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壬子癸丑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新学制公布到1913年8月,又陆续颁布了各种学校规程,对新学制进行补充,使其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的系统,即壬子癸丑学制,亦称1912—1913年学制。壬子癸丑学制仍保持以小学至大学教育为骨干,兼重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整体结构。

第二节 壬子癸丑学制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教育部召开的临时教育会议上,讨论了学制改革的问题,制订了一个新的学制系统,并附有9条说明,于1912年9月公布,史称壬子学制。自新学制公布到1913年8月,又陆续颁布了各种学校规程,对新学制进行补充,使其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的系统,即壬子癸丑学制,亦称1912—1913年学制。

一、学制体系

(一)学制的内容

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儿童从6岁入学到23岁或24岁大学毕业,整个学程为17年或18年,分三段四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校4年,为义务教育,毕业后可入高等小学校或乙种实业学校;高等小学3年,毕业后可入中学校或师范学校、甲种实业学校。不分设男校女校。“小学校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为宗旨。”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校,学习年限4年,毕业后可入大学、专门学校或高等师范学校。不分级,但专为女子设立女子中学校。“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段不分级,设立大学。大学实际分为预科、本科、大学院三个层次。其中预科3年,根据准备升入的本科科别分为三部类;本科3 至4年,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7科;本科之后设大学院,不定年限,招收各本科毕业生为大学院生,“研究学术之蕴奥”。“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

此外,下设蒙养院,不计年限。除去上述自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普通教育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师范教育分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两级。师范学校本科4年,预科1年;高等师范学校本科3年,预科1年。实业学校分甲乙两种,均为3年毕业,分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各类。另外,还有补习科、专修科、小学教员讲习所等,是上述各校附设或特设学科。

(二)学制的特点

壬子癸丑学制仍保持以小学至大学教育为骨干,兼重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整体结构。与癸卯学制相比,其明显的特点有以下几条。第一,缩短了学制年限,主要表现在初、中等教育段,初等小学校、高等小学校、中学校各比癸卯学制减少了1年,有利于普通教育的普及和平民化发展。学制总年限缩短了3年。第二,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虽未特别强调女子教育,但也没有排斥女子教育的条文;不分男女儿童,都应接受义务教育,初等教育阶段可以男女同校;设立专门的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学校、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这些措施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限制,体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男女平等观念。第三,取消对毕业生奖励科举出身,废止清末高等教育中的所谓保人制度,大学不设经科,有利于消除教育中的封建等级性、科举名位思想和复古气息。第四,规定一学年度为3个学期,每年的8月1日至12月31日为第一学期,次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为第二学期,次年4月1日至7月31日为第三学期。假期安排为:暑假———高等学校55天,中学40天,小学30天;年假———一律20天;春假(清明节)———一律7天。另外,壬子癸丑学制增设初等小学补习科、高等小学补习科;不采纳清末中学的文实分科的做法;取消高等学堂,只设大学预科;特设专门学校,与大学平行,这些都是力度较大的改革。

二、课程标准

在颁布教育法令法规的同时,教育部还颁布了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表,更具体地对相关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授课时数都作出规定。

(一)小学校

根据1912年11月颁布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初等小学校开设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共7门课程,女子加缝纫课。如因故不能开设手工、图画、唱歌、缝纫之一科或数科,应增加其他科目的教学时数。高等小学校开设修身、国文、算术、本国历史、地理、理科、手工、图画、唱歌、体操共10门课程,女子加缝纫课、男子加农业课(根据地方情形或缺或改为商业),有条件的可加英语课(或其他外国语)。如因故不能开设手工、唱歌、农业之一科或数科,也应增加其他科目的教学时数。与清末相比,取消了读经课,授课时数也略有减少。

(二)中学校

根据1912年9月至1913年3月先后颁布的《中学校令》及《施行规则》、《课程标准》等文件,中学校开设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等课程,女子中学加家事、园艺(可缺)、缝纫等课。强调外国语应以英语为主,特殊情况下才可从法、德、俄语中选择一种。取消了清末的文实分科制度,取消了读经课,增加了手工课。

