作就形成了我们的事业,在此基础上,由自己或多人创建了康复中心(可连锁经营),也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产业。

四、职业分类

职业分类是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划分与归类。我国社会职业分类的历史起源及发展源远流长,现行的职业分类主要参照国家标准《职业分类和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简称《大典》)的相关内容。《大典》将我国社会现有的职业机构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及1838个细类,除去起延续功能的其他职业,实际总职业量为1469个。同时我国将国民经济的行业划分为16个门类,并分属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1)职业大类:共8类,分别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军人;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等。

(2)行业门类:共16个,分别是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等。

(3)三大产业:世界各国划分并不完全一致。总体说来,第一产业是指农业,含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制造业,含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泛指服务业,含流通领域服务、生产建设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社会管理服务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