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才第一”的教学思想

“人才第一”的教学思想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家好,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带你去了解叶适的教育思想。叶适是我国南宋后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南宋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因此其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形成深受薛、陈影响。叶适反对空谈心性的唯心主义哲学,在教育上提倡培养务实人才,从而形成了他“言事功”“谋功利”“求实用”的思想风格。这是叶适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

叶适:“人才第一”的教学思想

请跟我来

大家好,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带你去了解叶适的教育思想。叶适是我国南宋后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南宋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任太常博士、权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等要职。

叶适出身于贫寒之家。其父以教书为生,其母是农家女,给了他良好的人格教育。叶家虽家境贫寒,却有“士人”之风。他青少年时期,与南宋事功学派创始人薛季宣、陈傅良结识,并与二人过从甚密。因此其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形成深受薛、陈影响。24岁时,赴京师临安(今杭州)谋生。淳熙五年(1178年)中进士。金人入侵,力主抗金,并参加过抗金斗争,获有劳绩。叶适从事实际政治活动近30年。开禧三年(1207年),被夺官去职,遂退乡授徒,在故乡城外水心村讲学并从事学术研究,直至病逝。叶适结束政治生涯后,十几年来一直精研经史、诸子典籍,并结合实际政治活动和历史的批判,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提出了区别于朱熹陆九渊的教育主张。叶适反对空谈心性的唯心主义哲学,在教育上提倡培养务实人才,从而形成了他“言事功”“谋功利”“求实用”的思想风格。

img22

叶 适

在教育思想方面,他主张“兴起天下之人才”,造就“豪杰特起之士”。他对于当时学校与科举感到不满,说州县学校只是“徒以聚食”的供学生吃饭场所,而“用科举之常法,不足以得天下之才”。他提出学习范围和方法有下列各点:第一,明古今百家之学,融会贯通各种流派思想。第二,学贵致用,志在拯救当前危局,出为世用。第三,独立思考,有新见解。第四,不断学习与积累知识经验,才能有所成就。第五,学思结合,感觉经验与理性思维不可偏废。他指出,古代有学问有成就的人,都是能够做到感觉经验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这就批判了否定见闻知识、空谈心性的理学家的学习方法。

叶适认为教育有什么作用?

叶适从人性论出发论述教育的作用。他否定了理学家的气禀说,提出了人性平等、无圣凡之别的主张,又从天赋平等观点出发,肯定了教育权利的平等。他还认为人类具有普遍的认识能力,但这种能力只为人认识事物提供了可能性,所以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教育和实践,才能真正认识真理。他强调后天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能化性起伪,按人的心理特征去塑造人。叶适虽然认为人性平等,且需用教育来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但他为维护封建官僚的既得利益,明确提出教育条件的不平等。这体现他阶级的局限性。

叶适认为教育有什么目的?

叶适在批判理学教育目的的过程中提出了事功学派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兼备、博学多能的实用人才,即集智、仁、勇于一身的真正的士。真正的士须具备哪些素质呢?他认为,要有丰富的知识,包括儒家经典、历史文献、诸子百家之学等知识,旨在作今人治世之借鉴,尤要善于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现实。除此之外,还须具备从政的艺能,有政事书判、文章术业等实际本领。总之,要博学多能,经世致用。此外他还把优良品德视为士的重要素质。强调道德修养的作用。不以秉义明道为止境,还要见诸事功。极力反对重德轻艺、学用脱节现象。一方面用“义”武装自己,教育他人,从而承担起辅佐政治之重责,另一方面可以恪守救时除乱之志,担负起复我中原之大任。

他从南宋抗金斗争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当时重文轻武、文武脱离的风气,提出真正的士不仅要德才兼备,且要文武兼备。因此在教育上实行文武一道,使培养出来的人既有料敌之智又有治事之功。叶适提出了自己鲜明的培养目标,与理学家主张培养“醇儒”的教育目标公开对抗,这在当时有积极进步意义,也颇具理想色彩。在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开眼界

叶适关于教育内容的论述,以经世致用、培养道德和事功兼备的人才为出发点,不仅重视儒家经典及此外的历史文献、诸子百家之学,且重视文章判书等实事,突破了儒家传统教育的框子,扩大了教育的内容,而且还明确提出把儒家经典当作历史文献研究,而不是奉为教条加以效法的主张。这对后世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叶适极为重视研究儒家经典,尤其《六经》。认为《六经》记载了古人治世的历史,且各具不同的社会作用。他还十分重视儒家经典以外的历史文献知识的学习。这是叶适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他还提倡学习诸子百家、异流众说。意在通古今之变,掌握变通之理,取长避短。在博通基础上,找出利于世用的治世之道。尤须指出的是,为了培养多才多艺的事功人才,叶适也倡导文章、政事、兵法、度量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认为这是从政治国的必备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