(三)师范学校

1913年3月教育部公布《师范学校课程标准》和《高等师范学校课程标准》。师范学校以造就小学教员为目的。高等师范学校以造就中学校、师范学校教员为目的。男、女师范学校都分本科和预科,本科又分一、二两部。男师第一部学科为修身、读经、教育、国文、习字、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农业、乐歌、体操。女师本科第一部学科,除不设农业,另加家事、园艺、缝纫外,外国语为选修,其他与男师相同。男女师范第一部均为4年。男师本科第二部学科为修身、读经、教育、国文、数学、博物、物理、化学、图画、手工、农业、乐歌、体操。女师第二部不设读经和农业,另加缝纫,其他与男师相同。男女师范第二部均修业1年。预科修业1年,科目有修身、读经、国文、习字、外国语、数学、图画、乐歌、体操。女师加缝纫。高等师范学校分预科、本科、研究科。预科1年,科目为伦理学、国文、英语、数学、论理学、图画、乐歌、体操。本科3年,分国文部、英语部、历史地理部、数学物理部、物理化学部、博物部。各部又有分习科目。本科各部还有共同必修科,科目为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英语、体操。研究科1年或2年,就本科各部选择二、三科目进行研究。此外,还有专修科和选科,视需要临时设立。从学习内容看,较清末师范教育,增添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用科目和教育理论科目。各级师范学校学生均可享受公费待遇。

(四)专门学校

专门学校分政法、医学、药学、农业、工业、商业、美术、音乐、商船和外国语各类。

(五)大学

大学分文、理、法、商、医、农、工等7科。各科再分为若干门(相当现在大学中的系)。预科分三部:第一部预科生入文、法、商3科;第二部预科生入理、工、农及医科的药物门;第三部预科生入医科的医学门。

(六)实业学校

实业学校以教授农工商业必需的知识技能为目的。甲种实业学校实施完全的普通实业教育;乙种实业学校实施简易的普通实业教育,亦得应地方需要授以特殊的技术。实业学校分农业、工业、商业、商船等校。甲种实业学校预科1年,本科3年。乙种实业学校3年毕业。女子职业学校依地方情形及其性质,参照各实业学校规程办理。

从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发现,首先,该学制突出近代学科和资本主义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但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也采取了批判继承的态度,如小学修身课突出孝悌、亲爱、信实、义勇、恭敬、勤俭等传统德目,中学修身课要求注意“本国道德之特色”,大学文科中的文学、历史、哲学各门都注意对中国传统文、史、哲的教授、研究与发扬。其次,提高了唱歌、图画、手工、农业等课程的地位,关注对学生的美感和情感教育,注意课程的应用性、平民化和手脑协调发展的特色。应该说,课程设置明确体现了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通过的“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民国教育方针。它既有资产阶级教育对道德的要求,又反映了儒家之美、恕、仁的道德意识。

三、学制的调整

壬子癸丑学制经过几年的实施以后,暴露的缺点越来越多。如当时的教育人士批评这个学制整齐划一有余,而灵活性不够,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中学的修业年限太短,而且偏重于普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注意不够,很难适应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当时的教育界一致要求对现行学制进行改革,建立一个适合民族资产阶级需要的学制。在民国初年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壬子癸丑学制在局部上有所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学制结构上进行了局部调整。首先表现在初等教育方面。1915年7月和11月,教育部先后公布《国民学校令》、《高等小学校令》和《预备学校令》,初等教育由单轨制改为双轨制。其中国民学校4年,施行国家根本教育,授以国民道德之基础及国民生活所必需之普通知识技能,为义务教育。1917年,经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提议,教育部召集有关人士讨论,于9月公布《修正大学令》,规定将大学预科由原来的3年改为2年,大学本科由原来的3至4年改为4年。1912年《大学令》规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方可名为大学:一是文、理两科并设;二是文科兼法、商两科;三是理科兼医、农、工三科中至少一科。《修正大学令》改为:设任意两科以上者都可称大学,单设一科者也可称某科大学。《修正大学令》直接影响到北京大学和全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第二,经学教育内容的增添与复废。从1915年《颁定教育要旨》公布到1916年初,教育部修正或重新颁布了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标准,普遍增添了读经课程,但在袁世凯死后又都予以废除。

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它也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到1922年新的学制出台前,虽有局部调整,但其整体结构框架基本保持不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